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通常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移动医疗平台。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方舱医院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20__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着“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3日,我接到院党委命令,即将前往四平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声召唤,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战疫经历。
从接到集结命令到进驻方舱,只有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我和战友们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消杀和防护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习新版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尽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在物资采购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紧急集结的电话,令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各自家中前往驻地。在去往驻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即将远行的女儿。大脑定格在出门前女儿含泪的告别和久久不放的拥抱。但时间紧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为我背负的是院领导的信任和妇婴医院的荣誉。
4月8日凌晨,我们再次从驻地奔赴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长春市宽城区的276位新冠确诊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的力量,面对肆虐而来、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会胆怯、恐慌和无措。当看到患者提着简单的背包,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有序的进入病区,面对着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容不得我迟疑,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位医生要接诊近五十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联络方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湿透了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结束舱内工作,进入清洁区后,我们需要尽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病历,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让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接下来的几天,面对物资、药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剧增,最高时达到1200人,同时我们还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种情绪,一切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这里的每个医生都经历过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2小时;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疗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及时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跟进治疗措施,积极沟通、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我们的职责。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眼红肿,随后眼周围出现皮疹、水泡、破溃,患者情绪急躁焦虑。我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立即联系主任、专家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快速帮助联系外购药品,并送去自己的牛奶,水果,帮助他增加营养。我们在为患者安排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精心救治下,陆续迎来了患者的康复出院,当一批批患者满怀感激的向我们挥手告别,高高兴兴地登上接他们回家的大巴车时,一切的付出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功。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共同捍卫着人们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来方舱,为荣誉而战,白衣执甲,不虚此生。希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早日安全回家。愿春回燕归,山川无恙。
出征援沪
4月1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我接到援沪通知后,立刻安排好手头工作,并联系其他4名一道出征的同事领取防护物资。回家与家人简单地交待一番,便开始收拾行李。一通准备下来,已是晚上10点多,这时才想起女儿要我今晚陪陪她。推开房门,她已靠在床上睡着,心底顿时泛起一阵心酸与愧疚。
第二天上午,带着院领导的嘱托与期望,我们5人于11点来到高铁西站与大部队集合。作为一名党员,吉州区分队队长,重任在肩,我感到光荣且忐忑。
当天下午5点50分到达虹桥站。一下车,一大群“大白”早已等候在站,热情地招呼我们,帮助我们转运防疫物资及行李。一位大叔说到:“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是我们的恩人!”
坐上大巴驶离时,窗外的“大白”们列队整装,向我们敬礼致意。这一幕深深感动着我,身为井冈儿女,我要充分发扬井冈山精神,和上海人民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让这座城市重现往日的繁华与生机。
首进方舱
今天是援沪的第七天,也是爱都路保税区方舱开舱的第三天。我们接到通知,将作为第一批进入该方舱的医疗人员,队友们颇有几分奔赴战场的豪壮感。
进入方舱,换上防护服时,心里还是情不自禁地打起鼓来,倒不是害怕,主要是担心有限的人力无法安置好庞大的病人队伍。每个方舱配置不同,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万事开头难,只能临场应变了。
面对一车车的病人蜂拥而入,我立刻集中精力,调整好状态,做好分工。我和两名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其余人员分布到不同的楼层各个区域,做好病人的引导安置。因为方舱是刚建好开放,后方的安置难免有疏漏之处:物资发放混乱、水电故障、很多病人寻求医疗帮助……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我们只有不停地做好调整和安抚工作。
不知不觉到了交班时间,如果说舱内的工作好比战斗,那出舱脱防护服就像排雷,必须高度集中精力,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一不留神就会暴露导致感染。队友们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后顺利出舱。
