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编委办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编委办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 cwl2

编委办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编委坚强领导下,市委编委办紧紧围绕全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坚持“善谋善为”工作方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继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

今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该承接的接住接好,该下放的彻底下放,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进一步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全市项目建设、企业申办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化、高效化保驾护航。

(一)积极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分别于3月和7月公布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第一批取消的证明(盖章)类材料清单的通知》(常政办发〔2020〕8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第二批取消的证明(盖章)类材料清单的通知》(常政办发〔2020〕14号),分两批砍掉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共257项,减证幅度比原上报数多出43.5%,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老百姓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二)努力推进园区赋权工作。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开展了向国家级经济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赋权重点在基础建设投资项目、产业投资项目等方面。按照亟需先放,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发文公布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向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常政发〔2020〕10号),本次共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99项,涉及8家市直部门,其中向经开区下放27项,向高新区下放172项,以此推动园区持续快速发展。

(三)大力推进智慧党建“多务合一”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联合多部门举办了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培训会,对市直单位和区县12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推进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全市已录入事项28109项,市直所有单位目录清单、实施清单填报率已达100%,发布率已达100%。配合市发改委出台了《XX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6月28日,《XX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第一批)》对外公布,共有577项事项,涉及33家单位。我市成为全省继长沙、株洲后第三个着手启动并全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地区。

(四)稳步推进“四办”改革。10月10日,召集市发改委、市法制办、市工商局、市政务中心、市电子政务办等几家单位,召开了我市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工作座谈会,根据座谈会精神,向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11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形成“XX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草案)”拟于年底发文推进。

(五)扎实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研究下发了《关于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抓好督导落实,会同市政务中心举办了行政许可标准化业务培训,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投资审批时限压缩。召集了发改、住建、规划等10多个相关部门窗口,涉及的许可事项都在原有承诺时限基础上压缩,超过5个工作日的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稳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一是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文件,力求深刻领会改革精神实质,凝聚共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全市机构编制基础数据进行全面细致地摸排,重点围绕全市党政群机构编制、职责履行、内设机构运转、领导职数和“三定”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梳理,建立健全相关机构编制数据台账资料。对标中央和省里的改革方案,做好本市对应机构和职能的梳理工作,建立市直党政群机构涉改单位名单及有关情况一览表,行政执法机构名单及有关情况一览表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名单及有关情况一览表,为改革方案起草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二是起草本市机构改革方案。根据中央和省里的改革精神,依据省里的改革模板,结合市本级实际情况,研究起草有关市本级改革的4个子方案,汇总形成较完善的《XX市机构改革方案》并将送审一稿于11月15前报省初核。三是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先后十上长沙,最长一次呆了八天,累计二十余次与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办市县改革组及其审核小组进行机构改革方案的对接、沟通、修改,既加深了政策和口径等理解把握,又增进了与省审核组的认知和感情,为方案顺利出台和报批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全面启动实施机构改革工作。12月21日,提请召开了全市深化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部署“三定”等机构改革有关工作,标志着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2月24-29日,市直17个新组建和调整变动较大的部门分三批挂牌到位,实现了集中办公。

(二)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方面,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市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名义出台《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分工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改革工作中涉及到的政策性重点难点问题清单,召开了改革推进会,全面部署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并定期收集了解涉改单位改革进展情况。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了涉改事业单位职能清理和机构调整摸底工作。全办全体干部分成4个调研小组,对42家副处级以上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机构编制进行全面清理,逐一上门核实和听取意见,掌握了一手情况。以后又组成专门小组,对市直130多家承担行政职能的科级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锁定了单位范围和职能项目。目前,正在进一步甄别和测算分析有关情况。各区县市也根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本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机构编制进行全面清理,提出了行政职能回归和机构调整、人员编制测算等意见。

(三)扎实推进群团机构改革。积极参与和推动市级群团组织改革工作,较好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核把关和保障服务作用。

一是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的文件精神,切实领会注重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基本要求。二是全面做好群团组织改革有关机构编制业务的解惑释疑工作,指导相关群团组织研究起草本级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三是严格审核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系统的机构改革方案,围绕“强三性、去四化”、“机构、编制、职数原则上不增加”、对应上级理顺机关内部以及机关与下属单位之间的职能职责、尊重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自主权等要素反复审核把关,先后五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四是及时跟进后续机构编制服务,指导和督促涉改单位调整改革方案涉及的有关机构编制事项。

