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卫生局工作总结
2020年卫生局工作总结(县)
2020年,我县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新农合工作不断完善。全县参合率高达99.3%,按政策筹集资金13572.73万元。全年共有348858人次得到补偿,补偿总额为1201X.89万元。其中:住院补偿50233人次,补偿金额10032.4万元;门诊及其他补偿298625人次,补偿金额1977.49万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实际补偿水平达到76.18%。今年,我局在白果卫生院设立了新农合服务站,进一步方便了参合群众报付。同时,加大了基金管理力度,县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500元/人次降到2600元/人次,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满意度有所提升。
2.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今年,在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有43个,覆盖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其中: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并与人民医院达成了房产转让协议,既解决了中医医院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又站在全县卫生事业的高度为县人民医院的后续发展预留了必要的空间。中医医院目前正进行二次装修、弱电招投标,预计2020年10月投入使用。长青、永和卫生院均已完工投入使用;东湖、福田卫生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装修阶段;沙泉、长江卫生院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贺家、开云卫生院建设项目正处于前期筹备、规划中。3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完工20个。
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县17所乡镇卫生院和80个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总额达到1745万元。基层医疗机构都做到了基本药物100%网上采购,药品100%零差率销售。同时,在我局的严格管理下,各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规范了药款支付,药款还款额从60%上升到100%。
4.社会办医进展明显。今年,已经有两家社会医疗机构向我县提出办医申请,分别是普济老年医院和阳光医院,目前这两所医院正在准备筹建中。
5.编制工作推进有力。为尽快落实人员编制,我局草拟了《衡山县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方案》,公开向社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并报请县领导批示。县委、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二)公卫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基本公卫服务扎实开展。在全县扎实推进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签约面达100%,签约率达到89%以上,满足了村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率达到9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中医体质辨识率分别达到87.3%、52.5%,2型糖尿病、高血压管理率分别为75.1%、75.8%;免费为1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累计完成宫颈癌检查12213人,乳腺癌检查20XX人,超额完成第一周期第三年度目标任务。
2.疾病防控能力稳步提高。1-11月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70例,死亡5例,发病率为225.05/十万,死亡率1.29/十万,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发病率下降11.41%。17个乡镇适龄儿童11种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8%;免费治疗结核病285例,完成年初的108例初阳任务数。
3.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年内我局共派出50人次参加省、市应急工作培训,4人参加市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书;举办了全县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演练,有效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我县参加全市卫生应急技能比赛,在《突发中毒处置技能竞赛》项目中荣获全市团体二等奖,同时有3位同志在个人竞赛获得优秀成绩(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
4.妇幼卫生工作有效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补助4770人;孕产妇死亡率从39/10万下降到21/10万;全力配合由省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开展对全县0-6岁儿童血铅的抽查,共抽查白果镇335名儿童。针对国家计划生育单独二胎新政策,对二胎待孕妇进行调查摸底工作,走访指导待孕妇238人,对她们开展了优生优育、叶酸增补等多种健康指导与宣教,全县共有4696名待孕与孕早期妇女服用叶酸,叶酸服用率达95.54%。
5.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县卫生监督所强化了对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的执法力度,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学校54所,监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打非治违”行动,出动300多人次对县城内非法行医无证经营的单位(16家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取缔非法行医黑诊所8家,非法牙科8家,查处公立医院超范围执业行为2家,聘用非专业技术人员3家,没收医疗器械30余件,没收药品60多种,共折价12000多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1.医疗安全和质量不断强化。今年,我局开展了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医疗服务不规范行为与基层医疗机构院感专项整治以及全县临床用血检查等一系列涉及医疗服务和安全的专项活动,建立了投诉举报机制和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滥用得到有效遏制,检查费用普遍下降10%。为有效应对埃博拉疫情,我局组织全县医务骨干开展了埃博拉救治培训,防控疫情发生。同时,为减少医疗纠纷,我局拟订并起草了《衡山县重大医疗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调整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医疗纠纷发生率有所降低。
2.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力推进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同时,我们也推出了系列创新做法,强化为民服务能力。局机关组织城区5家医疗机构的优秀医务人员轮流在北望桥村卫生室义诊半年,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县人民医院推行出院患者三级随访制度,给病人提供贴心服务;中医医院开展“群众评医”活动,将患方的主观评判量化分为分值,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激励和约束全体医务人员,群众反响很好;妇幼保健院实行“签约上门服务”,实现了由“坐堂行医”到“上门服务”的服务模式转变;沙泉中心卫生院实行院班子成员包村联点责任制,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3.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推进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目前,新桥中医馆已建成,长青中医馆正在建设中,预计201X年建成。二是将全县80多个村卫生室纳入到中医提升工程实施范围,强化了村级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三是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40余名中医师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中医师的技能水平。
今年以来,全县卫生系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攻坚克难,在农合工作、项目工作、人员编制和乡镇卫生院化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卫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困难和不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以药养医”体制还未能真正破除;医改、公卫服务经费等应由政府负责投入的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基层卫生人员待遇降低,人才队伍素质不齐、总量不足的现状没有改观;项目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手续办理困难等系列问题;手足口病、人禽流感、埃博拉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还需进一步控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2020年卫生局工作总结(区)
