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

| 福萍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怎么写?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帮助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帮助我们稳固知识点和技术难点,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1

日前,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昌邑区应急管理局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支援方舱医院服务突击队”,紧急赶赴“新冠防控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昌邑应急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安全,应急局突击队秒变“安全检查队”,为方舱医院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新冠阳性患者,自“开舱”以来每天都有新增病患入院,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环境消杀、协助转院的任务异常繁重。昌邑区应急局的支援方舱服务突击队,出于职业敏感刚一抵达战位就迅速查看周边安全风险、安全隐患。由于方舱医院人员密集、封闭管理,用电负荷高、消防安全压力大,同时方舱内又存有酒精、消杀药剂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一旦日常安全管理和危化品使用环节出现疏漏,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疑会对整个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添乱添堵。

昌邑区应急局支援方舱战斗突击队,针对研判出的方舱安全现状马上分成两拨力量,一组人员重点负责方舱内日常管理,如三餐发放、用品补给、信息统计和协助危重患者转院.......另一组以“应急执法大队”和“应急救援中心”人员为主要力量,在履职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化身为“安全检查队”,对方舱医院各楼层的灭火器、消防栓、防火门和安全疏散通道等重要安全点位,每天都进行逐一“拉网式”安全检查、巡查,确保方舱内所有安全硬件设备设施都完好可用,并指导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正确使用和存储酒精、消毒液,加强周边环境安全监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而且应急局突击队员们还变身为“安全训导员”、“安全教育员”,对入院患者抽烟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对在院病患和工作人员开展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大家安全意识.......昌邑区应急局工作人员这些有效举措,得到了方舱内医护、病患和院方管理人员高度认可。“你们这些抓安全、干应急的真不一般,现在有你们在方舱,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安稳多了,真太谢谢你们了!”,一位方舱医院工作管理人员很诚恳的如是说。

下一步,昌邑区应急局将深入总结在方舱管理中积累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为区委、区政府后续相关防疫工作提供好想法、好建议、好点子。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2

我是普陀区军休所的一名军休干部,平时和老父亲住在一起,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3月以来,上海疫情持续蔓延,形势严峻,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务工作者,看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奋不顾身地投入这场抗疫之战,我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重操旧业”,和大家一起团结起来,打败疫情。

4月6日,当我看到所里发出通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招募退役军人抗疫医疗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当然,我也征得了老父亲的同意,他非常支持我再上战场,为保卫我们的城市做出贡献。

4月9日,得到正式被选上、马上要出发的消息后,我立刻收拾行李,整装待发。

4月10日,我们到达静安方舱医院开展支援服务。我领到的任务是在舱外做好进舱人员的辅助工作,如有需要就进舱开展心理慰藉。凭着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我觉得自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进入方舱开展工作的第一天,我们主要练习穿脱“大白”。方舱里的防护要求更高,穿、脱要一个多小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交叉感染。我对自己说,“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不能有任何闪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我进入方舱才更有意义。”

4月11日,是我们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二天。我们一行12人,以前都是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工作,大家互不相识。这次疫情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高效团结的整体。大家团结一心,工作积极抢着干,年轻的冲锋在前,一切行动听指挥。我是这批人中年龄最大的,大家都很照顾我,我也非常感动。我想着,要把我得到的关爱再传递出去,共同做好这次志愿工作。

早上7点,我们就要出发赶往医院,三顿饭都在医院吃。每天,我们会安排两个人和医院值班医生一起进舱,配合他们的工作,分发住院记录、开展心理辅导等。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了,一下子有5名战友进舱。上午,我主要帮忙为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协助进舱人员穿防护服、隔离衣等。下午,战友们一起开会汇总,梳理各个方面的流程,制定一些规范,以促进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晚上回宿舍的时间也不固定,忙到几点是几点。但我们始终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每天我们都抽空集中,一起学习,一起汇总,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我们这些支援方舱的军休干部也很关心,给予充分的物资保障,还给我们家中送去了蔬菜、鸡蛋和牛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支援方舱,虽然条件艰苦,但我的心情很愉悦,我为自己能加入第三批抗疫小分队感到自豪。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3

