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创建验收之年,是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的奠基之年,是迎接中央环保督查的关键之年,也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质量、补短板、抓改革、严监管、强服务、惠民生”,坚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坚持以改革创新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树立环保新形象,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全年大气优良率94.0%,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8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微克/立方米;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总体评价为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全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进一步完善管网建设,已完成污水主管网铺设25公里,为全年市级任务100%,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截污能力明显增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整合今明两年农村生活污水建设任务,今年已完成19个村的项目建设,全县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9个,覆盖率达95%。理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和终端维护工作体制,促进建成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对17家电镀企业开展了深度整治;对全县印花行业进行整合提升,整治关闭印花企业38家。开展畜禽养殖新一轮全面整治,52家畜禽养殖场在线设施接入环保监管平台,发酵床技术完成试点。对全县3万多亩海淡水养殖塘、244家汽车维修企业、56所学校和幼儿园、9家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城区4个主要菜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在全县范围进行了排水许可证核发前期排摸,全县共有排水户5045家。完成入河排污(水)口整治244个,为全年计划的100%。完成河塘湖库清淤疏浚152万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开展堤岸绿化、种草养鱼、配水补水等生态化治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改善河道面貌,提升水体水质。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常态治水。进一步细化河长职责,调整完成新一轮河长基础信息,明确河长考核管理要求,落实“管、治、保”三位一体责任。全面实施塘溪长、沟渠长、山塘水库长等小微水体长制度,设立小微水体公示牌,强化村级干部对小微水体的管护责任。完善“五位一体”的督查体系,统筹省、市、县三级督导力量,设立县综合督导组,深入治水第一线,推进任务落实。实行工作提示单和“黄、橙、红”三色督办单制度,在全市首推剿劣督导APP。健全考核机制,将剿劣和零直排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加大考核力度。三是提前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0〕1194号)文件和省环保厅要求,申报参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于今年5月编制完成《XX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按照既定程序,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实施,并将《规划》报送省环保厅和环保部备案。同时紧密联系上级部门,多次就创建验收工作进行衔接,并邀请有关专家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于9月1日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并于9月18日获得环保部命名,提前两年达成目标,也是国家首批、省内五个之一、市里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正式开始编制《XX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区域绿色发展评估、生态环境补偿等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为后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稳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
(二)多措并举,继续深化治污减排。一是着力推进污染物减排。按照2020年度上级下达的减排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任务要求,制订年度减排计划,明确减排要求,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开展锅炉排放提标改造工作,重点督促抓好大唐乌沙山电厂、宁波正源电力、3家猪场、农村垃圾收集、河道淤泥清理等重点减排项目的实施。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公司4台机组已完成清洁化排放改造,烟气排放数据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限值。协助经信部门做好淘汰10蒸吨/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100台。5家企业6台锅炉因民生和特殊工艺申请延期。完成103家环保重点监控企业(91家工业企业、5家污水厂、1家垃圾填埋场、5家养殖小区、1家危废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同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8家国控企业季度统计直报审核工作。开展入海排口整治,编制出台我县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完成46本需整治的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一口一策、一河一策”方案。计划封堵入海排口17个、整治入海排污口46个、涉养入海闸273个、入海河流治理和水质养护提标38个、统一制作排污口标识牌405个,现已全部完成并于12月底通过整体验收。加强道路执法能力建设,开展机动车排气监督执法工作,重点对集卡等重柴车辆实施专项整治的执法检查,6-10月共完成检查任务202辆。二是着力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工作。2020年年初起对全县剩余13家VOCs污染企业进行第三方“一厂一策”治理方案调查编制,8月完成8家印染企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评审,10月完成剩余5家企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评审,所有企业对照“一厂一策”治理方案要求开展VOC治理。深化电镀整治工作,在2020年底前完成深度治理(工艺全自动、设备全封闭、废水全分流,设备全架空、标准全提升)。目前所有企业都已完成一厂一策改造方案、明确完成改造时间节点。配合开展106家印花、14家水洗企业整治工作。目前已关停印花企业65家,41家企业已签订协议搬迁白岩山、爵溪印花园区(其中29企业搬迁白岩山印花集聚园区、12家搬迁到爵溪印花集聚园区)。配合经信部门出台《爵溪区域水洗行业整治提升方案》,14家水洗企业进行改造,其中原地改造8家,组合3家,搬迁3家。三是着力督促污染排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要求省控、国控企业编制自行监测方案,并将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数据和年度报告上传至省环保厅网络平台,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并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通过信息公开,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公众参与。