回到酒店,一番消杀后已是凌晨2点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组长,我第一次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有太多的问题等待解决,于是起床将问题一一罗列,思考解决方案,不断修改工作流程,争取下一次进舱能更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一番思索下来,已是清晨,看着天边泛起的微光,仿佛看到胜利就在前方。
经过两天的紧张忙乱,工作渐渐步入正轨,队友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我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随时补位。每一次下班后,我们都会在大巴车上总结本次的不足,讨论下次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方舱战“疫”
日复一日地奔赴战斗中,不知不觉来沪已经十天。从最初登上大巴时的沉重紧张,到现在的从容镇定,记载了我们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
记得刚进舱那几天,面对庞大的病人队伍,接踵突发的状况,我的思绪就像一团乱麻。负面情绪的困扰曾让我陷入过短暂的抱怨和自我否定,但一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力量。我绝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做一面鲜红的旗帜,带领大家穿越黎明前的黑暗。
接下来,我迅速调整状态,理清思路。要管理好偌大方舱,仅仅依靠我们9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每次入舱,我在巡视每一层楼时,便组织该楼面的志愿者及党员反馈情况,以取得他们的协助。通过有效的沟通联系,病人的生活和医疗需求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他们的舱内生活变得规律有序。瞧,大妈们开始晨练了,大爷们遛弯了,同学们在护士站认真地学习……
当然,保障方舱的正常运行,仅仅依靠外援是不行的,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每个人必须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于是我根据个人特点,对楼层进行定人管理,制定出通用的工作流程和应知应会内容。经过几次磨合,队员各自的楼面管理做得越来越好,每次下班后,听着大家如数家珍地总结时,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除了人员能力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保障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天上班前,我会向上一班确认工作进度,并逐条查看工作群内消息,将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注意事项汇总,随后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初步的分工、优化流程、拟定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最后达到各楼面同质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
今天我们班负责950人的解离出舱及第三方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在吸取昨天办理解离出舱的经验教训后,我们调整策略按楼面组织出舱,大家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短短4小时,我们小组完成了852人份解离单的填写、742人上车出舱、210人次的核酸采集。下班后,脱去防护服,一身早已湿透的我们心中全是满满的成就感。
感恩遇见,让我们成为并肩战斗的伙伴,收获弥足珍贵的战友情;感谢困难,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成长提升。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打赢这场战斗,治好上海,让魔都重现往日的繁华,我们有信心!
我是普陀区军休所的一名军休干部,平时和老父亲住在一起,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3月以来,上海疫情持续蔓延,形势严峻,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务工作者,看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奋不顾身地投入这场抗疫之战,我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重操旧业”,和大家一起团结起来,打败疫情。
4月6日,当我看到所里发出通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招募退役军人抗疫医疗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当然,我也征得了老父亲的同意,他非常支持我再上战场,为保卫我们的城市做出贡献。
4月9日,得到正式被选上、马上要出发的消息后,我立刻收拾行李,整装待发。
4月10日,我们到达静安方舱医院开展支援服务。我领到的任务是在舱外做好进舱人员的辅助工作,如有需要就进舱开展心理慰藉。凭着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我觉得自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进入方舱开展工作的第一天,我们主要练习穿脱“大白”。方舱里的防护要求更高,穿、脱要一个多小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交叉感染。我对自己说,“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不能有任何闪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我进入方舱才更有意义。”
4月11日,是我们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二天。我们一行12人,以前都是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工作,大家互不相识。这次疫情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高效团结的整体。大家团结一心,工作积极抢着干,年轻的冲锋在前,一切行动听指挥。我是这批人中年龄最大的,大家都很照顾我,我也非常感动。我想着,要把我得到的关爱再传递出去,共同做好这次志愿工作。
早上7点,我们就要出发赶往医院,三顿饭都在医院吃。每天,我们会安排两个人和医院值班医生一起进舱,配合他们的工作,分发住院记录、开展心理辅导等。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了,一下子有5名战友进舱。上午,我主要帮忙为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协助进舱人员穿防护服、隔离衣等。下午,战友们一起开会汇总,梳理各个方面的流程,制定一些规范,以促进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晚上回宿舍的时间也不固定,忙到几点是几点。但我们始终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每天我们都抽空集中,一起学习,一起汇总,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我们这些支援方舱的军休干部也很关心,给予充分的物资保障,还给我们家中送去了蔬菜、鸡蛋和牛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支援方舱,虽然条件艰苦,但我的心情很愉悦,我为自己能加入第三批抗疫小分队感到自豪。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关注疫情的前线,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抗击疫情斗争进入攻坚战。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进行到了第五个,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治愈率在提升,死亡率在下降,大家对待疫情的态度也比之前的不以为然,到高度重视,丝毫不懈怠。这么多人的努力,让我们更加心痛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疫情攻坚,致敬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你们点赞。