出征援沪

4月1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我接到援沪通知后,立刻安排好手头工作,并联系其他4名一道出征的同事领取防护物资。回家与家人简单地交待一番,便开始收拾行李。一通准备下来,已是晚上10点多,这时才想起女儿要我今晚陪陪她。推开房门,她已靠在床上睡着,心底顿时泛起一阵心酸与愧疚。

第二天上午,带着院领导的嘱托与期望,我们5人于11点来到高铁西站与大部队集合。作为一名党员,吉州区分队队长,重任在肩,我感到光荣且忐忑。

当天下午5点50分到达虹桥站。一下车,一大群“大白”早已等候在站,热情地招呼我们,帮助我们转运防疫物资及行李。一位大叔说到:“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是我们的恩人!”

坐上大巴驶离时,窗外的“大白”们列队整装,向我们敬礼致意。这一幕深深感动着我,身为井冈儿女,我要充分发扬井冈山精神,和上海人民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让这座城市重现往日的繁华与生机。

首进方舱

今天是援沪的第七天,也是爱都路保税区方舱开舱的第三天。我们接到通知,将作为第一批进入该方舱的医疗人员,队友们颇有几分奔赴战场的豪壮感。

进入方舱,换上防护服时,心里还是情不自禁地打起鼓来,倒不是害怕,主要是担心有限的人力无法安置好庞大的病人队伍。每个方舱配置不同,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万事开头难,只能临场应变了。

面对一车车的病人蜂拥而入,我立刻集中精力,调整好状态,做好分工。我和两名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其余人员分布到不同的楼层各个区域,做好病人的引导安置。因为方舱是刚建好开放,后方的安置难免有疏漏之处:物资发放混乱、水电故障、很多病人寻求医疗帮助……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我们只有不停地做好调整和安抚工作。

不知不觉到了交班时间,如果说舱内的工作好比战斗,那出舱脱防护服就像排雷,必须高度集中精力,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一不留神就会暴露导致感染。队友们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后顺利出舱。

回到酒店,一番消杀后已是凌晨2点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组长,我第一次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有太多的问题等待解决,于是起床将问题一一罗列,思考解决方案,不断修改工作流程,争取下一次进舱能更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一番思索下来,已是清晨,看着天边泛起的微光,仿佛看到胜利就在前方。

经过两天的紧张忙乱,工作渐渐步入正轨,队友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我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随时补位。每一次下班后,我们都会在大巴车上总结本次的不足,讨论下次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方舱战“疫”

日复一日地奔赴战斗中,不知不觉来沪已经十天。从最初登上大巴时的沉重紧张,到现在的从容镇定,记载了我们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

记得刚进舱那几天,面对庞大的病人队伍,接踵突发的状况,我的思绪就像一团乱麻。负面情绪的困扰曾让我陷入过短暂的抱怨和自我否定,但一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力量。我绝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做一面鲜红的旗帜,带领大家穿越黎明前的黑暗。

接下来,我迅速调整状态,理清思路。要管理好偌大方舱,仅仅依靠我们9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每次入舱,我在巡视每一层楼时,便组织该楼面的志愿者及党员反馈情况,以取得他们的协助。通过有效的沟通联系,病人的生活和医疗需求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他们的舱内生活变得规律有序。瞧,大妈们开始晨练了,大爷们遛弯了,同学们在护士站认真地学习……

当然,保障方舱的正常运行,仅仅依靠外援是不行的,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每个人必须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于是我根据个人特点,对楼层进行定人管理,制定出通用的工作流程和应知应会内容。经过几次磨合,队员各自的楼面管理做得越来越好,每次下班后,听着大家如数家珍地总结时,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除了人员能力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保障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天上班前,我会向上一班确认工作进度,并逐条查看工作群内消息,将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注意事项汇总,随后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初步的分工、优化流程、拟定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最后达到各楼面同质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

