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农业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农业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cwl2

农业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一、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农委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制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承办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全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全市现代农业考评先进单位(并列一等奖)。美丽乡村建设考核2020年度全省第五、全市第一;2020年度美丽乡村第一次全市考核综合成绩全市第一。全年粮食生产预计达1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5%。

(一)纵深推进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推进绿色增产示范行动,粮食产量稳中有进。全县粮食总产预计120万吨,午季小麦播种153万亩,单产429公斤,总产稳定在65.6吨,与去年持平。秋粮中水稻67.5万亩,预计单产520公斤,总产35.1万吨。玉米50万亩,预计单产342公斤,总产17.1万吨。

二是发展适应性农业,深度开发“三水”。立足实际,变水患为水利,发展适应性农业,重点有八里河等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王岗、赛涧的水上特色水禽养殖;半岗、刘集、夏桥等水生生态蔬菜。

三是发展高效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果蔬种植经验,先后建成三十铺芦笋、建颍巴巴芦笋、江口木子李芦笋种植的瓜果蔬菜综合园区;夏桥食用菌深加工和御莲源莲藕加工的高效农业,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4.3万亩。

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鳅、稻鳖)9.6万亩,其中小龙养殖4万亩。

五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骨干沟河疏浚整治工程。完成骨干沟河治理28条,总长218公里,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全县旱涝保收田已达110万亩。

(二)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的龙头企业26家。15亿元以上的2家,创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个。

二是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大力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培育了粮食加工、粉丝加工、林木加工等8个产业化集群,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5%。

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创建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14个,XX市著名商标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绿色食品认证12家。强化农业品牌的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

四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迅速增长。全县现拥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7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6个,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3个,同比增长19.4%。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速明显。目前总数达到3092家,比去年新增加77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比去年增加2家,市级示范社46家;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全县已经发展2125个家庭农场,比去年增加97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

(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加强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30个;扎实推进“两减两利用”,化肥使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率先在全省实现“零增长”。

二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做好江店、古城、五十铺秸秆还田示范区建设,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达133万亩;秸秆打捆养殖收储,进行过腹还田面积可达15万亩。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

四是加大农业执法,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农委信息网、横幅标语、新型农民培训、印发资料以及文艺演出等方式在全县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2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药使用明白纸”、“禁限用农业目录”等各种宣传材料30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辖区内30余家农资经营店(种子、化肥、农药)、6个蔬菜基地、100余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进行蔬菜检测2680多个,合格率99.8%。同时我县今年省、市抽检的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

(四)着力农业科技创新,农技示范推广力度全面加大

一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任务,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50人、专业技能型50人、专业服务型250人。

二是不断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安排291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全县291个村(居)建立对接联系,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联系5个科技示范户、2个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次以上,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5次以上,指导服务每个科技示范户10次以上,辐射带动100个辐射户。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惠颍农牧专业合作社为XX县生态养殖暨种养一体试验示范基地、八里河刘则录家庭农场XX县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XX县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十八里铺栖溪花卉苗木公司为XX县花卉苗木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基地,重点就花卉栽培、水产高效养殖和繁殖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

(五)壮大农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紧密

一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智慧农业,融入省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我们利用得天独厚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农旅结合、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塑造“皖北四季田园风光”旅游特色品牌。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引导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要依托村陶网、邮乐农品网等电商平台,积极推进益农信息社进村工程,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开展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工作。

四是积极创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国家级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生态林业加密加彩,绿化提档升级成效明显

一是开展加绿行动。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结合产业扶贫,制定了《XX县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实施细则》通过成立31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完成新增造林面积41123.5亩。

二是开展加彩行动。围绕四森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县22个森林村庄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增造林面积3000余亩,提高我县城镇和乡村绿化标准。