一、勇敢,是你们职业操守的底线
疫情肆虐,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资源。保护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安全。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重患者,你们冲在前,忘记了自己也是易感人群。虽有防护服,但是内心对疫情评判,也是时刻放在心间。和死神较量、和时间赛跑,都忘记了自己也是普通一员。疫情前线,坚持着职业操守的底线,为了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我们看到了你们每个人的勇敢,为你们点赞。
二、执着,面对病毒决不手软
从感染到发作需要一段时间,每位病人来到你们面前,都是带着健康的渴望,与病毒作战。认真接收每一名病人,从检查到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一丝不苟。尤其是ICU病房,与死神作战,让每位病人生还,战胜死神,面对病毒的纠缠,决不手软,为你们点赞。
三、坚韧,给疫情攻坚争取时间
每个人都知道,这种病毒有极强的传染。我们的医护人员,明知山有虎,却又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偏向虎山行。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压的工作,给身心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难,每个人都拿出了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面对危险与困难,坚韧,为你们点赞。
四、乐观,让自己变得强悍
一边带领病人与病毒作战,一边还要让自己有足够的体能支撑高强度的疫情攻坚战。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心中那份对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让自己变得强悍。让病毒看到你们望而生畏,让患者看到你们就心安,让家人看到你们别心痛,让全国人民看到你们,别泪流满面。疫情攻坚战,让自己变得强悍,因为敌人不会轻易地退缩,只要你们足够强悍,才能有机会冲出防线,走向胜利的那一天。为你们点赞。
五、勇气,不放弃,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每个清晨的早晨,和患者一道迎接新的一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职业使命感,选择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选择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我们面对疫情的勇气,强大了自己,也安慰了哪些看着你们的感染者。鼓励每个人不放弃治疗,让这些患者看到你们的勇气就心安。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为你们点赞
疫情攻坚战,你们冲锋在前,鼓起必胜的号角,全国人们都在很你们站在统一战线,我们一起努力,加油!疫情攻坚,值此致敬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你们点赞。
员抗疫工作总结10
疫情来得突然,疫情来得迅猛。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是有那些美丽的模样浸湿着我们炙热的双眼,也触碰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更颤动着我们温暖的心灵。
靠着这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召唤,一批批无名英雄们选择逆风而行,把“小家”放在心里、把“大家”扛在肩上。有84岁高龄、两度与病毒作战的钟南山院士,是他的“疫”无反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信心,增进了斗志,在他的精确研判和分析下,病情正得到及时有效地抑制;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是他的“疫”无反顾让我们看到了即便自己身体状态不好,却毅然战斗在抗击疫情、救治病人最前线的那份担当和责任;有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火神山建筑工人们,是他们的“疫”无反顾让我们在这场与疫魔竞速的较量中取得最终胜利,让世界见证了“基建狂魔”式的中国速度。
“我们在救死扶伤这件事上可能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但是宣传防控知识、入村摸底排查,我们最适合不过了!”这就是基层党员在面对严峻疫情后的第一反应。他们冲锋在前,“疫”无反顾递交必胜“请战书”,入村入户开展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无论是“霸气喊话”“温柔劝返”这样“花式”的防疫措施,还是“地毯式”搜索、“网格化”排查这样“接地气”的防疫举措,体现的是“共赴时艰”的初心使命,绽放的是“我将无我”的信仰力量,凝聚的是战“疫”斗争的必胜决心。即便他们没有专业的隔离衣、救援服、“N95”,但却依然立志于守好家门口“最后一米”的疫情防线,“疫”无反顾地甘为“孺子牛”,让我们看到最美“守门人”的样子。
在网上,你肯定被这样的画面所感动:女护士的双手被消毒液、滑石粉伤得满是血口子;医生的鼻梁被护目镜、口罩磨得掉皮出血;无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在支援武汉的“请战书”上按下手印……这一幅幅令人心疼的画面,定格了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的诸多付出。他们加班加点、轮番作战、24小时待命,以满腔赤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中,誓言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他们用“坚守”为我们守一方平安,彰显了扶危渡厄的医者担当,也彰显了舍小我救大我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样子。
当然还有无数的华夏儿女们,即便“宅在家要长蘑菇了”也不出家门半步,人人不信谣不传谣,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抗击疫情,用爱与勇气直面困难,用信心与责任心共克时艰。我坚信,待春暖花开时,风是甜的,阳光是温暖的,万象更新,阴霾当愈,我们携手,繁花与共。
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激励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肆虐的肺炎疫情,全国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以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在职守和执着中大写着初心与使命。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组织部门也不断完善关爱措施,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无数逆行者行走在“刺激战场”的“春天里”。
充实“疫”线“生力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街道社区管控力量薄弱、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保障机关日常运转的情况下,组织机关人员下沉到街道社区,帮助做好基层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科学调配力量,合理做好分工,加强培训指导,确保下沉人员真正发挥作用。有序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敢战斗、善战斗、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上一线,参加人员排摸、值班巡查、设卡检查、留观人员管控服务等工作。落实在职党员到所在村(社区)报到制度,亮明身份,在居住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重用“疫”线“排头兵”。坚持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使用干部,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敢于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扎实工作、经受考验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程序经批准破格提拔或“火线提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突出的领导班子,在职级晋升中统筹职数上给予大力倾斜。对疫期表现突出且一贯表现较好的公务员,符合职级晋升条件的优先晋升职级。对疫期表现突出且一贯表现较好的医护人员等事业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职称或选用到领导岗位。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
