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总结2020
2020年是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决战决胜之年。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国政协、省政协扶贫联系等重大机遇,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体要求,以“稳居第一方阵,确保脱贫摘帽”为目标,以“四季攻势”为主要抓手,高质量做好“找问题、补短板、抓整改、严责任”、“百日会战”、“贫困县高质量退出攻坚”等工作,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020年底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标注脱贫10466户27202人,18个贫困村出列,目前我县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4866户9778人,贫困发生率1.1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动,全面聚焦摘帽。
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提高站位、放在首位、措施到位,聚焦县摘帽,全力促攻坚。
一是思想大统一。全年召开9次县委专题会议、11次县政府专题会议、14次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传达中央和省市有关脱贫攻坚重要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部署上来。先后组织赴南部、金寨、岳西、泗县等地考察,学习经验,统一思想。
二是全县大动员。3月初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摘帽万人誓师大会,表彰先进,通报后进,表态承诺,通过电视直播进行全县总动员。5月上旬召开了“百日会战”动员大会。9月底再次召开贫困县高质量退出攻坚大会,全面动员部署。
三是力量大投入。全县所有单位的主要精力、时间和力量全部投入脱贫攻坚。所有工作都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项目资金都向脱贫攻坚聚集,各种资源都向脱贫攻坚聚拢,各方力量都向脱贫攻坚聚合,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是全员大走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县委书记、县长逢会必讲扶贫、下乡必看扶贫,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高频率开展随机调研和暗访,以身作则抓落实,发挥了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截至12月1日,“五级书记遍访活动”开展以来,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已遍访贫困村54个,县、乡、村三级累计遍访贫困户13792户。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全县所有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全县上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干部群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二)健全完善机制,强化制度保证。
一是健全指挥协调机制。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立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指挥部14个,下设37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并成立脱贫攻坚综合协调组和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工作指挥部,作为常抓专班。
二是完善政策精准机制。进一步完善“1+20+ N”的政策体系,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补充完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驿站、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设的通知》,出台了针对边缘困难群体的医疗再救助“2579”政策,政策体系更加精准。三是健全攻坚责任机制。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建立奖惩机制,在继续实行脱贫攻坚年度“一票否决”的基础上,建立“一票优先”制度。
(三)聚合要素资源,强化攻坚保障。
一是进一步增强帮扶力量。完善“万人包户、千社帮带、百企联村”机制,全县14253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今年新增帮扶干部128名,调整帮扶干部526名。135个省、市、县直部门和县内160家企业、854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参加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各级扶贫工作力量,县扶贫办配强了领导班子,新增了工作人员,调整充实了乡镇(开发区)扶贫工作站人员,394个行政村每村配备1名扶贫专干,全县扶贫专职干部达574人。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394个村实现全覆盖,其中80个贫困村由处级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全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182人。
二是精准资金使用。今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0.49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9.03亿元,金融扶贫资金投入5.85亿元,社会扶贫资金投入0.45亿元,其他扶贫项目资金投入5.16亿元。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加大对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扶贫资金用途、支出进度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按序时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三是精准项目实施。出台《XX县扶贫项目库管理实施细则》,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镇初审、部门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落实“三公示一公告”要求,规范建设2020—2020年扶贫项目库。三年共谋划扶贫项目10402个,涉及资金50.75亿元。今年已实施项目2404个,其中2181个项目已完工。
(四)狠抓措施到位,强化稳定脱贫。
一是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按照“村有产业基地、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和“四带一自”模式的要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125.1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7个,覆盖38326个贫困户。积极探索创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基地82个,1597个市场主体带动26407个贫困户发展产业,主体带动率82.9%。稳步推进光伏扶贫,建成185座、126.1Mw光伏扶贫电站,全县80个贫困村实现每村光伏年收益7万元以上,8789户“三无”贫困户实现每户每年光伏收益2000元,第二批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将使17897户一般贫困户每户获得收益600元。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出台了《XX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4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12个,带动54个贫困村和4725个贫困户增收。
二是不断拓宽就业脱贫。抓载体建设,224家扶贫驿站、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成并正常运行,带动贫困户就业2525人。抓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抓就业帮扶,举办专场招聘会6次。开发各类公益岗位5000个,其中公益(辅助性)岗位1500个。
三是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脱贫。选聘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发放工资1219万元;整合涉林扶贫补助资金,按照程序,及时拨付,直接惠及贫困群众;扶持壮大林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了21个林业产业扶贫基地,直接带动19个贫困村、328户贫困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带动了3591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实现增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__”,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生态脱贫。
