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来,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对接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和“四创四强”工程,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降成本、优服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县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开局良好、稳中有进”态势。
一、1-5月份我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5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9.3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0.5 %,首次超过全市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获得目标增幅和平均增幅两盏绿灯。累计实现规上销售产值215.1亿元,同比增长14.7%;累计产销率89.9%。98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0.15亿元,同比增长54.8%,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2.75亿元,同比增长76%。全部工业企业用电总量为44636.3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92%。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推进智能制造,构建产业新体系
1、加紧健全政策体系。结合我县工业强县战略部署,相继出台推进工作三年实施方案、2020年度推进计划、2025若干意见,每年安排2亿元工业扶持资金,突出在智能制造、强企强链、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扶持。通过政策宣讲团、象山报、企服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加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解读宣传,目前已推送相关信息400余条。召开工业.开放型经济风云榜颁奖典礼和对接“中国制造2025”暨工业强县工作推进会,全力营造工业强县氛围,累计发放涉企政策资料4000余份。
2、打造“6+1”产业体系。依托我县海洋资源临港岸线和现有产业优势,在保持传统工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时尚针织休闲服装、汽模配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大平台应用为主的智能经济,以信息经济串联六大产业,努力打造形成一体化的“6+1”产业体系。重点将新能源及海工装备、汽车轻量化部件、智能电网、高端基础件、海洋生物制品、医疗保健设备及器械、新型功能材料等七大细分行业作为“6+1”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3、聚焦智能制造发展。加大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县七大细分行业的技改项目提高补助力度,智能制造项目按设备投入的10%、软性投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工业强基”和县七大细分行业的项目按设备投入的8%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通过举办智能制造大讲堂,为企业解读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大力推广普及智能制造。下达2020年度第二批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000.8万元,其中“机器换人”项目6个,补助205.7万元。
(二)加快谋划培育,增强发展新动能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以传统针织产业为突破口,通过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象山时尚基地引进时尚元素和县外投资基金,在爵溪街道建设“华东针织品集散中心”,已经签约总投资1亿元。推进西周小微企业集聚区、海泰小微创业基地等项目的标准厂房建设,全年力争完成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目标。1-5月份,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高于全县规上平均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9.9%,高端装备实现增加值22.99亿元,同比增长13.1%。
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根据全年工业投资目标,1-5月份排摸上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8个,落实专人统计分析。加快项目跟踪推进,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编制汇总表,随时跟进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推行工业投资项目承诺审批制,由“先批后建”为“边建边批”、“先建后验”,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动建。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业线干部,“一对一”全日制常态化开展项目蹲点工作,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1-5月,完成华众塑料等7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11.1万平方米。
3、狠抓企业梯队培育。坚持把企业梯队培育作为工业强县建设的着力点,大力推进 “小升规”、市高成长、单项(隐形)冠军等培育工程,截止目前,我县入库企业数34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企业21家,其中有1家为新上规企业(象山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上报枫康生物等4家企业为市小升规创业之星。建立专精特新数据库,全年目标入库200家。15家企业申报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十位项目,合力模具等企业申报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7家企业申报市高成长企业,11家企业与盛景网联公司签订上市合作协议。
(三)深化两化融合,营造发展新生态
1、加强创新驱动。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上半年继橙者联盟大学生岗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宁工云朵书记科学实验室、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合作平台已经搭建。引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下达2020年6个通过项目补助资金141.6万元。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帮助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规范融合过程,目前全县已有华翔特雷姆、申菱电梯等5家企业实施贯标行动。组织启鑫新能源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县拥有华翔电子等5家技术中心。
2、推进信息经济。推进光网城市建设,1-5月份,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家运营商以及铁塔公司总投资1亿元用于基础网络设施和4G(+)的网络覆盖。开展县域特色的智慧城市试点工程,重点跟进智慧水务、智慧旅游以及石浦智慧小镇等应用试点,加快市民卡工程落地实施,协同交通局全力推进公交IC卡机具改造。通信产业开始布局,新引进“海联网”和蓝洞物联2家企业,分别加快满足海上捕捞和海上作业人员的通信需求和转向高压线路的载波通信。1-5月份,全县软件企业的总产值超过17460万元,同比增长20%。
3、促进市场融合。利用各类合作机会,帮助企业构建市场营销平台,为企业多渠道拓展国内市场创造条件,组织参加模具展、青洽会等展会,扩大企业在国内各细分领域的知名度。切实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3家工业企业产品被列入宁波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优质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深化山海协作工程,排摸落实8000万元产业合作项目。实施“电商换市”,对县内有需要的企业进行走访排摸登记。加快军民融合,排摸上报东红船厂、博大船厂、盛洋电子等8家企业上报《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四)推进节能降耗,提升发展新水平
1、加强专项对标整治。牵头开展以以无照无证、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设施为整治重点的“低小散”问题企业整治,积极掌握安全生产或环境保护不达标问题,累计排摸确认“四无”企业133家,其中整治提升27家。配合做好 “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正式出台《象山县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内部和工业小作坊的污水管网排查计划方案》,确定排查范围、主体与方式、期限要求等内容,截止目前,定塘镇、晓塘乡等6个乡镇已率先完成普查工作,共计排查企业70余家。
2、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按照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目标任务,联合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等部门研究出台《推进全县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工作若干补充意见》,对鱼粉厂锅炉补贴与保留锅炉条件设置作了明确规定。1-5月份共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41台,发放2020年度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补助资金767.5万元。推动落后电机更新工作,更新注塑机伺服电机30余台,主要集中在西周镇。
