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 丽菲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教师们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为了今后的教学更加顺利,老师们要做好叫教学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篇1

本学期担任高一12、13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0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三角函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三角函数

4.平面向量

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

四、教学难点

1.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2.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篇2

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 。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

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篇3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 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 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1、读。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 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 、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 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

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 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新教材(上)等比数 列的前n项和Sn.有q1和q=1两种情形;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 范。如在解对数函数题时,要注意真数大于0的隐含条件;解有关二次函数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隐含条件等。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 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例如,让学生议论数列与数集的联系与区别。数列与数的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全体。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数集中的元 素是没有顺序的;同一个数可以在数列中重复出现,而数集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相同的数在数集中算作同一个元素)。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 归类、总结,尽可能把相关知识表格化。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情况列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等,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2、讲。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 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 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 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 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 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 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 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 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讲到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相 应的内容,比较联系。让学生更清楚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对偶概念。

3、练。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 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的生源现状,基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 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 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根据数列前几项求通项公式练习,在新教材高一(上)P111例题2上简单地做一些改 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求解通项公式方法的`题目;再如数列复习参考题第12题;就是一个改造性很强的数学题,教师可以在上面做很多文章。其次要讲练结合。学 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 见,哪怕走点弯路 ,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例如,高一(下)P26例5求证 。可以从一边证到另一边,也可以作差、作商比较,还可以用分析法来证明;再如解不等式。常用的解法是将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但还可以利用换元 法,将无理不等式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除此之外,亦可利用图象法求解。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求两图在x轴上方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2,最终得解。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 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4、作业。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学习数学,得到最好的发展,制定分层次作 业。即将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由易到难分成A、B、C三档,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协调。以后的时间里,根 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5、辅导。辅导指两方面,培优和补差。对于数学尖子生,主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具体做法:成立由三至六名学生组成的讨论 组,教师负责为他们介绍高考、竞赛参考书,并定期提供学习资料和咨询、指导。下面着重谈谈补差工作。辅导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对于不能提高的同学要从平 时作业及练习考试中发现问题,跟踪到人,跟踪到具体知识。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辅导,切忌冷饭重抄和无目标性。要及时检查辅导效果,做到学生人人 知道自己存在问题(越具体越好),老师对辅导学生情况要了如指掌。对学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细致辅导,还要注意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提高自已的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篇4

本学期担任高一x1、x2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__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较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工作计划《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城楼。

(2)、加强对边缘生的辅导。边缘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将下大力气辅导边缘生,通过个别加集体的方法,并定时单独测试,面批面改,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3、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的分析。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是最好的练习,每次都要做好分析,并指导学生纠错。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真正理解。

六、目标承诺

1、及格率不低于98%。

2、人平比年级平均高15分以上。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篇5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 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3)∈)

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

(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④E={2,4,6},F={6,4,2}.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

(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

(6)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

(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

(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

(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

(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 B,但存在x∈B,且x 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 .

(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

(6)分类讨论:当A B时,A B或A=B.

(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记为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A(A≠ ).

(9)类比子集.

讨论结果:

(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

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

(2)例子①中A 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 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A B,且B A,则A=B.

(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

(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 图1-1-2-2

(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3 图1-1-2-4

(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

25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