四是加速推进金融扶贫。坚持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坚持“户用户贷户还”,把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等相结合,大力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截止11月末,全县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8490笔60265万元,今年新增发放6297笔26462万元,累计发放19525笔64544万元,获贷率为49.7%,户贷户用率为100%。
五是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投入资金1980万元,对2020年底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实施改厕。充分发挥保绿、保洁、护路等公益岗作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开展 “五净一有一整齐”,所有贫困家庭做到门窗净、卧室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宅前宅后净,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家内院内摆设整齐,贫困群众脱贫信心进一步增强。
六是深入推进“双基”建设。截至目前,交通扶贫方面,畅通工程505条587.161公里已全部完工,村村通5.5米完成309公里,组组通已完工287.759公里,年初下达的任务目标已全面完成。投入13688.59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816.14万元),实施农网改造项目129个。农村安全饮水方面,投入资金11583.05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1个,一次性解决下剩17.5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6192人)安全饮水问题。网络通信方面,全县394个村固定宽带全部入村,移动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发展指标的日常监测管理,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等公共服务建设,全县基本公共服务8大类19项主要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或省定标准。
(五)坚持应享尽享,强化政策落实。
一是全面落实智力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已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教育资助17360人3457.59万元,其中发放“雨露计划”和贫困大学生资助5314人次949.8万元。全面开展“辍控保学”和重度残儿“送教上门”工作。采取100%学校食堂供餐模式,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1所学校35870名学生供应营养午餐。开展“六送”(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直播卫星户户通、送人才、送音响乐器设备)系列活动,推进文化扶贫。
二是全面兑现健康脱贫。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费1909.08万元,1-11月享受351政策3516人次,补偿391.63万元,享受180政策35028人次,补偿364.11万元。全县家庭医生签约289201人,其中贫困人口全覆盖。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8月份出台了针对边缘困难群体的医疗再救助“2579”政策,加大了对非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全县45-64岁城乡居民两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普查,做实健康脱贫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指数。
三是全面保障安全住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8户130人,贫困户已搬迁入住。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7216户,完成省下达危改任务的174.3%。在危房改造的同时,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四个一批”(自行翻建修缮一批、依法拆除一批、挂牌标识一批、开发保护一批),努力实现全县人居“零危房”目标。
四是全面完善社保兜底扶贫。提标扩面,巩固“两线合一”成果,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375元/人.月,全县农村低保对象为20550户306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390户21713人,占低保对象的65%。农村分散和集中供养五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260元/人.年和6570元/人.年,全县农村五保对象10175人,其中贫困户5819户6740人,占五保人口的66%。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已筹资936万元,目前已救助困难群众135人。进一步完善兜底扶贫措施,探索养护经验和供养机制,拟将基础设施较好、交通条件便利的3所敬老院改造成集中养护点,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行集中养护。
(六)紧盯问题导向,强化整改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四查一改”。
一是专项排查。按照省“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部署要求,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排查工作。先后组织开展“找问题、补短板、抓整改、严责任”、“百日会战”、“贫困县高质量退出”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问题排查。重点查找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精准帮扶和精准施策、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
二是全覆盖排查。4月至8月,从县第一期优秀年轻干部强化培训班中抽调20名同志组成脱贫攻坚全覆盖排查队,对全县22个乡镇(开发区)所辖范围内的394个行政村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排查。
三是入户专班排查。9月至12月,抽调县直单位442名责任心强、作风过硬、能吃苦耐劳且热爱扶贫工作的中青年干部,共1875名县乡村干部组成了394个入户排查专班,按照“进村走访不漏一户(包括一般农户)、排查问题不漏一项、整改落实不漏一条”的要求,对全县所有农户进行地毯式排查,效果明显。
四是隐患点排查。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65个村开展大排查,排查重点隐患。
五是问题大整改。对督查、排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逐条逐项全面落实整改。在开展点对点整改的同时,针对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找出“病灶”、挖出“根子”、开好“药方”,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实行机制化、制度化整改落实,通过问题整改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相继完善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结对帮扶、信息数据管理、档案资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七)压实压紧责任,强化作风建设。
聚焦脱贫攻坚纪律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一是开展专项巡察。积极支持配合六安市委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巡察监督全覆盖,2020年县委对11个实施扶贫十大工程县直单位开展巡察。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先后组织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招投标、农村危房改造、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专项工作督查,并对全县80个贫困村开展专项审计。
三是强化执纪审查。2020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66件,立案108件,党政纪处分78人。