(三)联合联动,环境监管坚持铁腕执法。一是保持高压执法监管,扎实推进全面达标排放工作和环境排查整治。按照《XX县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制度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结合全县污染源情况,进一步完善《XX县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企业动态数据库》及《XX县监察执法人员数据库》,按要求对重点污染源企业、一般污染源企业、特殊污染源企业进行抽查。截止10月底,2020年前四季度的双随机抽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共抽查企业174家,其中重点污染源32家,特殊污染源16家,一般污染源126家。已完成检查的企业中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企业 21家,立案14家,行政处罚金额78.3万元。积极开展“绿剑1号”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绿剑2号”暨省“铁拳2号”夏季治废专项执法行动、“绿剑3号”暨省“铁拳3号”秋季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检查工作、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梳理、化解工作和废铅酸蓄电池专项行动。对全县固体废物产生处置利用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共检查企业257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35处,立案查处企业2家,处罚金额13.7万元。完成县级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1个备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旅游、农业污染源、农村防治设施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等情况的专项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全面清理违法违规项目,共完成1051个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清理工作。根据《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2020-2020年)实施方案和宁波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2020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甬环发[2020]25号)文件精神,我局共排查涉及火电、印染、污水处理厂、食品制造、畜牧养殖、石化、家具、电镀、化工等9个行业的企业13家。第一批次(火电、印染、污水处理厂)达标评估全部完成,主要污染物达标率为百分之百。根据标准评定,13家企业中11家达到优秀,2家为良好,13家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第二批次(食品制造、畜牧养殖、石化、家具、电镀、化工)共排查出企业45家,接下来将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达标排放的评估工作,争取在年度前完成45家的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我县纳污坑塘排查整治工作,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山区等地存在的纳污水塘、水坑、山塘及矿坑(重点是废弃采石矿)开展重点排查。经过排查,未发现符合文件要求的纳污坑塘。二是全力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环境信访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环境信访处置工作。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8月11日进驻浙江以来,我县高度重视,以严谨的态度、迅速的行动、高效的机制、严格的纪律,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期间,共受理中央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51件(其中重点件2件),经调查6件属实、3件不属实、33件部分属实、8件重复件,内容主要涉及大气31件、水27件、垃圾3件、生态1件、噪声5件、其他1件。截至目前,已办结50件,累计出动1057人次、检查企业186家,责令整改49家,查封扣押24家,断电7家、断水4家,立案处罚45家、处罚金额434万元。督查期间,大徐砖瓦厂已爆破关停,3家企业已完成整改并恢复生产。10月31日我县召开中央环保督察信访转办件落实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央环保督察信访转办件落实工作,制定整改方案,确定办结时限,明确包案领导及负责人,切实做到每个信访件完结销案。有力处置环境信访投诉,认真办理办结上级环保部门交办、信访部门的转办环境信访案件。不断完善信访查处工作,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严格落实查处责任。2020年信访总量497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0件,按投诉方式分:来信3件,来电196件,来访7批11人,网络89件,微信15件,政务咨询106件,市局65件,省厅3件,110 11件,环保部1件,县信访局1件,办结率100%。三是认真落实环境污染矛盾纠风排查梳理和化解工作。严格按照排污申报、征收管理系统程序,开展排污申报、审核、计算、核定、开单和征收工作,强化申报登记审核和排污费核定,对排污单位申报的数据严格把关,深入排污单位实地核算,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详实。今年共排污申报232家,开征排污费312万元。全面梳理排污费缴纳情况,完成排污费清欠工作,2020年以前欠缴企业共12家,合计300959元,已收回278372元,其中XX埃博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宁波富红染整有限公司、XX顺风铸造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经关闭多年,涉案资金45411元。完善排污费征收相关档案,对申报的74家企业进行信息完善,移交税务部门数据2822个,为下一步与税务部门的工作交接做好准备。加强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安装自动监控企业共23家,全部正常运行,完成国发和省平台的数据巡检,修约异常数据并上传凭证,保证传输有效率在99%以上。共巡检到异常点位42个,其中日均值超标企业5家(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超标原因为启运,情况说明已上报市局。
(四)保质保量,实现环境监测水平再提升。一是充分发挥监测职能,圆满完成监测任务。共完成1个国控交接断面、3个市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和2个县控劣V类断面监测各10期,4个市控地表水站位、3个县控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和5个上报省中心县控断面监测各5期,8个上报市中心县控地表水和5个农村环境地表水监测各2期,17个县控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监测1期,6条城区内河监测7期。经监测表明,6个市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5条市控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交接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2020年XX县空气站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65天,优良率为94.0%,较2020年上升3.8%。其中优122天,占33.4%;良221天,占60.5%;轻度污染20天,占5.5%;中度污染1天,占0.3%;重度污染1天,占0.3%。其中PM2.5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完成降水监测52期,其中全指标监测12期。完成降尘监测12期。完成功能区噪声2期、交通噪声和区域噪声各1期,其中区域噪声为54.0dB。完成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上报工作。完成四个季度94家次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监测工作和42家次在线监测设备比对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监测数据。配合百日环保执法行动等重点行动和信访纠纷处理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监测达218家次,畜牧养殖场监测5家次。