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cwl2

2020年上半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健康扶贫工程,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健康乌兰察布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健康保障。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分级诊疗工作重点以医疗联合体为抓手,构建分级诊疗上下联动机制。按照“统筹推进、明晰功能”、“因地制宜、多元探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基本原则,继续扩大医联体建设数量,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在2020年医联体建设基础上,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与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医疗集团,将重点打造为我市第一家有明显成效的医疗集团,并逐步将更多成员纳入其中。与此同时,旗县医共体由2020年的7个扩大为10个,成员涵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等6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线上线下团队签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021人成为家庭医生,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医院专家提供支持的家庭医生团队829个,签约总人数为877483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签约覆盖率为100%,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为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41.6%,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为70.9%。利用自治区开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掌上APP注册了1199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3450人。

二是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由市本级和各旗县市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对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将公益性质、运行效率、社会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改革,重症精神病患者实行了按床日付费。2020年拟完成150个病种的单病种付费。

2020年3月,完成了2020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药占比大幅下降,全市药占比为30.5%,低于自治区要求的33%以下的目标值;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为17.4元,达到了自治区20元以下的目标要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为9.75%,达到了自治区10%以下的目标要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为37.5%,在全区处于前列。

三是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坚持临床药事管理、优化临床路径、加强宣传引导融合推进。截止到5月底,全市基本药物销售占比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72%,二级医疗机构34.47%,三级医疗机构28.38%。

提升各医疗机构“两票制”实施质量,增加“两票制”药品品规数量,不断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目前,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执行“两票制”的品规达到98.35%、旗县级医疗机构达到82.5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6.29%。同时强化网上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

四是不断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上半年,根据卫生计生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际,依法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不包括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机构),全部下放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施。

全市12家卫生监督机构,现已完成综合监督机构更名的有X家,其余预计8月底前可全部完成更名工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双随机”检查和抽检工作。上半年抽检169家单位,其中公共场所93家、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11家、学校卫生30家、医疗卫生机构20家、放射卫生1家、血液安全1家、传染病防治13家。2020年3月,开展了卫生计生随机监督抽查工作,于2020年6月下旬全部完成,任务完结率达100%。开展了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百日专项行动,并于6月14日召开了启动会,在全市启动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工作。

(二)强化保障,确保健康扶贫工程抓严抓实。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力亲为抓健康扶贫,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以上率下,建立了健康扶贫高位推动、分工协作、责任落实、精准识别的科学工作机制。市卫计委作为健康扶贫牵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健康扶贫办公室。二是开展重点人群精准体检,在掌握贫困人口疾病谱的基础上,从2020年开始,对重点人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精准体检。三是积极落实国家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以“四定两加强”(定医疗机构、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付费、定报销比例、加强医疗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对大病集中进行救治一批。截止2020年5月底,大病救治4629人,救治比例达98.9%;重病救治753人,救治率达98.8%。四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成以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慢病进行规范化管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100%。五是在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的谋划和设计上,打出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保障的健康扶贫四重“组合拳”,切实织密了医疗保障网。贫困患者大病报销比例达90%,年度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由政府再兜底保障,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六是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和“一站式”结算方式,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旗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入院时无需缴纳押金,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出院时在医院内“一站式服务”窗口直接进行结算。七是通过京蒙对口帮扶,全市有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北京市各大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 207家苏木乡镇卫生院与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教学等内容的互联互通。

(三)加强防控,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显著。围绕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领导,严格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制,梳理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倒排任务完成时限,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不断强化疾病防控工作。开展了春季鼠疫监测,四子王旗和化德县发生鼠间疫情,四子王旗判定疫鼠4只、确定疫点2个。化德县判定疫鼠3只、确定疫点2个。疫情发生后,两地政府和市卫计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立即开展疫区处理工作,疫区处理后,自治区综合疾控中心、市地病中心专家组先后于5月20日、5月23日对两地进行验收,均达到动物疫区处理标准,疫区处理工作全面完成。

截止5月底,全市报告布病病例289例,同比下降34.91%;全市确诊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累计191例(病人73例,感染者118例),并进行了免费治疗,死亡46例。 截止6月25日,全市共报告传染病2737例,排在前五位的是乙肝1084例、结核495例、梅毒408例、布病247例、流感52例。全市在册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数9294例,全市平均报告患病率4.41‰,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4.8%,面访率41.48%;服药率为68.25%;规范服药率49.34%,精神分裂症服药率68.85%,规律服药率50.43%。全市共发现登记结核病患者844例,其中肺结核790例,其他肺外结核54例,并全部实施了免费治疗。