三是开展加高、加密行动。围绕乡村道路提升工程,实施中小河流绿化提升任务110公里、县道绿化提升任务134公里,乡村道路提升100公里,渠道提升80公里。

四是开展加花行动。围绕进城道路和新修道路,对主要进城道路,及新修道路,在加高、加密、加彩的基础上进行加花,不断提高我县绿化品质。

五是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建立林长制工作体系与机制。全县30个乡镇要设立乡镇级林长550人,村级林长1027人,护林员3453人,其中生态护林员3213人。

(七)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

一是巩固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对30个乡镇、304个村、32.14万户农民的承包地进行摸底调查,发放经营权证书32.14万户,建立全县承包地数据库,实现了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成立了“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土地流转交易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交易。积极推进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农产品加工、烘干仓储物流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120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9.1%。

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三变”改革工作。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培训会议。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0]11号)、《关于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0]12号)、《XX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农组[2020]5号、《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颍农组[2020]7号)文件。委托第三方开展清产核资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全县30个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入扫尾阶段,“三变”改革工作正在陈桥三王村进行试点。

(八)重精准补短板, 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效显著

按照省、市、县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20年《聚焦贫困县退出加快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工作方案》“1+4”(一方案四细则)和《2020年XX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督查调度方案》,有力地推进我县种养业扶贫的开展,目前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已实施项目104034个,项目覆盖率162%,财政补助资金2.1亿元,占全年计划数1.664亿元的126.2%。其中:一是到户项目:全县申报自种自养到户项目40678户,107531人,发放到户奖补资金8742.48万元。自种自养到户项目及申报资金比年初计划发展到户项目33600户,资金7296.7997万元,超额了21%和19.8%。二是到村项目:特色种养业扶贫村产业发展达标村71个,特色专业村达标45个。去年已认定的71个村的产业发展资金1940万元和剩余的7个村产业前期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10万元,合计2150万元已拨付到村。78个村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基地建设正在进行。全县78个贫困村均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带动项目:推行“四带”扶贫模式,实行“两入股,一合作”带贫方式。全县323个园区、85家龙头企业、697家合作社、287个家庭农场共累计带动贫困户47165户,113198人,其中2020年财政资金入股6105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22763户(其中牧原项目10697户),土地入股4893户,入园务工6123户,订单生产7282户。今年新申报15个乡镇154个经营主体带动6105户贫困户,人口13248人,申报奖补资金3052.5万元,已全部拨付,超过年度计划2000万元的152.6%。四是生态林业项目,全县30个乡镇申报12811户37152人,植林面积28907.9亩,已拨付管护工资43361.19万元、生态补偿金1445.39万元。共申报聘任护林员3478名,已拨付工资1252.08万元。

(九)再升温再加压,美丽乡村建设打了翻身仗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省、市考评中都取得较好的位次,城镇、乡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建美丽集镇,全面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服务功能。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完成脏乱差的治理,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修建、改造道路26.7千米,建设群众休闲健身广场16个,安装路灯1200盏,新栽绿化树木2600棵,新建改造公厕68座,建设农贸市场15个,房屋外立面改造3万平方米,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努力增强八里河镇等七个颍淮风韵的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为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农村“__”,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完成省级和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2020年10个省级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已基本完善。垃圾处理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结合环境整治集中招标卫生厕所改造;自来水中心村用户全覆盖;进村主干道、村内主干道、次干道、宅间道路全部硬化;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20个省级中心村的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共清理沟塘、道路两边、村庄周围垃圾11163吨;栽植树木2000余棵,拆除危房360间。完成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安装2200个,完成改厕1000户;同时对村庄进行美化,涂白完成12000多平方米;新修道路4万平方米,建设广场10个。

三是全面启动126个乡村振兴先行村的试点示范工作。

(十)多渠道抓收购,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针对今年我县夏粮收购工作中出现的小麦质量严重超标、托市难以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县粮食部门多措并举开辟小麦市场化销售渠道。至9月底,县级储备粮轮换任务通过异地采购方式全面完成,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边购边销、代购代销、就地加工转化等方式共收购市场小麦12万多吨,全县小麦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一是深挖潜力,引导县内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小麦收购。重点引导县内面粉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网络,提高小麦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二是部门联动,加大对小麦市场化收购扶持力度。协调县农发行对3家龙头产业化企业进行小麦市场化收购贷款申请。