2020年以来,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围绕省、市、区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民生为本、项目为先、公卫为重、服务为主”的工作思路,积极履行卫生行政职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公共卫生工作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市前列,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国性观摩点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取全国疾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桂冠,并获评福建省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福建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福建省免疫规划工作先进单位3项省级先进,卫生绩效考评成绩名列全市前茅。2020年卫生工作主要表现为:
一、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谋划发展目标与定位。为有效破解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瓶颈问题,根据2020年7月18日区领导在卫生工作专题调研会上的指示精神,我局积极把握机遇、主动谋划,经多层面的调研论证,研究制定了《鼓楼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1X年)》,并由区政府出台组织实施,成为全市第一家实施区域性卫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城区。该行动计划提出至201X年底,要实现加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提升工程、健康服务业发展等十大目标,明确从2020年开始,医疗卫生区本级财政投入保证每年不少于1亿元,重新核定卫技人员员额515名,对全区12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重新布局迁址或改造提升,建成总建筑面积至少达到2万㎡的业务场所。
(二)实现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卫生财政支出从2020年的0.68亿元提高到近1亿元,同比增幅约47%,重点用于全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等业务场所全面改扩建或升级迁址项目,添置数字X光机(DR)、B超机、心电图仪、血球分析仪等“六大件”医疗设备。
(三)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在南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实施“有效工时”与“奖励性绩效”、“增量工时”与“服务补偿”双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拟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区各中心推广,推动基层医改工作引向深入。
(四)跟进机构改革步伐。有效衔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设工作,2020年7月完成餐饮卫生监管职能移交,并调整和健全公共场所及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工作机制。
二、区域资源利用更加显著
(一)实施与省、市公立医院对口协作。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省、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与省立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联席会制度,适时开展工作联络与业务交流,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诊断、人员培训等项目对接。
(二)加强医疗质量和教育科研活动的学习借鉴与交流。与辖区省中医药大学、省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以及三甲公立医院的专家团队保持联系与沟通,发挥他们在医疗质量管理、医学技术指导方面的引领顾问作用,学习借鉴前瞻性医疗卫生改革思路,提高对政策分析、研判能力与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办法,举办各类专题辅导讲座和医学技术交流13场,同时委托第三方医疗专家团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开展2次的评估与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升。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重点支持符合区域规划、适应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的具备一流技术和水平的非公医疗机构,推动辖区榕桦医院、东方医院、博医汇中医门诊部等20家非公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工作。
三、疾控防病措施扎实有力
(一)加强规划免疫工作。结合对适龄儿童开展以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主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社区家长课堂工作,普及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先后补种麻疹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1504人,补种率为100%。经督导评估,我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
(二)强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和处置工作。组织浏览审核传染病报告卡39277张,其中乙、丙类传染病发病5405例,并对24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处置3起疑似突发公共卫生苗头事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尤其是在防控人感染H7N9、登革热疫情工作期间,我区严格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落实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疫情监测和值班措施,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以及相关培训与应急演练,取得防控工作的实效,实现零疫情。
(三)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强化慢病规范管理各项措施,组织慢性病防控培训35场,开展督导检查28家次,落实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健康自助监测点、社区主动筛查等高危人群发现工作;协同各街镇、部门积极推广全民健身、烟草控制、限盐限油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
四、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提升
(一)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面改造及内部主体工程施工,实施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南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所提升改造,新增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集中综合服务区(中医馆 )设置并投入使用。
(二)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抓手,全年签约服务人数105558人,建立有效电子健康档案494808份,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81%,有效建档率达71.17%。
(三)加强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发挥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大、布点广泛的优势,督促有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较好完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体检方面指标任务,同时为增强防御医疗风险能力,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签约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四)加强卫技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卫技人才保障,核定新增卫技人员员额93名,通过公开招考,实际补充19名。同时积极落实卫技人员业务培训,先后组织5批158人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参加由福州医学会承办的高血压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常见病诊治、发热待查相关鉴别诊断等系列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精心组织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全区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建立以辖区省、市公立中医机构和科室力量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各类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工作服务体系,提前完成全省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各项指标,通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评审。
