写读书笔记可以将读、想、写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理解和记忆。小编给大家分享《飘》读书笔记范文参考,方便大家参考《飘》读书笔记范文怎么写。
连写几篇,都以失败告终,我对小说便怕起来了。怕写,也怕读。读了对我创作无益,读之何用?也许我根本不是写小说的料,何必在这棵树上吊死?再加上老家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作压力山大。不仅小说,其他文学作品也懒读怕写。
“《雪花飘飘》这篇小说有点意思,值得细读,我原来觉得清鸟(王兆玲的笔名)的散文写得好,没想到她小说也很优秀。”原以为从此告别了小说。不料,朱华胜老师,在桃色文谷QQ群里这几句话,又燃起我对小说的兴趣。
朱华胜老师是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东文学》执行主编,江山签约作家,江山逝水流年社团副社长,近年他的小说在全国各大报刊闪亮登场。他推荐的小说都写得不错,有些还对小说创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多位小说作者,从他推荐作品阅读中受益。他的话,让我不由对《雪花飘飘》感兴趣起来。原只想看看这篇小说,有点什么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没想到,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七千三百多字的短篇小说,又连读三遍。
阅读《雪花飘飘》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
小说从大鹏面临入夜,深冬,牛角山环山公路的行路难开始。到连续开车八个小时的极度疲劳。到地面积雪未消,天空飘起雪花。到雪越下越大。到瞧见油针滑下警戒线。到迷糊中,一条黑影在眼前一闪。到为解饥饿吃完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车上的最后一瓶水。到背包被劫,五年多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多的忍气吞声这么简单地被否定。一步步把主人公大鹏推向绝境,也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
大鹏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似乎只有死路一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想起与闵月的纯洁爱情,与张蓓蓓的龌蹉情感,大鹏更觉对不住闵月,无颜再见闵月,不死不行,不死不足以解脱。大鹏如果在这里死了。《雪花飘飘》也就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充其量是个在外吃软饭的男人,回家钱财被劫,无颜见老婆,自杀身亡的故事。这种故事再平常不过。小说要讲故事,但它还承载着剖析人性,挖掘人性的重任,它要把引人向美向善的主题,藏于吸引人的故事之中。
文似看山不喜x,一波三折最引人。正在大鹏非死不可的时候,作者巧妙设计出一个神秘的手机铃声,引出埋于大雪之中迫切要回家的大姐。大姐丈夫得了尿毒症,大姐在城里当月嫂养家,为省车费,偷爬上一辆货车,遇落石翻车,她跳了车。大姐家的遭遇,大姐对丈夫的挚爱,唤醒了大鹏的良知,唤起了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回忆,也唤起了他对妻子闵月的深深愧疚,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大鹏做人的担当。小说让大鹏由想死,转向了想活,因为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他再次想起丢失的背包,但这时想到它,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闵月,更不是为张蓓蓓,而是为眼前这位身处极端困境,却对丈夫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无限执着的大姐。大鹏人性的善开始回归,他的人生价值在救助大姐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小说的思想性得到完美体现。
小说结尾:“太阳出来了,世界变得更加清亮……”是天气变化的真实描写,同时也是小说主人公大鹏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扫除了内心对纸醉金迷生活的沉迷,也不再为张蓓蓓的'威逼利诱所屈服。大鹏身后歪歪扭扭,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家脚印,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一位著名小说家曾经说:小说要给人物设置一个远景,为达到远景目标,他不断地努力,但是总因为各种问题,使他总达不了目标。他为此特意举柳晓红的短篇小说《小镇来了马戏团》为例。按这位小说家的说法,《雪花飘飘》中大鹏的远景目标,就是把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昂贵貂皮大衣送到闵月手中。为此,他提前一天返程,连续八个小时开车;为抄近道,把豪华轿车开上四周悬崖峭壁的牛角山环山公路,也不管公路是新修的;为制止眼皮沉沉下坠,他不惧严寒,几次三番打开车窗,让冷风灌进车里,驱赶疲劳;为早点走出牛角山,他把车速提了又提,红牛喝了一瓶又一瓶;为避免轿车缺油,他把暖气关了;一条黑影在眼前闪过,他手忙脚乱刹车,四下里张望;为抵抗肚子的空鸣,他吃完了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了车上最后一瓶水。大鹏为达目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他终就抗不住睡意的侵袭,睡着了。大鹏五年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的忍气吞声被简单地一下子否定。这一睡,把他推到生与死的边缘,把小说推到最高潮。