三是内引外联,提高粮食外销能力。引导县内外粮食贸易商充分利用沙颍河码头水运优势,组织粮食经纪人走村串户开展小麦收购,集中装船外运。

四是主动作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各乡镇粮站设立政策咨询台,通过政策咨询、现场检验和实物样品比对,切实为售粮群众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及时提供粮食需求信息服务。

(十一)强督导压责任,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库长制。全县经省政府规划核准的31个库点库长制公示牌全部挂牌,并按库长制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督查。

二是实行驻库监管制度。驻库监管员每周至少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三是开展政策性粮食出库大检查。对13家企业2020年度粮食出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部做到账实相符,手续完备。

四是开展消防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6月份,县粮食局联合县公安消防大队,组织开展全县粮食行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

五是对企业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个别外租库点考勤和粮温上传缺报情况进行通报,责令单位负责人和具办工作人员写出深刻检查。对违反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作出经济处罚和问责处理。

二、2020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两个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万吨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依托三个平台: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十大工程:即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工程、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新型主体培育工程,改革创新驱动工程、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林业增绿增效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扩面工程。

(二)重点工作

1、稳根基,巩固粮食生产。重点抓好:一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品牌粮食;三是搞活粮食流通,坚持政策性粮食收储和市场化粮食经营“两线运行”,坚守“种粮卖得出”“种粮有效益”底线。

2、优结构,推进产业提升。重点抓好: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适水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如水生蔬菜、稻田综合种养、芦笋、蚕桑、设施蔬菜、葡萄、黄金梨等;推进养殖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草食畜禽,如大别山黄牛、淮山羊、皖西白鹅、淮河麻鸭等;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领作用,努力让广大消费者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

3、壮园区,增强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XX县现代农业“两带一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布局,深入挖掘“水上、水中、水下”的“三水”特色资源,突出扶持水上特色水禽养殖、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水下特色水生果蔬等产业发展;突出发展有机果蔬、休闲采摘、苗木花卉、农牧循环、清洁农业、品牌农业,扎实推进阜颍河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依托我县八里河公园、迪沟湿地两大风景区和小张庄、三王等美丽乡村,着力培育王岗、半岗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兴科技,加快转型步伐。继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鼓励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粮油储藏技术、粮油精深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粮食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现代粮食物流、粮食机械装备制造、粮食智能化和信息化等领域的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

5、强品牌,提升竞争优势。推进粮食、水产品等五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新增5家;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和创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品牌,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升级,拓展我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

6、促融合,放大增收效益。推进农业与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创建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四星级以上特色农家乐50个以上。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区域性、全国性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推进益民信息社进村工程,力争2020年完成全覆盖。重点扶持鑫泉米业、管氏面业、皖润米业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使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特色加工和主食产业集聚加工转变,从单一的粮食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促进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

7、添绿色,夯实生态支撑。围绕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开展加绿行动,力争生态苗木育种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加强古树名木、林木良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消防等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继续实施绿化提升行动,抓好农业生态保护。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继续推进“三线三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完善公益林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大力推进彩色健康林业发展。

8、严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的“一规定两守则”,层层压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9、抓改革,厚植发展动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壮大企业规模,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10、补短板,提高特色产业扶贫效果。瞄准产业脱贫“靶心”,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加大产业宣传力度,补齐产业扶贫短板、拉紧脱贫责任链条,凝聚产业扶贫攻坚合力、强化工作督查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地,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当前,我县正处于脱贫摘帽最后冲刺阶段,县农委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农村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大棚房专项清理、四森创建及林长制检查、秋收秋耕秋种秋购和秸杆禁烧等工作,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对标对表,抓细抓实,补齐短板,注重长效,为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摘帽攻坚战,开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5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