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xx区教育局下发的《xx省20xx国培计划》相关文件要求,20xx年3月——20xx年12月认真发动并组织16位教师参加20xx年“国培计划”培训学习,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研室的周密组织、严格管理下得以顺利进行,学员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接到区教育局的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学习通知后,我们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成立了“国培计划”领导小组。以吕建朝校长为组长,祁万芳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周明、副主任郭红丽为组员的“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海石学校“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2.学校召开全校教师会议,进行“国培”动员部署,并对培训人员提出培训要求。
3.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联系与督促。本次培训我校共涉及五个学科,参训教师16人。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教师以科组为单位,由各教研组组长负责联系、督促,确保每一位教师在培训时间内,能按时注册,正常收看视频讲座,认真完成学习,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专题讨论,认真提交作业和认真总结等任务。
4、我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设备、时间等保障和网络技术支持。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做好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
1、教师网上在线学习,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人员多、分散不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鉴于此,我们专门组建了用于交流的QQ群,为教师之间和进修学校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管理员及时将
“国培计划”的注册时间、课程安排、如何正常收看培训课程视频、如何在线和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怎样接受专家辅导答疑等方法发布在群里供教师参考。这样,教师之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随时交
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困惑。
2、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培训。此次“国培”学习中,我校有中层干部参加,且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分别为所在的学习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3、及时发现典型,予以通报表障。教师们学习期间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我们及时发现并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三、认真做好培训后的研修工作
我们将按照上级的安排,结合培训内容,做好后续研修工作。参加20xx国培计划短期省外集中培训的教师和省内中长期置换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在全校教师中作讲座,上公开课,参加远程网络培训的教
师,分别在各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说课、评课活动,达到知与行统一的目标。
四、教师参训的表现作为绩效考核与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培训总结阶段,我校组织参加培训学习教师向全校汇报交流,并以教师参训的表现作为绩效考核与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参训教师的培训学习积极性,主动热情的参与。
五、学研结合,效果良好
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有三大任务,即看课、研讨和做作业。在参训时间内每天3学时收看课程,2学时讨论和做作业,这样合理安排使得学员每天所获知识和精神营养得以消化吸收。学员们都说参加此次学习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六、阶段性成效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许多教师收获很大。
1.懂得上网操作。
2.能和名师、教授拉近距离,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新观念,以及新方法,以之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3.教师之间可以跨地区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以长补短,共同进步;
4.教师们可以来一次很好的“充电”,不再闭门造车,不再“老牛拖破车”,不再“夜郎自大”,不再“墨守成规”,不再“循规蹈矩”,而是能呼吸新鲜气息,而是“改换门庭”,而是“重换天日”,而是“重塑自我”;
5.教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很快的成长起来;
6.教师对课堂结构及学生重新认识,以新的评价方式去评价课堂及学生。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各方努力,本次培训圆满结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志愿教师没有参加培训;
二是部分参培教师学习、提交作业都经常滞后;
三是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不熟练,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是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参培教师注册工作要改进,各组织部门分工要协作;
五是少数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塞责,被动的接受学习;
六是部分教师不真正观看视频学习,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敷衍了事;
七是部分教师“学而不思”,没有认真消化吸收;
八是部分教师请人代劳,徒有培训学习之名。
本次的培训这么多的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又有这么多的专家指导,我校教师们从中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走过场,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培训,光有热情与认同是远远不够的,也不仅仅只是使用新教材这么简单,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体会到新课改的真正理念和内涵。
八、下步工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一步关注本次参训教师的每一个反馈信息,加大后续研修的指导力度。相信这次凝聚在基层教师身上的实战经验与各位专家教授的高度理论指导相碰撞、熔合,必将迎来我校教育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