(四)全面完成XX高新区管理体制及机构编制调整。就XX高新区管理体制、内设职能机构、直属事业单位、派驻机构以及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事宜与鼎城区、高新区及相关部门反复多次沟通,按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4次议定精神,先后拟定调整意见及情况汇报十余稿,完成了XX高新区“三定”规定制发任务,并发文明确了高新区有关纪检监察、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事项。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了XX高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若干意见起草工作,先后4次提出有关管理体制及机构编制建议。此外,注重加强了对鼎城区、XX高新区园区内综合行政执法、综合行政审批改革的督导。

(五)创新开展周转编制管理。贯彻落实事业编制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的要求,按照集中统一管理、保障重点区域、定期统筹调配、严控编制总量的思路,先后拟定四套分配测算建议、五易其稿,研究提出了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分配及统筹管理的意见,建立了精准资源配置、调配渠道灵活的周转编制制度。为尽快规范市本级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使用管理,近期正会同市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拟定具体操作办法。

(六)积极推进其他体制改革。配合做好监察体制改革后续工作,完成了检察院相关机构转隶、市纪委市监委内设机构设置和派驻纪检组更名,为市纪委市监委在全省率先挂牌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强保证。支持省以下环保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多次提供了市本级环保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情况,办理了关于加强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的提案的回复。配合推进绩效评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有关机构职能编制调整意见;继续完善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做好了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准备,结合党政机构改革理顺了城管口部分单位的职能分工。

三、机构编制规范管理继续加强

(一)严控严管机构编制总量。一是严把机构编制审批关口。共研究解决市直41家单位的70项具体机构编制事项(其中机构类26项、编制事项类22项、领导职数类19项、职能调整类3项),上报有关请示19份,下发有关机构编制批文85份。共受理区县市申报的28机构编制请示事项,逐一拟定了处理意见和建议,经办领导审定后,第一时间向相关区县市编办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反馈,按程序制发机构编制调整文件61份。完成市公路局、XX国家农科园区的“三定”规定制发和市政府驻长沙联络处和XX经开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审核和确认工作。二是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为进一步破解编制瓶颈、盘活存量、加强日常管理,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外地经验和实际拟定了《市直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控制数核定及使用管理操作意见》、《市直五区机构编制管理细则》和《市直单位动态管理编制使用细则》等文件,并反复征求各科室、办领导及市直相关单位的意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稿。三是绷紧编制管理红线。对市本级和区县市进人用编新超情况进行了清理核实。将目前结构性超编情况与2020年超编情况按单位逐一比对,汇总形成了新超情况表格,发至市直各单位及区县市核实并逐一说明原因,要求除因机构改革造成的新超外一律整改到位。

(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管理。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制发《关于贯彻落实<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归口承办体制,强调了操作程序和纪律规定,规范了呈报表表格样式。二是强化日常审核把关。对于市直和中央、省驻常单位提出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设置调整事项,我们按照《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的原则和条件进行预先审核,从严把关。一年来共出具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审核意见24份,同意单设市级议事协调机构22个,调整二级议事协调机构2个。三是强力推进规范设置工作。对近年来设立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进行盘点,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后,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公布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清理结果的通知》,全面完成了新一轮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任务。调整后,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共保留205个,撤并144个,精简幅度达41.3%。(其中,调整为市级议事协调机构下设机构的22个,占6.3%;撤销的62个,占17.8%;合并的58个,占16.6%;不再认定的2个,占0.6%。),此外,《XX市全面完成新一轮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工作》一文在省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内刊推荐发表。

(三)持续提升实名制管理水平。一是共办理进编手续994人次,其中处级领导72人次,政策性安置共228人次(含军转干部162人次,军转家属18人次,退伍军人48人次),公开招考317人次,公开遴选47人次,调入157人次,其他173人次。共办理下编手续623人次,其中退休423人次,死亡16人次,调出77人次,辞职91人次,辞退开除及其他14人次。二是组织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的机构编制业务骨干100余人进行XX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业务操作培训。三是确保“统一机构编制管理三类账册证、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三类信息库建设、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五类审批程序”三大类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四)配合做好全市人才引进工作。通过控制单位用编、与单位多次沟通协商等方式,将空编优先满足用人单位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客观需求,并研究拟订了XX市人才引进编制计划100名。目前人才引进工作已经完成考试录用程序,正在陆续办理上编手续。同时,大力支持高校、医院引进人才工作,为我市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切实发挥机构编制工作在招才引才方面的保障作用。

(五)妥善落实政策性安置工作。根据市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有关精神,今年需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安置的军转干部及随调随军家属共95名(团以上军转干部12名,营以下军转干部74名,随调随军家属9名)。9月份,配合人社局等部门,完成了随军随调家属档案审核和外调核实工作。完成2020年政策性安置人员编制计划125名,其中营以下军转干部计划81名,随军随调家属计划9名,退役士兵35名。目前,政策性安置人员落编工作已全部完成。

