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就是指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用以改善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为了弘扬扶贫济困、团结友善、和谐健康、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博爱精神,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支教实践总结例文,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实践生活已经过去,回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值得我们留念和珍惜。
从7月6日那天队员们浩浩荡荡地拖着行李出发开始,我们便一起在向日葵旗帜的领导下踏上了实践的征途。说真的,在那边学校真的挺艰苦,位置偏僻,条件又差,但是我们的队员并没有抱怨,尤其是女生。正如队长军帅所说:“我们是团队不是团伙,我们是去支教不是去玩。”我觉得所有队员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首先说下支教吧,我是被安排在了后勤组(还有教师组,游戏组,通讯组),负责队员的饮食问题,日常用品和学生奖品的购买,所以常常要起早去买早餐的。尤其是第一天,6:10起床去给队员们买早餐,才悲剧地发现学校大门是锁着的,要7点才开。不过同时我还发现有小学生已经来了,早在门外等着了。这又让我无比激动和充满动力,因为他们并没有怪我们占去了他们的暑假时间,而是很高心的来学校接受我们的辅导。
支教的内容大概有:一对一辅导暑假作业,课外知识传授,玩游戏等。看着上课时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和他们在游戏时展现的活力与激情,不禁使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支教中令我最感动的最记忆深刻的是最后那一天,我们进行了一个画画比赛,让他们画和我们相处的日子。一个平时很顽皮的5年级男生,把他对我们给他们辅导要感谢的话写在画纸上送给我们,还有个2年级的特可爱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时递给我一张小纸条,写着“再见,大哥哥,再见,大姐姐--蔡文浩”…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也说明我们的支教活动取得了小小的成功。
实践的倒数第二天,为秉承“关爱新一代,回报老一代”的精神,我们去了敬老院。
看着那一张张苍老的脸庞,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无法多交流,只为他们做了一顿爱心餐。尽管如此,他们那激动的表情告诉我们,我们为他们带去了爱和关怀。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会中有更多的孤寡老人,那一个个孤寂的灵魂真的需要我们共同用爱去关怀。那么,就从我们身边开始,关爱身边的老人,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引用一句歌词:如果人人充满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实践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潘桥镇宣传环保:发传单,捡垃圾,扫大街。可是总有那么些人不解风情,真的是只看到经济发展,就不用环保了吗?看着满地的垃圾,又看着那一张张宣传单躺在垃圾桶里难免心碎。但是,也还看到了点点希望,一位母亲带女孩逛街时,看到我们在夏日在街上捡垃圾,教育自己女儿说:“宝宝,以后不要乱扔垃圾啊,看大哥哥大姐姐们这么热还在捡……”即使只是所有看到这一点的人都能以身作则,保持身边的一份清洁,那么我们的宣传也就没有白费。
当然了,在支教期间我们队友间也发展了很好的友谊,一起游戏,一起做菜,一起包饺子……我想说:认识你们是我们的缘分,和你们一起生活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我们系党组织组织了一次支教活动,我们的支教地点是市城郊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小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上圣神的讲堂,这对于我来说,既有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教师是一个既平凡又高尚的职业。它需要各方面的沟通与平衡,需要很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虽然去的是一所小学,面对一群比自己小的孩子,乍看过去似乎没有任何的压力与困难,但是实际上孩子们的想法是很难让人捉摸透的。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式,孩子们的角度总是无比的天真,简单又复杂。而且现在的信息和网络很发达,现在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和能力比我们那时候更强,所以,想要完全的被他们接受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去支教之前也有和一起去的'同学商议过去到那里教什么,去过一次的同学说着千万不能小瞧那群小孩。所以我在思想上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作了很多的准备。
我们整齐出发,中午左右我们到了农民工子女小学,刚到支教的学校的时候感觉有点意外,学校租用的当地民用楼,每个狭窄的房间内放满桌椅板凳,每个教室大概有24名学生,孩子们拥挤的坐在教室里,学校的操场就是在楼顶一块空地,条件很是艰苦,这样不禁让我们心里生出一丝怜悯和同情。其实在去支教之前,我们也有心理准备,知道这里的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艰苦,当时觉得有些不真实。