(六)“智慧医疗”工作成效明显。以五凤、水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示范,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率先设置开通医疗自助服务终端、健康小屋自助检测、中药代煎代送传输等医疗信息技术运用与管理,完善一卡通应用、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等15项信息系统功能,并依托省立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等公立医院,开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信息系统,建立远程影像诊断和检验平台,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所还获批省、市医保定点服务,推动基层医疗信息管理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2020年6月15日,国家卫计委在福州市召开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现场会,我区五凤、水部中心再次被推荐为观摩点,代表福建省接受国家卫计委领导、专家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卫计委主任的观摩指导,受到一致肯定与表扬。
五、卫生监督管理常抓不懈
(一)健全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重点落实文明餐桌和创建文明示范单位活动,采取“集中力量、分片包干、狠抓整改”的办法,根据阶段性安排,开展拉网式检查,并逐项跟踪督促落实整改。同时有效衔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设工作,完成餐饮卫生监管职能移交。围绕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对美容美发、游泳沐浴、住宿、游泳沐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上水平,在省市创建测评中名列五城区综合成绩第一。
(二)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和规范。坚持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打击“假医生”、“黑诊所”等非法行医,查处聘用非卫技人员和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
六、妇幼保健服务有序开展
(一)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宣传和信息管理。采取印制宣传知识手册、制作健康宣传版面、世界母乳喂养周义诊服务等形式,开展妇幼健康宣教活动,普及妇幼保健知识。启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实现辖区基层信息共享,较好完成出生缺陷、危重孕产妇、儿童营养与健康等国家级“五网”监测任务,总样本量达54423人。
(二)推进门诊业务稳步开展。区妇幼保健所迁入新址并全面运营,投入150万元添置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X光机(DR)、视力筛查仪、耳声发射仪等医疗设备,开展免费婚检1768人,为入托儿童和托幼工作人员以及全科等体检5509人,实现门诊业务量持续提升。
(三)落实妇幼保健服务。开展产妇产前检查3309人,落实产后访视3049人,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落实3岁以下散居儿童系统管理9373人,在公立幼儿园开展健康体检及口腔、眼睛保健4638人次,并提供针对性医学建议和指导。
2020年卫生局工作总结(市)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卫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能力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紧紧围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建设“四个株洲”的目标,扎实做好了卫生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的疾病和传染病,全市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持在全省市州前列。在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的对全省重点单位作风建设的民调中,我局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四、在全市排名第二。我局在全省创造性地建立公立医院“患者回访中心”的做法,得到市委活动办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市唯一的单位被推荐到“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予以宣传报道。我局组织的“打击非法执业和违法出租临床科室的专项行动”,代表湖南省迎接了国家的检查评估。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全国34个试点城市的8个代表之一,市政府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并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肯定。无偿献血工作得到省卫计委的充分肯定,第七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一、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民生100工程全面完成。今年,我局共承担市政府“民生100”工程13项(含省为民办实事2项),占全市总数的1/8左右。对此,我局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实行了一月一督办、一季一调度的工作举措。截止目前,13项实事已全部完成,其中有3项超额完成。
(二)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一是全面启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面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的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全域覆盖。市直公立医院药占比、住院次均药费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4.02%、9.79%。二是探索推进多元化办医。引导各种成分的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市二医院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市三三一护理院、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等引入社会资本办医项目都在积极洽谈推进中。三是探索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通过建立出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综合配套制度,着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市中心医院长期派出专家团队进驻株洲县人民医院;株洲县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派专家团队进驻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和管理的长期帮扶,带动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同时,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到疾病的早排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全市签约服务工作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得到了省卫计委的充分肯定。四是强化医院运行成本控制。建立了医院成本核算结果与医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制度。严格控制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在全市二级以上同级公立医院实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五是积极推行便民举措。实施了24小时预约诊疗服务和分时段候诊机制,建立了患者回访制度。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和湖南日报分别予以了宣传报道。
(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一是基本公卫项目全面落实。全市居民建档率达到75.5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连续16年实现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连续7次获评“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天元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慢性病示范区;职业病防控有效,全市无重大职业病危害及事故发生。二是重大疾病防控有效,成功应对了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病,麻疹发病率控制在全省最低水平,血吸虫病防治达到“四无”目标,全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三是卫生执法坚强有力。加大了整顿医疗秩序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工作力度,代表湖南省迎接国家考核验收。今年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37起,没收医疗器械19箱,移送公安机关1件。对8家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予以了警告处罚,15家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行为依法予以叫停纠正,全市公共场所未发生较大健康危害事故。