今天我们班负责950人的解离出舱及第三方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在吸取昨天办理解离出舱的经验教训后,我们调整策略按楼面组织出舱,大家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短短4小时,我们小组完成了852人份解离单的填写、742人上车出舱、210人次的核酸采集。下班后,脱去防护服,一身早已湿透的我们心中全是满满的成就感。

感恩遇见,让我们成为并肩战斗的伙伴,收获弥足珍贵的战友情;感谢困难,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成长提升。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打赢这场战斗,治好上海,让魔都重现往日的繁华,我们有信心!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4

不知不觉间,离开家工作已经近一个月多的时间了,进入方舱工作也已经18天了,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让我更自信,勇敢,阳光,坚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过去的一个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在支援伊通和进入方舱工作之前,我只是在医院的培训下学习练习防护工作服的穿脱流程和防护知识,经过这阶段的工作,我已熟练掌握防护服穿脱流程和防护知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熟悉方舱医院的手册,并能与患者及时沟通,做好支援方舱的护理工作。

在进舱之前我们已经支援伊通工作18天,可能因为天气较为寒冷的原因,导致我内分泌失调,连续6天流血,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能穿的很厚,每天吃避孕药,在结束支援伊通返回四平的那天,我和同事都非常开心、激动,因为我们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支援伊通返回四平的当晚12点,我刚刚入睡,工作群里通知明天我们在四平市内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我知道身体虽然累,但是我们即将再次加入战斗!

进行了几天的核酸采集工作后,领导发通知让我们准备进入方舱工作,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因为那里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我能进入方舱工作我非常骄傲,但是我也担心从来没有在方舱支援经验的我,是否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我没有退缩,我知道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是战士,我们听党指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要奉献出一切!

在刚进入方舱的前5天,我一直是夜班,晚上7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在医院的工作我是门诊护士,没有值过夜班,所以前几天的工作,对我来说非常难熬,由于是第一次上夜班,可能是身体没适应,我的心每天下午心率加快,心慌,频繁的洗手和消毒,我的左手出现了脱皮和血点的情况,但是我知道,在现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不能有一丝委屈和抱怨,我必须坚持,坚持到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天。4月15日凌晨结束当天夜班的工作后,领队让我们前夜护士和后夜护士换班,为了大家都能休息休息,但是4月15日下午我突然感觉心脏愈发难受,感觉心慌、心脏跳动障碍,我向领队报告了我的情况,领队马上帮我联系了中心医院的医生,通过电话交流,医生说我是睡眠不足导致的,领导得知情况后,让我休息了一天,还给我拿了药,经过一天的休息,我又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今天是我进舱工作的第18天,伴随着每天出院患者人数的增加,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有了效果,我们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从3月13日离开家支援伊通到进入方舱工作到现在,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工作,每次看到出院的患者脸上的笑容,我特别开心,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在这阶段的工作中我要感谢院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医院为我们的后勤保障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为我们派发生活用品、水果、中药包。我十分感动,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有我的单位在支持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不断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完成安排的各项护理工作,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阴霾终将过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期待春花烂漫,我们的国家恢复往日繁荣昌盛。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5

护士,我有点咳嗽不舒服,怎么办?

护士,我肚子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护士,我今天核酸结果出来了吗?