我们支教的班级是四年级的2班,和我一起的是__同学,我们两个都是第一次作为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讲话,说实话一开始还有点紧张。起初孩子们并不是很听话,有说话的、玩游戏的,秩序有点乱,为了保持良好的纪律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特意走进学生中间,提醒小朋友们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终于维持好了秩序,我们开始了教学课程。首先我给学生们讲了理想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接着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于电影《云下的日子》,讲述了两个来自大山的小孩,由于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偶然的机遇来到了陌生的城市,经历了一段惊险和艰难的旅程,最终认识到了没有文化知识的武装自己难以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于是他们刻苦学习,同时考入了北京的同一所大学,并且最终事业有成回到家乡,改善了家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贫穷落后面貌。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并从中感受了很多有意的启示;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道理。后来又通过一些小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在生活遇到困难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同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接下来,同学又给同学教授了一些数学、英语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积极配合、踊跃参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风采,少年的活力和机智让我们由衷的佩服。最后的一节课,我们和同学们做了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难忘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转眼间,支教活动就将要结束了。上完课后,校长和老师们组织学生们在楼顶合影留念,纪念这难忘的时刻。活动结束了,校长和同学们送我们缓缓离开学校,我们挥一挥手,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可爱的孩子们。通过这次支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艰辛。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作为祖国流动的花朵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坚韧的意志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一定会早日成才,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他们,祝他们一切顺利,走向成功!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的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的。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成为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想是做幼师,.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的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的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的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本文.由方的辛苦。而他们的生活的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的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的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的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的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的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庆幸参加了这次的义务支教,我感谢这些孩子,感谢这些村民,感谢我的队友。让我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让我成长,让我感恩,让我学会珍惜。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支教,永远记住这些质朴的孩子和热情的村民,永远记住可爱的队友!
8月_日,“爱心黄丝带20_泓图奥博·助飞成长”贫困大学生捐助仪式在嘉兴国际酒店_楼会议中心顺利举行。至此,这项以关爱、帮助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圆满结束。
一、全员参与,积极筹备捐助活动
从6月23日上报社长办公会议通过,到8月_日举行捐助仪式,这项活动从筹备到结束历时50天。
1、贫困学生信息收集整理首先,我们和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及部分学校联系对接,初步筛选确定了6名资助对象,组织记者进行调查采访。7月26日,在《陇东报》、庆阳网、庆阳网微信平台同步刊发推送“泓图奥博·助飞成长20_”专栏,对这些贫困学生励志求学的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此后,通过庆阳网、庆阳网微信平台和热线电话推荐、咨询、报名的人数大幅增加。为此,我们及时调整方案,放弃了初期方案上奖励庆阳市文理科状元这样的“锦上添花”名目,将资助名额尽可能地增加,为更多的优秀贫困大学生“雪中送炭”。最终,从56名贫困大学生中选出了_名作为这次活动的资助对象。
2、组织记者实地调查采访本着对爱心企业和人士负责、对所有申请资助学生公平相待的原则,这次活动确定的贫困生全部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采访,保证了受助学生家庭情况的真实性。在编委会统一安排、尤其方总编亲自协调下,先后从单位两个部门和县区记者站抽调了10名记者,奔赴7县区参与调查采访活动。受助学生陆续在报纸、网站和微信刊登推送后,西峰一名大学生家庭情况和身世受到了网友的质疑。我们立即研究处理方案,一方面邀请心理老师对该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另一方面安排记者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彻底调查。最后,由村委会出面见证,学生家长书面签字承诺放弃了这次受助机会。
