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个人总结

| 刘骏

合作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工作来说都至关重要,通过合作我们会更加团结。现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流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组讨论个人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2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一、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三、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在观看了相关书籍,观摩了许多小组合作课堂,并结合自己教学,对小组合作的一点总结和体会。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3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进一步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资料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过创设情境或提出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本事、学习本事、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能够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能够按不一样水平分组,在学习中教师供给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我的本事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要有必须难度,有必须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必须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资料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本事、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必须难度,但并不能所以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景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立刻聚在一齐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我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我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必须困难的学生供给了提高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资料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资料、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我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供给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样办。

教师经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提高,构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到达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我的眼睛去观察、用自我的语言去表达、用自我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齐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4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评价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靠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应对不一样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应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

所以,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应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能够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二、评价主要经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能够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进取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研究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终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所以,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资料。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一样实施情景,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一样专项评价量规表。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5

一、提出的背景

我县自20__年提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异常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构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而《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构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本事和合作精神。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主要指研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化分配指导,结合实际研究教师驾驭英语课堂的艺术和课堂组织形式,展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探讨,到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本事。经过课题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提高了实验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给我县英语教学供给一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本事,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我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根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主角,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仅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我做起来并不有效。经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经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县各中学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简便而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能够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梦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梦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能够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靠,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之后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提高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梦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四、研究目标及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就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进取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经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提高。具体表此刻: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有价值的依据及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听说课(对话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具体资料:

1.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何种情景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景,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一节课的教学资料为核心。

2.研究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处于相对自由,教师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这其中不乏一些“滥竽充数”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还要注重其多样性。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长期反复使用,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异常是应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学生。同样,我们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根据资料适时变换其形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所以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十分注重活动资料、形式的变换。这样能够使学生常有新鲜感,让学生心里总是惦记着下堂英语课。

3.研究合作学习中如何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我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进取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团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景,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趣味的奖励。经常性的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职责,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2.调查分析法: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供给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再实践、再发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构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个人自我简短总结最新十篇

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经典(七篇)

团队管理个人工作总结5篇

小学一年级个人总结范本十篇

学生学科个人总结5篇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报告5篇

中学新教师个人总结5篇

义工活动个人总结5篇

最新课改个人工作总结5篇

教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2022精选5篇

18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