二是妇幼保健工作有序推进。在市蒙中医院、市第三医院、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化德县医院开展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

截止5月底,全市共发放母子健康手册5190册,孕妇使用母子健康手册率达96.78%。7岁以下儿童79682名,管理率92.8%;3岁以下儿童36823名,管理率95.2%,全市产妇3700名,活产婴儿3701名;产妇系统管理3549名,管理率96.%;高危孕产妇730名,管理率100%;共为951名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为831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检查(只在集宁区、四子王旗开展此项目);为3395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为91.7%;为3053名新生儿开展遗传代谢病筛查,筛查率为82.5%;为3363名备孕妇女发放了叶酸,为14683名6-24月龄儿童发放儿童营养包54850份;婚检人数8677名,婚检率79.3%。

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爱卫办对申报国家卫生旗县暗访调研的兴和县、察右中旗、卓资县,对申报自治区卫生旗县(城市)综合评审的丰镇市、察右前旗分别进行了督导和初评工作。对12个申报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的自治区卫生乡镇进行了初审验收。

各级爱卫会积极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城乡结合部、老城区、城中村等垃圾积存点,大力开展“清扫环境、美化家园”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助力全市脱贫攻坚行动,市爱卫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通知》,对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结合。开展了第3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全区第2个爱国卫生宣传周活动。

(四)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优先将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实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并完成与自治区临床路径监管平台对接工作。二级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出院患者数占总出院患者数比例由2020年的15%提高为40%左右;三级医院由10%左右提高到了50%。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5项医院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多学科诊疗、急诊急救、连续医疗、急慢分治、智慧医院、就诊信息互联互通、优质护理、药学服务、和谐医患关系、患者满意度等10个方面的创新医疗服务。开展医院章程试点制定工作。选择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察右后旗医院、乌兰察布朝聚眼科医院、乌兰察布颐寿医院、乌兰察布恩和医院作为章程制定试点医院,探索形成引领发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院章程。

(五)蒙中医药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蒙中医药全行业法制化建设,促进蒙中医药工作全行业管理。一是加快推进蒙中医院建设进程。丰镇市、化德县和四子王旗蒙中医院基础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二是加快等级医院评审。年内完成丰镇市、凉城县中蒙医院开展二级甲等申报工作;集宁区、化德县中蒙医院开展二级乙等评审工作。目前,各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分解任务,深入开展评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签订目标责任书。10月份市卫计委将抽组专家进行初评工作。三是提升蒙中医能力建设。扎实开了第三批名老蒙医中医传承教育工作。实施国家“中医馆,蒙医馆”建设项目,各旗县市区均已选取1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察右前旗外),进行了具体规划,力争年底前完成工作目标。四是完成了2020年度蒙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初审和报送工作。

(六)深入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为加强出生人口信息管理,完善监测点制度,方便群众进行出生人口登记、简化办事流程,全市实现了网上办证服务。截止目前,共登记出生人口4644人。其中一孩登记2557人,二孩登记2083人,多孩4人。

全市逐级开展了计划生育服务项目——计划生育“三项制度”绩效评价工作,对2020—2020年的目标人群信息与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核准了已发放资金与结余资金,进一步规范了“三项制度”档案管理、年审制度、公示制度、资金管理等各项制度,对2.4万人计划生育“三项制度”目标人群按时完成申报审核工作。

进一步强化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继续完善已经创建的5个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社区,通过均等化示范社区引领带动全市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工作不断完善。2020年在集宁区泉山社区、桥东社区创建两个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社区。

市计生协和察右后旗等6个旗县市计生协纳入群众团体序列管理,除集宁区外,其他10个旗县市均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强化了各级计生协组织网络和干部队伍建设。商都县成为全国第一批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

继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试点示范工作。与市民政局联合确定的首批医养结合14对试点单位已完成协议签约,医疗机构全力配合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坚持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入社区建设、精准健康扶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近期“乌兰美”养老驿站将入驻旧区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床位20张,使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中心深入融合服务。市中心医院提升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工作,13所二级综合医院在内科设立了老年病专业,9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通老人就医绿色通道。