表彰“疫”线“模范团”。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成效突出的领导班子,在年度考核中优先确定为“优秀”等次。对参加一线防控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单列核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指标,提高优秀比例。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按有关规定给予嘉奖、记功奖励,在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时,增加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专项名额。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危难关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用平凡之躯筑起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彰显了黄河儿女的精神风貌,在组织部门的政策激励下,在无数党员的无私奉献下,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战下,我们战“疫”必胜。
护士,我有点咳嗽不舒服,怎么办?
护士,我肚子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护士,我今天核酸结果出来了吗?
护士,我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这只是我每天在方舱工作的一个小场景。从4月7日至今,我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已整整一个月。从坚定奔赴到勠力同心,从矢志抗疫到曙光初现,大家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喜悦。
出发援“沪”
4月3日,接到援“沪”的紧急通知后,主动请战的我转头看了看正在熟睡的小宝,眼神中透露一丝犹豫。父母看出了我的担忧和不舍,立刻给出了一颗定心丸:“梅梅,你放心,家里有我们在,小宝我们会照顾好,你就安心地去上海支援,但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4月4日凌晨,我们抵达上海徐汇区。
4月5日,我们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学习最新版新冠疫情诊治方案,确保进入方舱医院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初入方舱
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和准备,4月7日凌晨,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开始方舱工作。
一进方舱,我们就接到预检分诊的电话通知,到方舱入口迎接86名新入院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由于刚接管N4舱的工作,操作系统、工作流程不够熟练的我们有些紧张、吃力,但仍然坚持在舱内工作了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直到把所有的诊疗工作都做完后顺利交接给下一个班次。
在方舱里,我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一会儿防护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一会儿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了,过了一会儿又被汗水浸湿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开玩笑地和方舱同事说:“这可是高级的方舱桑拿啊!”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我出舱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方舱纪事
(一)
我所在的N4舱是国际博览中心治愈率最高和出入量最多的一个舱,从4月6日开始收治了4000多名患者。
我在方舱内的工作岗位是主班,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而繁杂的事情,每次我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只要患者有需求,我都尽量满足,从不叫苦叫累。
每天都重复着接患者入舱,逐一进行健康预检、安置床位、登记入区、核对患者信息、询问疾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贴核酸检测条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跟进治疗方案,积极与患者沟通,到最后出院通知工勤人员进行终末消杀……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方舱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坚守。
(二)
为了让新入院患者尽快适应方舱环境,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耐心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她们的情绪,增强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我都会仔细告知他们方舱内的注意事项、手卫生的步骤、佩戴口罩的方法、采集核酸的注意事项和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并将患者对用餐的特殊要求记录下来进行交接。
(三)
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4月12日,方舱200多名患者康复出院,看到她们满心欢喜地离开,我的眼眶湿润了,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句话,“你们回家后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4月23日,我在方舱里为一个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小朋友采核酸后,她甜甜地对我说:“谢谢阿姨”,我心里倍感温暖,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并舱再战
5月5日下午,我们接到江西省援沪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通知,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的200多名患者转移至N1方舱,休舱不休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愿所有的方舱医院早日完成使命、关门大吉!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彼此携手,咬定目标,持续攻坚,疫霾终将散去,胜利就在前方。