3、积极联系爱心人士捐助这次活动举办得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资助资金能否落实到位。为此,我们发动单位领导职工广泛参与,动员亲戚朋友共同筹措,先后与10多家企业对接洽谈。最后落实了庆阳泓图奥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庆阳市秦皇商贸有限公司、庆阳腾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和庆阳最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募集资金60000元。同时,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焦金波(庆阳籍)和四川达州张金祥、张金成(庆阳籍)也通过庆阳网微信平台联系,表示愿意以一对一的方式资助6名贫困学生生活费45000元;捐助仪式后,现场一位张姓女士表示定向资助镇原一名贫困生5000元。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也表示,愿意为这次活动中没有得到资助的优秀贫困大学生提供10名免费名额。
二、通力合作,共同组织捐助仪式
按照活动策划方案和资助企业的意愿,我们在完成_名受助学生(实际_名)的励志求学故事宣传后,统一举办捐助资金发放仪式,现场发放每名贫困大学生5000元资助金。
1、主题变更说明在活动策划方案和栏目宣传过程中,统一使用“泓图奥博·助飞成长20_”的主题,但在捐助仪式上,变为“爱心黄丝带20_泓图奥博·助飞成长”。植入“爱心黄丝带”这一元素,主要是想把捐资助学这个公益活动做成“爱心黄丝带”的系列活动,把“爱心黄丝带”打造成陇东报社倡导公益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2、各级领导重视这次活动得到了市上领导和部、局、本单位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捐助仪式举办前一天,方总编代表报社向黄部长汇报并邀请出席,黄部长对这项活动表示肯定,当场批示部领导出席;市委组织部张部长在工作冲突无法参加的情况,委托市非公企业党工委副书记参加;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带领资助中心主任、电教中心主任参加。远在外地休假的多社长对这次活动多次进行指导,并在仪式举办前一天发微信表示祝贺;方总编在仪式举办当天,带领全体在家班子成员、部门主任和部分编采人员出席,并在当天编前会上,安排专版对这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活动结束时,市委外宣办秦主任、市教育局闫局长等领导对活动的组织及内容策划设计大加赞赏,并称“整个活动时间紧凑、很受教育,应该让城里的孩子都参与进来,感受一下。”
3、团队精诚合作这次活动筹备时间长,涉及部门多,但各部门都能积极配合,保证了活动顺畅、圆满完成,同时也开辟了报网互动高度融合的先河。时政要闻部张骁骏主任多次参与稿件修改,编辑出版中心负责人黄天洲主动衔接稿件、策划美化版面,文化周刊部负责人孙玉珍从安排记者采访到稿件修改编排亲力亲为,办公室负责人张国武也利用下班时间参与活动现场帮忙。新媒体中心人员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加点,一遍又一遍演练、布置、设计活动现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邀请合作的最美文化传媒和庆阳通两家公司,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活动效果显现策划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们对贫困学生的关注,扩大《陇东报》和庆阳网的知名度,增加庆阳网微信平台的粉丝量。现在看来,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各级领导肯定,赞助企业表示满意,资助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资助会后有人现场要求捐助学生,外地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和我们联系,大多数参会者添加了庆阳网微信公众号,最近粉丝量也有所增加。
10月24日,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望乡支农支教协会,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我们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倾情举办了这次校园的活动。此次活动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式精神。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我院领导和西安市工友之家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以及两个协会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将本次活动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前期准备及安排:
1.在活动进行前,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与工友之家负责人,商议本次爱心募捐活动的相关事宜。
2.在活动前期,各协会通过会议的形式,安排部署了本次活动的相关事项,商定活动内容,将各项工作安排到各部及各委员,分工明确。
二、活动进行情况:
1.24日中午_时,本次活动人员准时在我院活动中心集合,清点人数后,由活动负责人交代注意事项,随即展开活动。
2.活动开始后,各协会人员都能遵守纪律,耐心的接收整理同学们捐赠的物品。
3.次日11:00,文化募捐活动继续进行,全院师生积极募捐。
4.下午5点30分,西安市工友之家安排车辆,来学校接收募捐物品。
三、活动整体情况: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本着一颗爱心,积极的捐赠物品,本协会成员在忙碌的接收整理物品之中伴着喜悦、热情,本次活动在全院师生热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参与下圆满的结束。
四、活动成果:
共捐得衣物430余件,鞋43余双,包24余个,其他物品(围巾、帽子、手套、皮带等)近1个编织袋,书籍30余册。
五、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中,接收整理的物品欠缺详细分类。希望各协会成员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办好每一次活动。
走进工友之家,关爱农民工,用心架起一座桥梁,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让社会来关注打工一族,关注弱势群体,奉献我们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 支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