二是积极开展环境管理服务的监测工作,提供公益性的技术支持。完成委托监测39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监测48个,完成城管部门信访监测12件,完成应急监测2次。利用现有监测数据编制完成2020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和2020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配合剿劣工作,完成河道督查监测141项次,验水亭监测34项次。加强与第三方协作,积极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对2020年前建成的23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项目和31条河流底泥监测项目进行招标,中标单位为浙江中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为19.3万元。对三气站运维服务进行招标,服务年限为三年,中标单位为上海贝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为88.8万元。两水站运维服务由北京尚洋东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年运维费为19.8万元。三是加强监测质量管理,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制定年度质量管理控制计划,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报告报表等输出坚持三级审核,从而使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最终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020年全年共分析空白样、平行样、质控样4000多个。不断强化队伍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将统一培训、个体项目培训与交流学习有机结合,全年参加应急监测培训、水站气站运维管理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共26人次以上。4月份省中心对我县浮礁渡断面进行全过程质控检查,5月份省监测中心对我站进行飞行考核,经过盲样考核、理论考核和现场检查等方式,目前我站每个监测项目都有两人以上持证。提出整改项,对实验监测设备等硬件进行更新完善,加强能力建设。
(五)创新改革,环境管理更贴近民意。一是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简政放权促改革。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多举措助推落实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厘好“最多跑一次”清单,对本单位实施的涉及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事项做统一梳理并实行动态管理。推动网上申请全覆盖,与市环保局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对接,提高了数据录入的便利性。充分利用浙江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一窗受理”,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后转各窗办理;办理事项采用网上申报、预审、窗口核验、取件的方式,实行服务时限承诺制,一次性告知业主服务内容、权利义务和所需提供的材料,减少跑的次数。截止目前,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中包括11个主项和16个子项,已经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全面实现网上备案,做到全城通办,实现“最多跑零次”。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把控审批关。在建设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有关审批基本原则,规范审批行为,项目审批工作做到不越权、不违规,大胆行使否决权。杜绝禁止项目,严格控制限制项目,大力扶持鼓励项目,对不符合审批基本原则,不符合规划、产业政策、选址不当等项目予以坚决予以否决,并提出调整建议。同时对重大和敏感项目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审批公示机制,鼓励群众参与,自觉接受监督。在日常审批中,对报告书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以提高项目评价的全面性和环保措施的合理、有效性;对各类报告表也进行了细致的审核,确保了项目审批的严谨性。严把审批关,否决了部分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划、选址的小印花、铸造等项目。2020年共办理建设项目审批145件,共否决不符合环保政策、选址规划、产业政策等要求的项目10余件,办理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143家。从1月1日起,登记表项目实施网上备案制,截至目前网上公示共339件(包括石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改实行,2020年1月至9月底,由许可科组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共验收备案111件,其中工业86个、社会事业2个、房地产10个、三产12个、矿产1个。2020年10月1日起新《条例》施行,由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自主验收,XX激智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经编制验收报告,通过自主验收。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首先组织开展电镀和印染两个行业的许可证培训,参加企业24家,要求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未在国家排污许可证2020年核发范围的企业,按照原有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规范、程序,今年已完成排污许可证发放8家,共完成27家企业收费,共183万元。三是服务重点工程,营造环保绿色通道。继续加大基建项目审批服务力度,围绕项目服务中心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中心平台的统筹协调功能。年初参与2020年重点工程对接工作,梳理了总共106个重点工程项目,会上提出了项目环保审批的时间接点、审批流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64个子项目的审批。7月13日宁波市环保局召开了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培训会,正式启动全市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3次开会集中讨论,5轮征求意见,部分乡镇以及国土、规划等重点部门上门讨论修改,于9月下旬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10月16日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目前,已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文本、技术报告、登记表、图集及修改说明上报省技术组,待省技术组审查确认。