与《小镇上来了个马戏团》中主人公,演出开始时,他们却睡着了不同。大鹏得知背包丢了后,他想到的是死,他也确实只有死路一条,这很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但小说家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看着他要死,我偏不让他死,让他活。还不是我让他活他就活,而是要让他自己想活,自己要活下去。为此,作者巧妙设计了路遇迫切要回家的大姐,让大姐的遭遇,大姐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丈夫的挚爱,感化他,逼出他内心的人性,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回活下去的勇气。
小说一波三折,一山放行一山拦之后,终于柳暗花明。在迭宕起伏中挖掘出人性,展示了人性中丑的同时,也发掘出了人性中的美。如闵月十岁时,来到牛角山村,第一天过独木桥,面对陈年失修的独木桥,过到一半,再不能前行,嚎啕大哭,大鹏拉她过了河,从此,每天在河边等闵月过河。还有身埋雪堆的大姐,丈夫说他的尿毒症是医不好的,她不相信,她要与他白头到老,为了丈夫,为了公婆孩子,为了医治丈夫,她毅然出去当月嫂等。这些人性美,人性善的文字,读来荡涤人心。
小说,写的是人,揭示的是人性。小说家要让读者对自己的小说感兴趣,保持小说故事发展的神秘性,无疑是一个捷巧。把人物命运处境一步步向坏路上推,便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方法。王兆玲老师的短篇小说《雪花飘飘》便是这样,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她一步步把大鹏的命运处境向坏里推的过程中,不断地挤压出他的人性,推到不能再推的顶点时的转折,又给人以希望,让人感到柳暗花明。让人为大鹏捏把汗,会心一笑,扼腕。叹大姐的悲苦,赞大姐的坚强后,又为大鹏主动送大姐回家赞叹,为他勇敢回家欣慰。这正是小说创作的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的最完美结局。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每多读一次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余味犹存······
文中的思嘉是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女孩,独立、自我、有想法有作为,但是她的爱情观却让许多人不认同。起初,活泼美丽的她爱上了艾希礼,艾希礼在她的心目当中可以说是十分完美的,可是生活就是这么不尽如人意,她没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不知是什么原因,她选择了十分喜欢自己的查尔斯,可是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去世了,同时一个名为瑞德的男人向思嘉表达了爱意,后来思嘉又因为钱,陆续嫁给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妹妹的未婚夫,还有一个是瑞德,原以为会一直爱艾希礼的思嘉最终爱上了瑞德,可是最后瑞德却没有了信心在维持婚姻,与她分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瑞德,他"放荡不羁"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气但又不失男子汉的爱国豪情,而且居然他还出身名门(美国西点军校炮兵专业毕业生)。瑞德看起来像个玩世不恭、唯利是图的老痞子,但是从华贝儿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瑞德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对思嘉的爱是十分真切的。他对思嘉可以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在那场舞会后他就再也没有忘记过那个较小倔强的身影。他想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料思嘉,让她事事称心,而思嘉却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思嘉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思嘉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他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这段短暂的婚姻。
事实上,思嘉是个很幸运的女孩,她想要的似乎什么都得到了,虽然她有些手段不正当,只是她却永远不知道要珍惜,使得幸福与她一次次的擦身而过,当她真正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瑞德时,瑞德却已经对她绝望了,一个人在感情的道路上走远······
这本书将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与战争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不仅不觉得乏味枯燥,还让人有一种为之动容的感觉,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这一个个年轻人变得不再是自己。也许没有了这一切的背景,一切都会更简单,不是吗?