3、加快节能改造管理。加强项目用能评估和审查,截止目前,对东顺电子新增年产3500万片电器电子元件扩建等9个项目开展节能审查,预计项目竣工达产后,年可新增工业总产值10.46亿元,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和能效对标,目前县级监察的6家企业已完成自查工作,下一步由专业中介机构负责对监察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和耗能设备能效检测。
(五)狠抓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新活力
1、全面治理低效企业。在去年出台《象山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基础上,增加R&D投入等指标内容,目前除部分规下企业税收、环保排污等数据不齐外,其他数据共计1096家企业已全部到位。加快特困企业处置,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分类完成处置特困企业11家,盘活土地面积268.25亩、资产4.96亿元,化解银行不良资产2.57亿元,安置职工1560人。
2、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下发第二批稳增促调资金3450万元,惠及3900家企业,目前已完成公示。开展行业安全讲座和实操培训、企业财务与金融、卓越中层执行力和拟上市企业等培训4场,累计受益人数600余人,切实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上报计划实施管理咨询创新企业达25家。
3、深化服务创新改革。发挥企服科作用,完善企服中心难题流转和企服责任人制度,调整企业责任人后,我县共有企业服务领导465人,企业服务责任人429人,联系企业720家,累计登陆企服云近400次。推进县“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赴企业一线开展要素保障、融资担保等问题与困难收集与解决,1-5月收集涉及融资、税收、人才难题等26个,解决25个。加快“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承办普思拓金属科技等4家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联办审批,受理“零土地”技改项目备案26个,41项审核转报事项由承诺件转为即办件。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稳定增长。一是加强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的预警和监测,对照规上产值增长8%、增加值增长7%的目标任务,每月分解制定生产计划,督促各辖区单位挖潜增效。二是抓好增量支撑。重点加强亿元以上企业、抓好去年77家新上规企业的运行监测,排摸近期有望投产的新项目(含税源型项目),及时指导各镇乡(街道)帮助企业纳入规上企业目录,确保“全年红”。三是加强企业帮困解难。以“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和“双带双走”精准服务企业活动为契机,开展涉企服务月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工业投资需求,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
(二)推进“2025”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兑现。贯穿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整个宣讲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培训班、媒体宣传等途径广泛宣传“中国制造2025”方案、意见等。二是积极对接项目资金。全面分析和筛选全县企业和项目,积极申报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的评选,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开展企业梯队培育专项资金兑现落实,增强企业对政策获得感,激发持续投资与发展热情。三是推进智能信息经济。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等项目的扶持,加快推进乐惠过程装备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5个。落实企业上云,通过现场宣讲会等形式营造声势,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企业上云管控平台,将所有需要政策补助的企业,都纳入云平台进行管理和监测。
(三)加大有效投资。一是强化项目谋划招商。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设,将“6+1”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完成我局全年招商目标任务。细化深化重点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促成西周等小微企业集聚区年底顺利建成,加快爵溪印花园、石浦水产园区特色产业园申报。二是强化项目服务管理。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加快重大项目推进,确保普思拓金属等项目投产,力促日星三期等项目动建,加快航天智慧科技城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开开集团大型机械加工、中车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力争今年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含续建新建)、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69亿元。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加强县内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组织企业申报智能制造、工业强基、“机器换人”、重点设备补助等技术改造项目努力为企业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普及培训,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
(四)加强树标扶优。一是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扎实开展“小升规”、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等培育工程,发展华翔、天安等企业的总部经济,引导企业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研发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做好新生代企业家、工业乡镇长和十九大与“一带一路”等专题培训。加强管理咨询创新工作,出台管理咨询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成立管理咨询创新项目验收专家组,申报市级项目不少于6家,并组织企业赴杭州参观西子奥迪斯电梯和九阳豆浆机2家公司,提高管理创新意识和水平。三是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完成综合效益评价工作,通过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进行权重分析,做好A类企业名单公示,在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对企业开展深化限制,促使企业提高效能;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分类处置特困企业,建立健全市场化退出长效机制。
(五)坚持节能降耗。一是推进节能项目实施。密切关注节能重点项目、清洁生产等工作,注重变频技术、锅炉节能、染色机淘汰更新等节能改造项目,力争全年组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10个,节能改造项目50个以上,节省标煤2万吨以上。二是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做好锅炉淘汰改造收尾工作,倒排时间节点,每月对比镇乡淘汰进度,汇总了解淘汰工作中存在问题与难点,完成全年淘汰100台的目标任务。三是推进专项整治。推进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四无四违”、“低小散”等专项整治,明确县环保局等部门、镇乡(街道)职责,建立联动机制,督促其做好本辖区企业进行内部管网截污和雨污分流及向排水主管部门申请工作。推进大徐小熔炼、爵溪小印花等区域整治工作,做好去产能促集聚。
(六)深化精准服务。一是加强市场合作。继续抓好以接轨上海为重点的振兴东北、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内容的国内合作服务,做好“山海协作”工程工作和参与衢州产业资源合作工作。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组织参加宁波服博会、宁波智博会、宁波周等各类合作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知名度。继续实施“电商换市”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参加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四期,争取规上企业电商培训普及率达到100%,受益专业电商人员300人次。二是开展一线服务。发挥工业强县例会制度、县工强办作用,完善涉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部门组成的企服小分队加快现场解决涉企问题。完善企服中心平台,将重难点企业服务直通车开到一线,解决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深化降本减负工作,继续做好稳增促调专项资金发放工作,加快企业名单查漏补缺与申报。三是加快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企业减负、“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三测合一”、便企利企、融资担保等改革事项,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激发企业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