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怎么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隧道的选址条件
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其基本的思路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