(六)强化队伍力量,紧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廉洁勤政转工作作风。坚持一手抓环保,一手抓队伍,力求环境安全、队伍规范,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和作风效能建设,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结合近年来环保系统和我局发生的案件,加大对系统内干部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重点开展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阳光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干预,力求环保队伍安全。二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强县主战略,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工业强县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在环保部门得到落实,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实施“优化审批”工程,进一步深化环保审批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尽力做到服务热情、主动周到、“有事即办、急事快办、难事帮办”,营造环保绿色服务通道。紧紧围绕“重点聚焦工业、一切为了工业、服务围绕工业”这一主题,实地走访企业,重点围绕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开展上门服务,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点对点帮扶企业解决环保难题。坚持和完善“12369”污染投诉联动机制,对信访问题做到勤协调,组织开展环保干部大接访活动,零距离听取诉求、面对面解决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做到既保护群众合理要求,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群众满意、企业认可。总之,在环保岗位上,人人要争做示范标兵,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在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以“6.5”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宣传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包括积极开展现场咨询投诉、环保知识展板宣传、发放《雾霾治理我们齐行动》、《饮用水知识自然科普课》和《绿色生活36计》宣传小册子、环保书籍下乡等。同时,加大了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主要媒体的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形象,电台有声音,报纸有专版,网络有信息”,创新载体,形成亮点,彰显特色,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的大环保宣教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作用,依法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升环保部门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今年以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生态县标准和生态文明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域水质仍未达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浮礁渡断面总磷指标2020年下半年持续超标,该断面水质存在超标隐患,会影响全县生态考核结果。二是环保审批制度改革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配套措施,环保第三方(中介机构)出于利益需求,或存在与企业相互串通,往往会出现环评作假、造假数据等情况,导致环保审批有失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关于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管理问题。固体废物、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 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固废管理是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求。机械加工、三类汽车修理店等企业规模小,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到位。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无法实现达标排放、垃圾填埋场污水产生与处理能力不配套造成长期超标排放、五大行业整治进度不平衡等问题。五是环保工作量的直线上升与人员不足的矛盾。环保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承担迎接中央环保督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创建、全县环境监管和监测、环境信访处理、五大行业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及环保三同时验收、排污权交易、排污费征收等等任务,人员严重不足,所有人员都是混岗使用,已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还有整体队伍的业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保工作灵魂,以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为动力,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为突破口的各项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同步,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强化监督管理,深化宣传教育,切实推进全县环保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生态市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确保不发生大的环境安全事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平原内河水质合格率为8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居全市前列。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着力推进美丽XX新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持续实施《XX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使之真正落地开花结果。全面铺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鼓励和督促全县各个镇乡街道编制和实施本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以创促建,由下至上,全面兼顾,提炼出一批生态文明精品和亮点,使我县真正担得起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排头兵”和“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二是继续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一方面对第一批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的5个单位,倒排时间节点,加快项目进度,完成区域内排水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力争今年11月底前通过市级验收。另一方面,继续全力推进2020年各单位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三是继续深化细化河长制。严格贯彻落实《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完善河长管理、处理信访、长效监管等制度。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明确管护目标和责任,实现水体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严防“三河”反弹。