护士,我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这只是我每天在方舱工作的一个小场景。从4月7日至今,我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已整整一个月。从坚定奔赴到勠力同心,从矢志抗疫到曙光初现,大家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喜悦。

出发援“沪”

4月3日,接到援“沪”的紧急通知后,主动请战的我转头看了看正在熟睡的小宝,眼神中透露一丝犹豫。父母看出了我的担忧和不舍,立刻给出了一颗定心丸:“梅梅,你放心,家里有我们在,小宝我们会照顾好,你就安心地去上海支援,但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4月4日凌晨,我们抵达上海徐汇区。

4月5日,我们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学习最新版新冠疫情诊治方案,确保进入方舱医院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初入方舱

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和准备,4月7日凌晨,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开始方舱工作。

一进方舱,我们就接到预检分诊的电话通知,到方舱入口迎接86名新入院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由于刚接管N4舱的工作,操作系统、工作流程不够熟练的我们有些紧张、吃力,但仍然坚持在舱内工作了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直到把所有的诊疗工作都做完后顺利交接给下一个班次。

在方舱里,我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一会儿防护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一会儿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了,过了一会儿又被汗水浸湿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开玩笑地和方舱同事说:“这可是高级的方舱桑拿啊!”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我出舱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方舱纪事

(一)

我所在的N4舱是国际博览中心治愈率最高和出入量最多的一个舱,从4月6日开始收治了4000多名患者。

我在方舱内的工作岗位是主班,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而繁杂的事情,每次我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只要患者有需求,我都尽量满足,从不叫苦叫累。

每天都重复着接患者入舱,逐一进行健康预检、安置床位、登记入区、核对患者信息、询问疾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贴核酸检测条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跟进治疗方案,积极与患者沟通,到最后出院通知工勤人员进行终末消杀……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方舱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坚守。

(二)

为了让新入院患者尽快适应方舱环境,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耐心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她们的情绪,增强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我都会仔细告知他们方舱内的注意事项、手卫生的步骤、佩戴口罩的方法、采集核酸的注意事项和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并将患者对用餐的特殊要求记录下来进行交接。

(三)

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4月12日,方舱200多名患者康复出院,看到她们满心欢喜地离开,我的眼眶湿润了,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句话,“你们回家后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4月23日,我在方舱里为一个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小朋友采核酸后,她甜甜地对我说:“谢谢阿姨”,我心里倍感温暖,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并舱再战

5月5日下午,我们接到江西省援沪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通知,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的200多名患者转移至N1方舱,休舱不休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愿所有的方舱医院早日完成使命、关门大吉!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彼此携手,咬定目标,持续攻坚,疫霾终将散去,胜利就在前方。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6

2022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着“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3日,我接到院党委命令,即将前往四平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声召唤,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战疫经历。

从接到集结命令到进驻方舱,只有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我和战友们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消杀和防护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习新版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尽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在物资采购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紧急集结的电话,令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各自家中前往驻地。在去往驻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即将远行的女儿。大脑定格在出门前女儿含泪的告别和久久不放的拥抱。但时间紧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为我背负的是院领导的信任和妇婴医院的荣誉。

4月8日凌晨,我们再次从驻地奔赴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长春市宽城区的276位新冠确诊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的力量,面对肆虐而来、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会胆怯、恐慌和无措。当看到患者提着简单的背包,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有序的进入病区,面对着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容不得我迟疑,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位医生要接诊近五十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联络方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湿透了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结束舱内工作,进入清洁区后,我们需要尽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病历,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让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接下来的几天,面对物资、药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剧增,最高时达到1200人,同时我们还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种情绪,一切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这里的每个医生都经历过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2小时;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疗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及时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跟进治疗措施,积极沟通、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我们的职责。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眼红肿,随后眼周围出现皮疹、水泡、破溃,患者情绪急躁焦虑。我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立即联系主任、专家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快速帮助联系外购药品,并送去自己的牛奶,水果,帮助他增加营养。我们在为患者安排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精心救治下,陆续迎来了患者的康复出院,当一批批患者满怀感激的向我们挥手告别,高高兴兴地登上接他们回家的大巴车时,一切的付出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功。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共同捍卫着人们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来方舱,为荣誉而战,白衣执甲,不虚此生。希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早日安全回家。愿春回燕归,山川无恙。

