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总结报告范文 > 2020年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年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cwl2

2020年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市农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夯实基础,切实抓好春夏农业生产。

制定全市粮棉油主导品种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实施方案,发布2020年粮棉油主推品种36个,开展实施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15个,新建工厂化育秧工厂34家,机插秧作业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总面积共123.4万亩,其中早稻栽插面积31.3万亩,中稻计划栽插面积73.9万亩。组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畜禽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步伐加快,全市建成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家、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2个,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上半年, 全市生猪出栏35万头,禽出栏500万只,肉类总产量5万吨,蛋产量2.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水产苗种繁殖量88亿尾,水产品产量7.6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亿元。

(二)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精心实施粮油棉高产创建、水稻产业提升、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水产跨越等工程项目,扎实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茶农和企业建设标准高效茶园400亩,全市共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000亩,改造老旧茶园2100亩;加强品牌宣传,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以祁门红茶产品亮相在外交部蓝厅举行的安徽省全球推介活动,组织6家重点企业参加农业部和浙江省政府在杭州举办的中国茶叶博览会,有力地提升了茶叶品牌效益。完善蔬菜基地产供销一体化体系,稳步提高设施蔬菜比重,新申报建设计划934亩,其中钢架大棚813亩,温控连栋大棚121亩,推荐3家单位申报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全市蔬菜大棚总面积达1万亩,拥有7个国家蔬菜标准园、13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和2个省级蔬菜科技示范点,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27万亩,产量37.5万吨。

(三)保障安全,加大力度发展绿色农业。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稳步推进石台县2个乡镇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试点,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任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0.47万亩,午季秸秆利总量13.2万吨,可收集量11.6万吨,综合利用量达10.39万吨,综合利用率89.7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体系建设,加大蔬菜农残定点监测(定性检测)工作力度,每日安排专人在翠柏路农贸市场进行蔬菜抽样并快速检测,共抽检样品667批,合格666批,合格率为99.85%。按照三年农残快检系统乡镇全覆盖、畜牧业和水产品快检系统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的要求,全市今年计划安排53快检系统,其中蔬菜快检系统20套、畜牧快检系12套统、水产快检系统5套、特色农产品快检系统16套,目前已完成集中招标工作。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出动农业综合执法人员167人次,检查农药经营网点220个,整顿种子市场12个(次),检查主要农作物品种93个,核查大宗农作物种子168批次、5700公斤。

(四)调整结构,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产品结构,出台《池州市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规上加工企业进行政策扶持,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2家, 1-5月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加工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7.0%。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全市农业招商引资总额达到66亿以上,其中引进3个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新增4 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推进东至县、石台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市新增农产品电商25家,总数达338家,规模以上电商36家,半年销售额突破4.95亿元,位居全省第7。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以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家庭农场147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扶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上半年休闲农业实现接待683.2万人次,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1%。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7个,无公害2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2个,已完成全年任务70%。

(五)优化服务,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科技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通知》(池农[2020] 61号),组织538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包村联户,联系村614个,服务科技示范户5680户,联系贫困户1026户,举办科技培训班78期,培训农民7300人,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大新型职业农业培训力度,截止6月底,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9期,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71人,完成全年任务74.1%。积极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2个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工厂化育秧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等40余次,实施油菜菌核病和小麦赤霉病专业化统防统治38万亩。农机安全监理检审拖拉机4400台、联合收割机185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46台,核发农业机械驾驶证580本。

(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实施和完善,起草我市《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代拟稿)》,明确了“三权分置”总体要求和“三权”权能,对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经营权流转、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等三权分置各项工作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合同管理、流转租金预付、流转监管督查、协调退出、纠纷调处等制度,规范流转行为,保障土地流转双方权益,上半年,全市农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57.1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46%。抓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问题整改,以省下发的问题清单为线索,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结合自查核查发现和农民反映的问题,深入排查,梳理问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错什么、纠什么”的原则,认真抓好问题纠错勘误、资料补充完善和确权数据修正等工作。稳步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组织开展了试点村摸底调查,确定在8个村进一步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在1个村试点“三变”改革,在总结去年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我市《关于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关于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意见》。

(七)齐抓共管,有力有序推进脱贫攻坚。

紧盯19904贫困人口脱贫、24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关键措施来抓,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以绣花的功夫扎实落实精准脱贫各项举措。强化政策扶持,在去年制定24个配套文件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出台了产业精准扶贫、创新小额信贷、落实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等实施意见或办法,进一步促进政策落地生效。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来抓,针对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发现问题,全面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对所有扶贫对象的数据重新进行了采集录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围绕特色种养、经济林、光伏、乡村旅游、服务加工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推广“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新模式。2020年以“三无”贫困户(无资源、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和残疾人贫困户为重点,开展1495户户用光伏电站建设,本月底将全部并网发电。抓好教育扶贫。截止今年4月份,已资助普通高中、中职、学前教育等建档立卡困难学生2996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45人,目前7个集中安置区已全部开工,9月底前可搬迁入住。抓好健康扶贫。1-5月份,全市贫困人口医药费补偿6111人次,享受“三保障一兜底”补偿3213.56万元,补偿比例达82.52%。抓好金融扶贫。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着力推进“企业+农户”模式,截止5月底,全市已发放小额贷款11306万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62.88%。同时实施了生态保护、安全饮水、“八小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一批扶贫重点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就业脱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脱贫等精准扶贫措施。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抓好灾后恢复和生产自救。

6月23日以来,全市多地发生强降雨,农业受灾情况严重。不完全统计,全市在田作物受灾面积46.1万亩,畜禽舍水毁面积4100平方米,家畜死亡183头,禽类死亡3.19万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0.4万亩,农业损失高达1.06亿元。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的防汛救灾工作指导,及时派出指导组,指导各地开展生产自救。加强灾后畜禽疫病防控和疫情监测,切实控制灾后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二)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支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培育池州绿色名牌,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确保无重大疫情和病虫害发生。

(三)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立足现有7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为重点,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以杏花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围绕打造生态池州的“特色品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和加工产业链延长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

(四)抓好脱贫攻坚调度。

进一步细化省、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严格按照“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要求,坚决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抓好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工作,因户因人落实脱贫对策。继续实施周巡查、月调度、季督查制度,严格对各县区和联系帮扶单位工作成效考核,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五)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继续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在金融信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规范发展、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制改革,探索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我市《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举措落实。扎实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工作督查指导,重点指导试点村抓好资产清查、成员界定、股权设置及量化等工作,确保稳妥有序推进。

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