《飘》,第一次读是我20岁的那年,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渴望的年龄。而读这本书,也是造成我眼睛近视的原因。通宵达旦,烛光陪伴我读完了这本书。
如今回想起来,书中的记忆与片段已经模糊。只记得当时对那缺憾的结尾,心怀不满......到处寻找《飘》的续集,竟然找到了。囫囵吞枣读完之后,找到了一个团圆结局,以为生活都圆了。
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成长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这座城市,对南北战争与战后重建故事背景怀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入的了解,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成就了这一部经典之作。少时不时愁滋味,而少时亦读不懂人事之沧桑,世态之炎凉。
如今再读,至结尾处,竟不忍再读,相爱相杀竟有了残忍之感。在明知遗憾是一种残缺美的同时,竟也希望看到欢喜的结局,这应该当初去寻找续集的缘由。
斯嘉丽,自私,任性,固执,虚荣,冷酷,勇敢,无畏,坚强,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即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幻中,又决然的生活在这个残酷色世界中。自从晕倒在十二橡树园的菜地里,自从开抢杀了那个北方佬之后,一切似乎绝境之地,她奋起反击,与生活斗争。她拼命抓住可以让生活存活的每一根稻草,只是想不挨饿,想身边人过上好的日子。即使对于她不爱的苏埃伦,她亦是如此。你可以对她不屑,因为她赤裸裸的爱钱,希望在钱中需求安全感。写到这里,如果喜宝所说:我要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钱。希望抓到很多钱,再也没有挥之不去的噩梦,没有无边际的浓雾,没有无助的奔跑,只为不再挨饿,不再无助......你可以不爱这个角色,但她绝对不会让你忘记-而她又像孩子般天真,沉迷在自己编织的梦境中,不能自拔。总是编织各种理由让自己沦陷,而最终发现不过爱着自己给阿希礼所加的光环,只是一片虚无。
玫兰妮,善良,坚强,勇敢,温柔,高贵,善解人意,集所有美好与一身。有人说她就是一白莲花人设,但她却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向往,犹如一盏灯塔照亮你的内心。
瑞特,一对看穿人心的眼睛,脸上会有谦虚,温和,又掺杂着无赖痞子般的笑容。而在电影《乱世佳人》中,克拉克.盖博所塑造的经典瑞特的形象无人比拟。不管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乱年代,他总是一身贴烫的白色套装,一顶礼帽,手拿礼貌轻轻点头示意,狡黠的笑容,果然男人越老越有味道。关于这个人设,是多少少女心目中的又一男神。而爱之深恨之切,最终会撕裂一个人的心,当一个个寄托逝去,多少有些悲凉。正如斯嘉丽所说:他坚强而无所顾忌,炽烈而讲求实际,就像她自己一样,而爱是会被时光消磨光的......
每个人的历程都是一部史诗,不管篇章大小。而对于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而经典,值得阅读,值得回味。愿一年又一年,阅读经典的习惯不变。
人生一世好比草木一秋,常言道浮生若梦,似乎生活就是一出悲剧。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读者诠释了坎坷而又感人肺腑的人生路,谱写了一部壮美动人的爱情史诗。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斯嘉丽有着如她母亲般端庄文静的外表。一双琥珀色的眼眸楚楚动人,棕红色的卷发随意披散在身后,一袭绿裙勾勒出了斯嘉丽曼妙的身姿,脸蛋既有法兰西血统的娇柔又揉合着爱尔兰人的粗犷,迷人而有魅力。这时候的斯嘉丽菜16岁,花一般的年纪,富庶人家的她娇生惯养、自负固执,有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她天真的以为艾希礼只会爱她,而“像梅兰妮那样的小个儿是没人会爱上她的”她的不曾涉世、任性和幼稚使她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里,也成为她后来婚姻不幸的祸根。
南北战争的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斯嘉丽的身边。在战火弥漫中她独自照顾怀孕的梅兰妮和她自己的孩子,她还受到母亲病危的精神折磨。远方是灰蒙的一片雾气,孤单的`身影留下来的是坚强的心。令我最揪心是斯嘉丽替媚兰接生的片段,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她感到放佛有个牛轭沉重地落在了她的头颈上,斯嘉丽没有逃离、昏厥,而是坚强挺了下来,用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判断挽住了媚兰母子的性命。随后她又拖着奄奄一息媚兰和已被炮火吓坏的孩子逃到亚特兰大,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头可怕的老母牛,斯嘉丽知道媚兰的孩子需要奶,而她们需要吃。她怕牛,最终她将自己唯一的一条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的起泡的手指流出了血,颤抖不已地制服了这头牛。斯嘉丽已经不是庄园千金,而是蜕变成了勇敢坚强的女性。
回到塔拉后更大的噩梦却还在等着她,母亲去世,父亲神志不清,天塌了,却再也没有人帮自己顶起来了......斯嘉丽痛心、绝望,但她并非沉浸在悲伤之中。她知道难过解决不了问题,她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强地接受现实的挑战!她整日像个黑奴一样劳作,指挥家人各得其所地工作,擦干眼泪、努力振作、毫不妥协、坚定不屈。这就是斯嘉丽!一个热爱土地,像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的斯嘉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我们的心灵又该怎样的无尽宽广?最后,斯嘉丽没有跟瑞德在一起,看似悲剧,但坚信“明天又是另一天了”又何尝不是希望?将自己的眼界放宽,不要自己将自己的路堵死。