(二)污染物减排制度化,营造新环境。一是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针对我县行政区域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等,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对于准确判断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XX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二是扎实推进区域性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污染因子分类别进行管理,重点对矿山、喷涂、水产品加工异味等行业进行监管,将行业大气污染执法专项行动和日常信访监管相结合。重点关注重访群访案件,联合上级部门对相关行业进行不定时不定期执法检查,采取白加黑、五加二检查等方式,确保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正常运行,鼓励企业建设更高要求的环保治理设施,监督企业开渔前环保设施改造完成,实行超低排放污染物。三是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积极落实《XX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参与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推行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掌握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农业生产、土壤污染防治、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通过划定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落实土壤分类管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强制调查评估制度、明确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开发利用监管责任,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目标。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未利用地环境保护,切实保护未污染土壤。深化污染源头综合防治,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染控制,提高污染源头预防水平。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实施治理修复工程,强化治理修复工程监管,实现已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环保执法监管常态化,促进县域环境整治新突破。一是保持严格执法,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贯彻新环保法,制定2020年随机抽查工作计划,严格落实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查找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实时更新日常监管企业动态库和执法人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环境监察随机抽查基础手段加大问题企业处罚、整改力度。持续开展涉水涉气、固废等绿剑系列专项行动,改善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手段,确保我县环境持续向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巩固中央环保督查的成绩。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通过依法治理、科技支撑、监督执法、完善政策等措施,有序推进我县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的开展。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对中央环保督查组转办群众信访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到边、改到底。强化环保问题自查自纠,并探索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对中央环保督查组转办群众信访件中涉及到的企业进行网格化、常态化管控。加强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运用曝光、约谈、限批等手段,放大环境执法的震慑作用,倒逼企业和地方政府规范环保行为。将全县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纳入环境监管任务,实行“双随机”监管办法,确保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认真落实县生态任务书和市固管工作的各项任务。继续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力争不留死角、不留安全隐患。择时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对医疗废弃物的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处置。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的贮存、转移和处置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正源电厂污泥贮存房干化设施建设和已投入运行的西周、城东污水厂完善污泥干化配套设施,确保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内,指导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目标。落实电离、电磁辐射和熔炼企业全年布置监督性监测计划工作,确保全县辐射使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送贮率100%,全年辐射事故为“零”。二是完善职责明晰的监管格局,构建分管体系。坚持属地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推进抓发展必须抓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推进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加大环境执法稽查力度,促进精准履职、常态监管。同时加快全县环境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认真研究环境违法案例,开展定期典型案例通报制度。三是扎实做好环境信访防控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畅通环境问题发现渠道,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合作,完善媒体曝光、环保热线等制度,积极组织媒体、公众参与现场执法和后督察。继续加大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健全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探索建立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习。做好环境舆情应对工作,推进信访问题的及时解决,注重矛盾纠纷调解,把环境信访当作促进环保工作的推手,巧借群众监督推动环境监管,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工作新局面,确保全年信访处理率100%、结案率100%。加强重点、敏感时段的维稳保障,严防环境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服务发展和改革创新化,建设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一是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加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重点工程项目审批服务。以项目服务中心为平台,做好重点工程的协调、咨询服务工作,进一步简化优化工业项目的审批流程,实施提前介入、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加快审批进度,切实改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服务环境。积极落实零土地技改备案、建设项目一窗式受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行政审批改革创新举措。配合开展印花、水洗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完成印花园区及水洗企业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审批,加强环保措施落实跟踪管理,指导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加快自主验收。二是营造环保绿色服务通道。创新审批方式,建立大平台大项目快速审批机制,开展工业投资项目承诺备案制。严格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工作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宣传工作,帮助企业了解熟悉环保验收程序,更好更及时地完成自主验收。