香港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组建内地“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拟近期赴香港开展工作,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其中,“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由湖北省武汉市选派__名有“方舱医院”实战经验的专家,包括医院院长,院感、护理、建筑和设计专家。“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队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任务责任重大,团队高度重视此次任务,已经开了多次协调会。团队也希望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的“三个零”目标带到香港。“我们将把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也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万军说。
__人医疗队驰援香港 正进行技术再强化
本次受命支援香港抗疫的“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武昌方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永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公室主任成于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春英。支援队另两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信建筑设计总院第七设计院。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支援香港方舱支援队已随时待命出发,将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在__月____日,在国家卫健委主持下和香港医药健康局召开了视频会议,就武昌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__月____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收到消息,将被派往香港,支援香港建设方舱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由于武昌方舱医院于__月____日休舱,距现在已过去__个多月,为了重新进行思想动员,“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把武昌方舱医院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相关技术进行了再强化。“包括方舱医院的建设流程,如何进出,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等,我们都进行了集中学习,毕竟,武昌方舱医院都已经休舱__个多月了,有些东西要重新熟悉一下。并且,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细节想得周全一些,才能有备无患。”万军说。针对香港可能将方舱医院设立于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团队还拿到了场馆平面图进行研究。建筑设计方面专家将依据场馆情况进行排气通风管道改造以及三区两通道改造等。目前,团队除学习了香港的医疗规范制度,也把武汉抗疫经验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对抗击新冠疫情的技术要领进行了强化,并备齐了必要的防护物资。
这几天,万军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一直没有休息好。他于__月____日前往深圳参加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协调会,会议内容涉及香港方舱医院的规模、人员组成,以及筹建计划等。__月__日,他已搭乘火车返回武汉,并将与团队集结,等待出发命令。“我们现在还在等候国家卫健委最后的通知,具体由他们来协调,有了消息后,我们就会出发。”
万军同时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的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也体现了国家对武汉的方舱医院模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团队也感到备受振奋。
将把武汉方舱经验带到香港去争取实现“三个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的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第一个收治轻症新冠疫情患者、最后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____天时间里累计收治________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万军表示,这一次,他也希望能把“三个零”的目标带到香港。
万军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这次赴香港开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和香港医疗卫生界同仁一起,把方舱医院建设好,使它能够成为香港受感染患者的生命绿洲。一方面,要把“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在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方舱在救治新冠疫情患者的战役中是中国首创,体现了中国智慧,包括在实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冠疫情患者中都证明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武汉的方舱医院在后期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患者满意度越来越高。武汉的方舱医院已经形成一整套流程化、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可以向香港医卫界同仁进行分享。这一次,团队奖在遵守香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香港方舱医院建设进行专业支持和指导。包括场馆的设计、流程的规划、人员培训、患者诊疗方案等等,涵盖传染病或新冠疫情防治的整个流程的总体把控。
另一方面,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同时,要在具体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体现出来。“我们将按照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尽快控制香港疫情,让香港市民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万军表示,自己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疫情就是命令,疫情不等人,不能等到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再去做事情。方舱医院的建设也是一样,必须要在基本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尽早启动,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先把方舱医院运转起来,后期再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做调整。这几天,我们也密切留意着香港的疫情信息。”万军表示。
这一次,“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和当初在武汉建设方舱医院时有何不同?在万军看来,武汉方舱医院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经过总结经验和改进前期不足后,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作手册,如今在香港建设方舱医院,则可以在充分总结武汉方舱医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避免走弯路,从而形成较好的效果。同时,这一次和新冠疫情暴发时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内地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并且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已经积累出了很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