四是严肃追责问责。2020年以来,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履责不力、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对2个乡镇党委、1个垂直管理单位、59名个人开展了问责,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共发通报19期24起,同时编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警示教育读本》500本,发至各乡镇村,增强警示教育效果。
(八)注重宣传教育,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注重广泛性宣传教育。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在扶贫基地、集镇街道、公交车亭等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我县典型经验做法在中央主要媒体刊发15篇,在省级主要媒体148篇。围绕全县人民顽强拼搏、战胜贫困的过程,编制一本《XX县脱贫攻坚画册》、排演一台戏(反映脱贫攻坚工作)、创作一首歌(《XX扶贫之歌》)、每村及自然村庄设置一块宣传牌。编印《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发放至全县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农户悬挂反映“双基”建设成果、村第一书记信息等内容的挂历。每个脱贫户家中张贴“两不愁、三保障”确认公示单。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二是注重针对性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政策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科技知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五大教育”,组建23支宣讲队开展扶贫政策宣讲126场。多形式开展科技知识教育,培训贫困户4800人。此工作做法,被省扶贫办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注重引导性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推广建立“扶贫爱心超市”,开展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全面开展“脱贫之星”评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县政法系统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赡养人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的通告》,在全县树立守法、家和、行孝的良好风气。
(九)动员社会力量,强化攻坚合力。
一是扎实开展“双包”工作。制定《XX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会议对“双包”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推进。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扶干部自发同贫困群众“同吃同劳动”,落实微诉求,解决微心愿。
二是全面开展驻村工作。按照《XX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要求,对驻村工作严明职责、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强化保障。成立县选派办,加强对选派帮扶干部的管理,实行“五天四晚”工作制度,确保选派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取得实效。
三是全面深化县域结对帮扶。积极与宣州区对接,不断健全工作举措,拓宽县域结对帮扶领域,突出产业引领、人才交流、社会力量、机制保障“四条主线”,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利用帮扶资金1000万元,建成“稻虾共作”基地2100亩、芦笋种植基地600亩。人社部门合作共建就业扶贫车间22家,带动贫困户就业110人,介绍23名贫困人口在宣州区实现就业,宣州区有关部门联系三家企业采购我县冷冻食品、农副产品(化肥)、物流电动车等,协议采购额达5235万元。
四是持续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在全国政协机关的关心下,我县万佛湖水资源保护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合安九高铁过境我县并设站,一批长期困扰XX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突破。省政协办公厅牵头相关省直单位持续从选派挂职干部、协调扶贫项目、捐款捐物等方面,助力我县脱贫攻坚。
五是全面推进“百企联村”工作。160家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企业联村帮扶制度,突出深度贫困的山库区主战场,做到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六是全面推进社会扶贫网工作。围绕“贫困户注册全覆盖、充分动员发动爱心人士”的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需求发布和对接工作,全面发挥“互联网+精准扶贫”作用。截至目前,已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接收资金捐赠3920次133124元。“10.17”扶贫日,共认领扶贫项目数32个,项目投资额496.6万元;扶贫捐款金额196.534万元。全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形成,攻坚合力进一步凝聚。
(十)精准精细管理,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开展动态调整。根据省扶贫办统一部署,6-7月积极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全县整户新识别180户525人,整户清退105户355人,户内补录贫困人口1425人,户内清退4人,人口自然增加1108人,自然减少2510人。为确保应纳尽纳,我县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即时识别工作,对符合贫困标准的农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识别、及时帮扶、及时录入。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即时识别工作共新识别贫困户239户708人。
二是开展动态管理。根据省动态管理培训会议要求和文件精神,我县9月29日召开了县级动态管理工作培训会,印发了《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本次动态管理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进行具体要求。截至11月底,我县拟脱贫户、拟出列村的标注等系统操作已全面完成。全县标注脱贫10466户27202人。未脱贫贫困人口下降到4866户9778人。
三是注重因户施策。坚持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实行分类管理、细化措施,做到村村有规划、户户有方案、人人有措施。坚持措施跟着清单走、项目跟着措施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全面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2020年未脱贫的贫困户共制定脱贫措施95175条,户均脱贫措施达6条以上。对已脱贫户延续政策享受,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综合判断贫困户脱贫稳定性,按照贫困户返贫风险程度确定四个等级,实行“四色管理”。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四是提升数据质量。制定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五个一”管理办法,一周一清洗、一旬一核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例会、一年一总评,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基础工作的精准度和数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五是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细化脱贫攻坚档案整理目录和参考文本,对所有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确保各项档案收集完整、归档准确、整理规范、保管安全。
六是加大干部培训。全年举办各类脱贫攻坚培训班435期,参训41741人(次),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工作队伍开展集中式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扶贫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二、特色工作和亮点
我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立足县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思维和法治底线,探索形成了一批XX特色和亮点,促进了真实脱贫、稳定脱贫、持久脱贫、绿色脱贫。
一是“交通+扶贫”