结合刚刚实施的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快推进工业强县主战略,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积极参与审批项目的提前介入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及产能过剩项目;对符合规划、产业政策的项目,简化环评审批,推行预约服务,营造环保绿色服务通道,确保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为我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服务。三是积极做好上下协调工作。对需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协助业主单位向环评文件审批机关申报,积极协调审批进程。做好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对接工作,提出环保审批的时间节点、审批流程等方面的意见,并建立重点工程审批管理工作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跟踪服务,时时关注项目的进展,尽力做到服务热情、主动周到、“有事即办、急事快办、难事帮办”。同时加强对环评中介的管理,按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对环评机构的考核办法,落实日常考核和管理。落实《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试行),开展环评单位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进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保障民生工作,完成7项民生实事工程。
(五)环保能力建设效能化,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新水平。一是强化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守住环境安全“生命线”。制定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通报环境风险源和隐患点,明确监管重点、整改内容、时限、责任,有效化解环境风险。强化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应急监测的资金投入,提高环保部门、重点企业防范环境风险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按污染因子分类别进行管理,重点对矿山、喷涂、水产品加工异味等行业进行监管,将行业大气污染执法专项行动和日常信访监管相结合。重点关注重访群访案件,联合上级部门对相关行业进行不定时不定期执法检查,采取白加黑、五加二检查等方式,确保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正常运行,鼓励企业建设更高要求的环保治理设施。二是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建成清新空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完成新人员培训和上岗证考核工作。定期输出人员到市中心站进行进修培训。增加内部培训,以点带面,以老带新,全面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对照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人员培训和宣贯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逐步规范和提高,所有的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执行,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开展针对性的执法监管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新环保法提出的有关监管手段、方法和要求,规范运行电子行政处罚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努力做到规范高效、公开透明,提高各种环境应急、应变和应对媒体的能力。加强执法人员的日常指导,做好新旧法执法衔接工作。以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为基础,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格局,提升环境监察、监测能力整体水平,规范运行电子行政处罚系统和建设移动执法系统,制订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加强乡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明确乡镇环保分管领导,理顺监管职能,完善村级环境监督员队伍。三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推进环保氛围形成。续深化公益宣传“六进”,通过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涂墙、公交站台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社会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形成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加强环境友好型社区、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推进全民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媒体宣传和环境纪念日等多种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两高”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及新环保法等相关内容,继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和互动,以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突出群众的体验和互动,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环保12369投诉热线的作用,为实现全社会参与环保作出积极努力。
(六)落实从严治党规范化,全力书写环保队伍建设新篇章。一是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推进党内教育常态化。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理会廉政为民的精神所在,坚持“宁愿清贫,永不贪赃”,刚正不阿,执法底气足。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通过工作成果体现学习成效。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请示报告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严明纪律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廉情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切实把责任抓细抓实。充分运用环保系统先进典型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深化廉政教育,培育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项规定,严守廉政底线,扎紧制度篱笆,在审批、执法、采购、督查等重点环节形成一套规范的权力运作程序、行为准则和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毫不松懈抓好正风肃纪,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防“四风”问题反弹,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格局。三是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加强干部管理,落实干部人事各项制度,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提高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能力提升,开展各类环保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选拔和轮岗交流机制;落实激励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人文关怀,扎实推进文明和谐活力机关建设,密切关注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垂改背景下的思想动态,广泛开展机关文体活动和党内关爱活动,大力发掘和弘扬先进典型,树立环保核心价值文化,增强全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