(七)统筹推进卫生计生各项工作。一是京蒙帮扶协作日渐紧密。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委、政府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对我市京蒙对口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北京卫生计生委、北京市支援合作办沟通商讨了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与北京地区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事宜,目前已达成初步意向。全市选派10名骨干医师赴北京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2020年京蒙对口帮扶卫生人才培训班将于2020年7月9日在北京开班。北京医疗专家巡回义诊项目在全市11个旗县市区有序开展,将于7月初全部完成。二是不断强化宣传报道工作。不断加强卫生计生新闻报道和信息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共编发卫生计生工作动态信息512期。爱卫宣传月期间,全市组织健康巡讲专家529人,开展健康巡讲1367场,受益群众88121人,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任务的113.8%。三是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切实解决卫生计生系统人才缺乏的问题,2020年计划招聘221名专业技术人员,于6月23日完成了笔试,近期将组织开展资格复审和面试工作。完成了108名卫生计生高级职称初评工作,363人卫生计生高级职称考试,660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1664人卫生计生初中级职称考试。对全市40名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培训。目前,分别在中心医院、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组织全市566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2020年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专业课考核并获得自治区级继教5学分。分派9名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四是积极开展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审批工作。2020年全市共申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49项,获准通过175项,通过率70%。开始申报2020年国家级、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医疗健康扶贫方面:一是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一站式结算、慢病送医送药以来,医院垫付药款和住院资金大,回款周期长、结算慢。二是健康扶贫云平台还未实现与扶贫、民政、医保等部门数据动态共享。

(二)在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一是个别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不能按照医联体建设目标原则和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与机制,制约着医联体的整体运行成效。二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不同程度存在着“签而不约”的现象,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居民获得感不强。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存在部分旗县医保未按政策报销签约服务费,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三)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未得到落实,人事管理制度不活,人才引进和招聘困难。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各旗县级公立医院均不同程度存在招录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困难,且招考录用后医院沦为考研和考证的跳板,招人难、留人更难。二是公立医院亟待解决债务化解问题。近年来,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负债经营问题,个别医院负债额较大、化解困难,造成医院为缓解经营困难而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加剧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三是绩效分配制度不健全。未能建立起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未能向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四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的各项运行、财务制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监管仍需加强。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

(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是三级医院医疗机构内设科室能力建设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缺乏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和领先学科,急需狠抓学科建设,补齐学科建设短板。二是全市紧缺的精神卫生中心急需建设,但是现在相关工作进展缓慢。

三、20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健康乌兰察布”建设,“立足一个中心点、打赢两场攻坚战、补齐三个短板”,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卫生计生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医改向纵深推进。要全面落实政府补贴,化解公立医院债务,破除以药补医,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分级诊疗、单病种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是继续推进医疗健康扶贫工程,进一步扩大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覆盖面,提高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就医压力。

三是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在不断巩固创卫成果的同时,我们面临着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四要补齐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体系建设三个短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智慧医疗、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远程医疗等项目建设。

当前,我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尤为突出,要按照全市“十三五”人才规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人才培养、在岗培训、蒙中医师传承、技术人员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

针对我市在精神卫生方面的薄弱环节,我们正在筹建第五医院(精神康复医院),预计2020年可投用,以补齐医疗体系建设的短板。

五要统筹推进卫生计生其他工作。一是要着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医药卫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工作。推动卫生计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三是继续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工作。更加密切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健全医疗信息数据网络,完善远程会诊合作机制,实现京蒙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四是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旗县级综合医院和蒙中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按医疗机构建设标准配置配齐医疗设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创建 “群众满意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全市80%的社区服务中心要成立“名医工作室”,30%的嘎查村卫生室达到“农牧民满意的嘎查村卫生室”,继续在边远农村牧区推进“小药箱”工程。五是继续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一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工作协同,落实生育保障,鼓励按政策生育。全面实行生育登记网上办理,以旗县市区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优化再生育审批流程,推动实现生育登记、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等信息共享。完善生育状况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分析人口变动趋势。六是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卫生计生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发布卫生计生政策和工作动态。继续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新闻发布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继续强化信息报送工作,提高信息质量,及时呈现全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中的亮点和创新做法。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