人生或许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仍可以摆正心态,笑对人生!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巨著——《飘》。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角是美丽、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嘉丽,全书描绘了她与几个男人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这部小说不仅写出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更写出了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斯嘉丽在逆境中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逐渐从低谷中爬起来……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我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我喜欢爱伦的温柔贤惠,但是对于主角斯嘉丽,我却不知道怎么来描述她。小小的我认为她在感情上是失败的。她一生爱过两个男人,可这两个人她都不了解。如果她真正了解阿西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如果她真正了解瑞特,她就不会一次又一次辜负瑞特对她的一往情深。她为什么爱上阿西礼,那是引文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身衣服,再把这件衣服套在了阿西礼的身上。她爱的不是阿西礼,而是那件衣服。斯嘉丽像一个小孩子,她把爱她的瑞特吸引到自己身边,明明幸福近在咫尺,可她却坚持把他推向深渊,到最后,怎么也得不到幸福。但无论怎样,我还是很敬佩她。敬佩她的坚强,敬佩她的勇气,敬佩她的精明,敬佩她对土地的执着。正是因为她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她能够在逆境中振作起来,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
在此书中,我最喜欢的人还是瑞特。巴特勒。他勇敢、执着,深爱着斯嘉丽十几年,默默地帮助她,宽容她的任性和漠视。可是,再深沉的爱,也会有被消磨光的时候。正是斯嘉丽愚蠢的固执,才会把瑞特的爱一点一点地消磨,直至彻底的失望。他爱斯嘉丽,了解斯嘉丽,默默地为她做了很多事,可斯嘉丽却视而不见。当他女儿离开她的时候,他的心也离开了斯嘉丽,他绝望了,不想再努力了,这种爱让他太累了。这种没有结局的爱情让读者唏嘘不已,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这部书中的主角有着鲜明的特色,配角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斯嘉丽成功的背后就有着一个重要的人物——玫兰妮。无论斯嘉丽身处何方,玫兰妮总是她坚强的后盾,帮助她完成各种事情。她像母亲一样对待斯嘉丽的孩子韦德;在斯嘉丽杀死北方佬之后,冷静地帮斯嘉丽收拾残局;在人人都怀疑斯嘉丽和阿西礼的时候,她一如既往地帮助她,勇敢地保护她。可以这么说,没有玫兰妮,就没有斯嘉丽的成功。她是书中最完美的角色。我最不欣赏的任务是斯嘉丽的梦中情人——阿西礼,他像小孩子一样总是生活在梦想中,不为现实生活打算,少了男人应有的担当,虽然我还小,但直觉告诉我,嫁给这样的男人一定不会幸福。
虽然让才满12岁的我来探讨《飘》这部作品中的爱情还显得有些稚嫩,但读书之后总会有些感触,真实的记录也是一种收获。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其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该书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大背景,以斯嘉丽的情感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飘》一经面世,就畅销全球,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名著。
我是在工作之余,看的这本书。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斯嘉丽、艾希利和瑞恩,当然还有玫兰尼。《飘》分为上下两部,当我看上部的时候,只是感觉斯嘉丽是一个绝世美女,很多男人都很喜欢她而已。稍微给我印象深一点的地方就是,她向艾希利表白爱意而被他拒绝时,竟然被另一个男人瑞德听到了,那种情景的设置让我感觉很好笑。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令我感觉好笑的'地方竟然为以后所有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当我看到该书的下部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本绝世佳作。本来以为故事情节写的太过夸张,但到了故事的结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遍又一遍。看完整部书,才发现那些我以为夸张的描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自己深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最终却发现自己爱的不过是心中缔造的那个完美的影子。自己深深厌恶的那个人,却爱自己爱的已经没有了爱的勇气。现实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就深陷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无法逃脱。书中写的是一桩让人纠结难解的错爱,但是我知道,这样的错爱不止书中独有。