支援方舱医院防疫工作总结篇7

截止4月16日,由271人组成的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通源方舱医疗队,已经连续鏖战了672 小时,累计收治患者3823人,治愈出院2808人。分析核酸结果18895人次,配送中药26734人次,共计83168付中药。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讲述着动人的中医战疫故事,更诠释了中医药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

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

自吉林省疫情发生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迅速行动,3月9日,校长冷向阳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组建由徐修刚院长带队的162名具有一线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赴疫情最为严重的长春市九台区。九台区中医院在布局上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硬件条件,医疗队第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按照新冠疫情救治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标准改造九台区中医院。队员们从医技人员变身力工,搬、扛、运等全部亲自上阵,通过3天2夜的连续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不言苦,不喊累,用最短的时间啃下“硬骨头”,完成了九台区中医院的改造任务。

改造长春市最大方舱医院

3月13日,根据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医疗队接到了转战长春市支援通源方舱医院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医疗队留下10名队员继续在九台区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救治,其余医疗队队员赶往通源方舱医院。与九台区中医院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作为一家仍未竣工的新楼,但根据工作部署,留给医疗队的时间仅有36小时。医疗队医疗管理部、综合保障部、后勤服务部、药学组等分工协作,全体医护人员全员上阵,克服没有水电、网络、医疗设备、感控标识等重重困难,在规定的时间,把通源医院改造成基本符合标准能收治3100余名患者的方舱医院,同时医疗队从153人扩增至271人。

党的领导是决战决胜的核心密码

党的百年历史用铁的实事证明:团结奋斗才能书写美好未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3月14日凌晨,医疗队开舱接收首批患者,医疗队所负责的1522张床位很快收满。在条件艰苦,医护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医疗队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党员队员们冲在前,发挥着旗帜作用。3月28日19时,通源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临时党支部书记郭家娟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指示精神,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医疗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递党的温暖,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志愿服务,共克时艰,夯实战斗堡垒,在战“疫”第一线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必胜信心。

会议认为可以充分调动方舱内患者中的党员同志们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疗区志愿服务队和医护配送三餐,反映患者的需求,让方舱医院的秩序更加有序,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团结患者群体坚定必胜的信心,更要体现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权威发声中医进行答疑解惑

4月5日上午10时,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本轮疫情第25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驻通源方舱医院副院长郭家娟出席发布会,就方舱医院防控措施、患者个人防护注意事项以及中医药救治、平均转阴周期等问题答记者问。

硬核“装备”助力抗疫

本次疫情发生后,医疗队多方协调,再一次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到一线,每小时调剂300付中药颗粒,保证患者及时服用中药。3月24日,“抗疫神车”——移动车载CT医疗车运抵长春中医药大学医疗队,这是我省首台移动车载CT医疗车,随时随地进行CT检查、一次充满电可用7小时、一次CT检查不到2分钟,保证病人及时诊断,提高了救治效果。

一件件“硬核”装备驰援战疫一线,助力早日取得战疫胜利。

彰显中医人文关怀

在爱心墙上,贴满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暖心话语。患者们表达了对吉林的祝福、对未来的期许、对家人的想念,但更多的是对“大白”的感谢。爱心墙的装扮和维护工作由楼层护士长承担。有些患者比较开朗,乐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有些则比较内向,很少主动抒发心情。而爱心墙就可以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和谐了医患关系,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0余封感谢信表达了患者的对医疗队的深情厚谊,多位患者出院之际甚至在出院后与医疗队队员进行通话表示感谢,彰显了医疗队的救治水平和在人文关怀上的大爱。

中药全覆盖缩短住院时间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医疗队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机变化及症状表现,制定不同治则及处方。实现了中药全覆盖。

医疗队针对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层用药,精准施治,尽快消除症状;在疾病恢复期和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中药口服巩固疗效,减少复阳率。

截至4月16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负责病区共收治3823名新冠疫情确诊患者,患者平均转阴6.79天,平均住院8.63天,已治愈出院了2808人。

27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