我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总投入80余亿元,实施了175公里国省干道升级改造和3636公里的农村扶贫道路建设项目,形成“一环五射”“八条通道连合肥”的交通格局,城乡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我县结合国家5A景区万佛湖发展规划,投入15亿元,新建一条主线长42.195公里、支线长41.95公里的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带动沿湖库区26万群众脱贫致富。坚持公共财政、普惠民生的理念,一次性投入9000万元,每年补贴3800万元,实行“全县一个价,上车一元钱”,在全国率先推行县域公交一体化和新能源公交,目前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XX“一元公交”模式被交通运输部肯定和推广,全国270多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据交通部门测算,“一元公交”年运输旅客2800万人次,每年为群众节约交通成本2.5亿元。2020年以来,我县继续在“建、管、护、运营”上下功夫,推进“三站合一”(公交换乘站、汽车充电站、物流中转站)和镇村公交全覆盖,突出“交通+战略(扶贫、产业、旅游、电商等),打造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富民路,让更多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如全县农村道路养护公益岗吸纳1035个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年收入1.2万元。2020年以来,我县被授予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全省“第一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20年9月,我县再次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二是“电商扶贫”
我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2020连续两年被阿里研究院通过大数据确认为“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2020年电商销售额排名全省县级第一,是少有的顺差县。2020年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2020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强”排行榜,我县位居第二。荣获XX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称号。城关镇仁和村被授予“中国淘宝村”。全县建成电商产业园2家,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家、村级服务站点413个,网商、活跃网店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县通过电商吸纳贫困户就业607人,带动1600多个贫困人口增收,扶持53户贫困户开设网店。全县实现农村电商“三个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送全覆盖、村级网店全覆盖),为我县贫困户搭建了一条“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快捷通道。如位于南港镇的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电商+现代农业+基地”模式,2020年预计实现销售额2.2亿元,流转当地土地8000亩,其中154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土地租金收入2000元;吸纳33个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年收入2.4万元。百神庙镇魏霞、王欢夫妇大学毕业返乡创业,从兴办1000头生猪养殖基地,到创办电商综合服务站,全年网销730万元(在淘宝同类店中排前3名),帮助12户贫困户就业,14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方式入股,带动64户(其中贫困户37户)通过养猪实现致富。
三是“光伏扶贫”
我县坚持“政府主导、平台实施、相对集中、虚拟到户”原则,抢抓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机遇,通过共享光伏收益,直接造福贫困村和贫困户。县政府筹资8.7亿元,不要贫困户花一分钱,由县城投公司按照“六统、一保”模式建设(即: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结算,保本运营)。全县共建成194座、总装机容量127.3兆瓦光伏电站,已经发电1.7亿度,收益1.03亿元。全县80个贫困村实现每村光伏年收益7万元,8789户“三无”贫困户(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实现每户每年光伏年收益2000元,17897户一般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600元。
四是“产业扶贫”
我县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通过“上挂下联”等方式,探索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2020年以来,产业扶贫实施项目2869个,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144.42万元(特色种养业22845.52万元、电商322.5万元、旅游290万元、光伏20686.4万元),80个贫困村项目实施688个,100%全覆盖,投入资金29989万元;支持非贫困村项目131个,投入资金4965万元;实施到户项目2050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90.42万元,覆盖37876个贫困户,占总贫困户38311户的98.9%。《建立紧密利益联接,确保长效稳定增收——XX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五是“就业扶贫”
我县围绕“扶贫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动性”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扶贫驿站、基地、车间建设,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共建成就业扶贫驿站56家,扶贫基地80家、扶贫车间98家,提供就业岗位21377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707人,安排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合计1479万元。就业驿站为我县首创,并在全国推广。11月8日在省人社扶贫工作会上,县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工作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坚持因事设岗、因人设岗、以岗定酬的原则,积极探索光伏收益分配与公益岗设置相结合,开发各类公益岗位5000个,安置贫困户就业。
六是“救急难”工作
XX县作为民政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XX省唯一一个试点县,坚持不断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着力解决“急难”个案,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2020年10月,我县成立了县“救急难”工作领导组,搭建县、乡、村三级“救急难”平台,开展 “救急难”工作试点,2020年3月我县全面推广 “救急难”工作。截至目前,县乡村组四级“救急难”工作机制已全部建立,成立村级救急难互助社组织403个。“救急难”互助社成立以来,县级财政投入资金1094万元,社会筹资936万元,已救助急难群众135人,救助金额21.2万元,全县初步形成了政社互补、救助便捷的“救急难”工作新格局,真正把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延伸到了基层工作第一线,延伸到群众生活身边。我县 “救急难”工作也得到了省、市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今年6月5日《XX日报》农村版刊登了我县“救急难”工作,6月15日《中国社会报》头版以“村里有个互助社——XX省XX县“救急难”打造暖心工程升级版”为标题对我县的“救急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七是“五大教育”
广泛开展“政策、励志、感恩、科技知识、文明礼仪”五大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队”,宣讲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发展产业;通过今昔对比、纵向比较,激发群众情感,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群众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培树文明乡风,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新风尚。此工作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网站刊载,被省扶贫办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