斯佳丽,从16岁的妙龄少女到28岁的成熟女人。经历了三场婚姻。以她的婚姻为路,南北战争,解放黑人,重建文明一系列政治问题穿插其中,刚开始觉得无味,可是后来发现这么有趣。阿希礼,弗兰克,查尔斯,瑞特,玫兰妮,一个个有趣的灵魂,他们身上各自不同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斯佳丽的三次婚姻家庭生活让我觉得有遗憾有喜悦,第一次因为负气嫁给自己不爱的人,第二次因为家族因为金钱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第三次,因为后知后觉爱的真谛时,爱她的人又反而放弃爱她了,可是她没能放弃,她打算最后追回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尽管爱可能会累,但是相爱的人一定不会把彼此的爱消磨殆尽。
斯佳丽和玫兰妮是最好的闺蜜,她们又是亲戚,但是她们同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她们的性格甚至是背道而弛的。可是玫兰妮的善良大方,温柔贤德,有着大悲大悯的心,她遵守优良传统,恪守妇道,决不越雷池半步。而斯佳丽呢?刚好于此相反,她大胆,勇敢,自私自利,又富有同情心。不过最不喜欢她在有钱之后那段挥霍无度的日子。其他的方面似乎可以从迫于压力,不得不为之,都可以报以同情吧。不过,一个女人,在那个时候,违反传统女人道德,出门做生意,利用金钱交换婚姻也是很大胆的做法。很喜欢她们。
而瑞特呢?他表面上是花花公子,可是找到所爱确实是非常专一,爱她的女人妻子如同爱孩子。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他的爱好厚重,很安心。
阿希礼,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但是也不敢跳出旧圈子,沉迷过去,靠记忆活着的男人。有时候鄙视他靠女人。
感悟很多,很精彩的故事。
慢慢合上书本,脑海里细细品味书中最后的场景,带给我的感觉依旧是那么坚定与执着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读《飘》了。
《飘》这篇小说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为背景,一号私家的三次婚姻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慕纠葛,米切尔以他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生动,对白个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极具魅力。
在《飘》中,我最钟爱的人物是郝思嘉。
郝思嘉是位难得一见的女性,她聪明机智,慎重,有野心,又有远见,可同时她又太不可思议,为了农场可以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可见她有多么大的勇气,又或者说战争是多么的残忍。
倔强的郝思嘉是美国战后精神的象征,面对被战火毁掉的家园,她坚定不屈,毫不妥协;面对亲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泪,努力振作;面对爱人的离去,她毫不气妥,重头再来,她爱土地,并向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再苦难中蜕变,在苦难中成长的过程,让每一个读者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但不会为之流泪,只因为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
同时,郝思嘉还告诉我们:对于你所爱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结果是失败,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热爱生活。
我一直在猜测米切尔为什么要把书名命名为《飘》,或许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的生活太过动乱,又或许是几段感情的虚无缥缈吧,总而言之,《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作品。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现在的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到现在我们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亲过于宠爱,孩子从小泡在蜜罐里,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给铺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来,很难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们的父母都不见了,那我们,那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
著名作家刘冬阳在他十四岁那年的暑假,不带分文,独自一人从江苏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为此前他看过一篇报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中国孩子垮了。他说:“我想证明中国孩子不全这样!”
中国不少想者,不少说客,只是做的还需坚强。
中国要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思想与精神。这才是中国所缺乏的,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