(四)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卫生人才“135”工程,启动实施了第二批评选工作;积极对接市“万名人才”计划,其中1名专家入围市领军人才,27名专家入围市核心专家。开展了2020年度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工作,引进人才101人。组织系统70余名干部赴上海复旦大学进行“提升管理能力”的专题培训;完成40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业考试、考核工作,培训村医2130人次。二是技术能力建设方面。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遴选出5个疾病病谱覆盖面广,农合、医保资金市外流失较大,并又有一定临床、教学、科研基础的专科,并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20年起到201X年,每年安排专项预算经费1000万元用于5个专科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着力提升全市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以解决全市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目前,5个专科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附属妇产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中南大学湘雅肿瘤病医院(原湖南省肿瘤病医院)等5个国内顶级医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并取得初步成效。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脑血管中心、肝胆中心市外转诊率分别较去年下降27%、13%、10.1%。三是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成功举办市政府与上海市卫计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合作签约仪式和中法心脏起搏高端论坛。四是科研能力方面。加大了学术科研力度,实现了卫生系统在“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数量上的新突破。2020年,全市系统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
(五)基本医疗保障稳步提高。一是巩固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今年,全市参合农民达272.39万人,参合率98.64%,人均筹资提高到380元。今年,全市住院补偿38.61万人次,补偿金额8.17亿元,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为75.82%。二是积极推进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了以总额预付和单病种包干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项目付费、平均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基金支付体系。株洲县制订了适合卫生院的单病种目录;醴陵市将单病种付费目录扩大到100个病种。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预计全年全市网上采购基本药物9100万元,直接让利群众1300余万元。与此同时,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普及和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扎实推进。
(六)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市级:市妇幼保健院搬迁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立项和设计,行政机关及儿科已完成搬迁;市人民医院老年病医院建设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市三三一医院护理院建设已与市国投公司签订出资意向协议;市中心血站核酸检测项目已完成实验室改造和设备安装,即将投入试运行;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已进入设备招标环节,预计年底完成设备安装。在县级:茶陵县妇幼保健院、炎陵县精神病防治所、荷塘区疾控中心及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已完成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31个,村卫生室375个。
(七)卫生行业形象稳步提升。一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结合卫生实际,制定下发了《株洲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了五个专项整治和四个治理的专项活动。今年共查处各类医疗卫生方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案例106个,诫勉示谈话137人次,通报或公示1684人次,扣罚工资或奖金1684人次,有效提升了卫生行业形象,并得到了市委督导组的多次肯定。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对市州机关作风民意调查中,我局在全市排名第二,全省同行业排名第四。二是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制定出台了卫生行政许可、处罚“四分离”和行政监管约谈制度;实行了 “一站式”卫生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流程。今年以来,我局政务中心窗口网上办理卫生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898件,均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其受理率、办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率均匀100%。三是医德医风明显改善。建立了医生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定期考核、绩效工资等挂钩制度。对连续2年医德考评为较差的人员,作缓聘、低聘或解聘处理。
二、201X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X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引导和支持市二医院肿瘤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三三一护理院、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走合作办医模式。二是完善和提升卫生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建立远程教学和远程会诊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向基层引导,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县级虚拟平台搭建,实现市级区域平台与县级卫生信息域平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三是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株洲县医疗联合体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派专家团队长期支援乡镇卫生院,建立绿色就转诊通道,形成利益共享的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强化慢病摸排和管理,加强考核指导力度,实现疾病的早排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源头减轻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调解作用,引导和支持群众首诊在基层、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同时,加大对公立医院运行成本控制和监管,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着力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二)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抓好健康档案管理、国家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和妇幼保健工作。二是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加强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三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健全各类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推进卫生应急物质市场化,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四是提升卫生行政和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严格实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运行程序,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
(三)继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和专科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市卫生人才“135”工程,启动实施第三批培养人员评选工作。着力为市级核心专家和领军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领衔带动作用。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实施村医本土化培养工程。二是继续推进株洲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株洲临床重点专科库管理办法,力争在我市培养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临床重点专科和知名专家队伍。三是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力争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厅立项资助。
(四)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方面。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改扩建、市三三一医院护理院、市二医院老门诊楼改扩建、市人民医院老年病院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培训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充分整合医疗资源,发挥资源共享作用,组建市诊断、市检验、市消毒供应和市洗涤“四个中心”。县域方面。启动茶陵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株洲县人民医院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全部建设工程。实施新一轮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