(六)高效推动登记管理工作。秉承“一次办结”理念,通过建立年度报告公开审核公示,推进“容缺办理”和“诚信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共办理市本级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审核519家,年度报告审核通过率达100%,网上公示326家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3家,变更登记178家,注销登记10家,证书补领12家,容缺办理32家。

(七)规范加强市直临时用工管理。一是办理临时用工申报事项。2020年以来,我们联合人社、财政对重点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按程序办结三批共43项临时用工申报事项,涉及单位42家,下达计划为申报计划的68.7%。二是加大动态监管力度。我们对市直单位临时用工情况及时开展动态跟踪管理,对一些因改革、考核等急需用工的单位,按程序进行急事急办,为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同时,对一些因职能划转、下放需调整临工计划的单位,适时启动计划核减程序。

四、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来,我们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能力素质,自身建设呈现新亮点。

(一)党建工作切实加强。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班子及成员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两个责任”,把从严治办作为机构编制管理新常态,常抓不懈。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两同时”谈话,多次对机关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严格“打桩放线”,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纳入干部考核管理体系,推动管党治党持续走向“严实硬”。制定支部学习计划并抓好落实,按时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抓好“三会一课”以及党费按期收缴等相关工作,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认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通过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中纯洁党性。

(二)作风建设切实加强。积极强化宗旨意识,对基层、群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及时回应,认真办理,建议和提案办理得到代表委员高度认同,实现满意度100%。切实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沟通、严肃工作纪律、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督查督办、强化问效问责,倒逼干部主动作为,提升工作效能先后出台《XX市委编委办工作人员请(休)假制度》《市委编委办工作人员临时请假制度》《外出学习考察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前后四次开展上门入户、精准帮扶,使桃源县赛阳村夏家湾组结对帮扶取得实效。通过强化作风建设实现了增强干部宗旨意识、转变干部作风的目的。

(三)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围绕建设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举办道德讲堂,先后聘请XX文理学院黄向阳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带领全班干部开展中心组学习;统筹考虑支部和工会活动安排,积极组织干部参加户外骑行、排球、摄影等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组织干部参加市委机关排球赛并获得第一名,提振了干部精气神。通过组织全办干部职工参加全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比赛、马拉松比赛,定期举办干部业务大讲堂授课,提升了党员干部履职能力。通过分批遴选,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四)信息调研切实加强。按照年初部署,全面加强信息调研工作,通过完善信息工作制度,实行量化考核、强化定期调度、坚持审核把关,激发了全市机构编制干部的参与热情和文字综合水平,全市编制系统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信息调研文稿170篇,其中中央级3篇、省级10篇、市级157篇,实现了发布工作动态、提炼工作经验、扩大工作影响的预期目标,为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五、2020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一是权力清单动态调整。继续做好中央、省取消下放权力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在实现简政放权的同时做好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工作。二是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在梳理公布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三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四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五是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六是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打破信息孤岛,统一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七是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在XX经开区、高新区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扎实推进“照后减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八是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

(二)全力以赴党政群机构改革。一是做好机构调整设置工作。根据省里改革精神,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尽快拟定我市党政机关机构设置和调整方案;二是从严从紧调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鉴于我市行政编制严重紧缺的实际情况,根据改革后各单位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拟定详细的领导职数设置方案报省里审批;三是认真做好“三定”工作。在认真学习中央、省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及时与上级对标对表,抓住关键核心,把好工作关口,严格时间节点,尽快拟定部门“三定”方案。组织、指导、督促各区县(市)党政群机构改革方案拟定、审核和实施工作,统筹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以及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

(三)高质量完成其他改革工作。一是统筹同步推进市直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结合机构改革精神,有针对性的对我市事业单位中拟保留、更名、整合、职责划转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调整方案,报上级部门审批。二是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整合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等执法职责和队伍,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三是深入推进生产经营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常办〔2020〕16号和常事改发〔2020〕1号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四是深入推进生产经营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常办〔2020〕16号和常事改发〔2020〕1号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三)继续加强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出台《市直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控制数核定及使用管理操作意见》、《市直五区机构编制管理细则》和《市直单位动态管理编制使用细则》,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做好各地各类机构编制数据的审核和汇总,继续督导各地有序落实机构编制基础建设年度任务。同时,加强对省机构编制审批平台相关数据录入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的核查,督导各地落实机构编制网上审批任务。

(四)创新机关自身建设。通过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学习培训、信息调研、机关活动等相关制度,在“善谋”、“善为”上下功夫,持续建设一支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善谋善思,忠诚、干净、担当、干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