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书心得

| cwl2

我是一位农村妇女,在种地之余却怀抱文学梦。这些年,我坚持不断地写作、读书,依靠文字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且坚持到至今。

我今年已经53岁了,可是对文字的爱却越来越炽热。我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由于父母多病,初中还没上完就辍学了,14岁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常年奔波于农田间,可对读书仍抱有一丝幻想。22岁嫁做人妇,在粗粝的生活中,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公婆藐视下,我没有感受过一丝快乐,但心中始终有一个文学梦想在支撑着我努力前行。

也许,当初仅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被人尊重的耻辱,我开始尝试着将情感寄托于文字,每逢心里有所触动,便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不间断。十多年来,我已记录了大约几十本的心灵文字。也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文字书写和表达能力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

以前孩子小,农活重,既要起早贪黑地种好庄稼,又要操持一家人的衣食起居,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只能把这个文学梦想当成一种奢望去追求。现在我的小女儿已经跨入大学校园,不用再操心孩子们的事,我可以静下心来完成我的文学梦想。

作为一位农民,最熟悉的莫过于身边的农民,我的写作素材也主要来自农村。当我看到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要举办《梁家河》读书分享会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是一定要参加,没有谁比我更能代表农民的心声了。

相关阅读: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读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个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这段话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也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的岁月里,从没忘记寻求知识。正因为他平时对知识的点滴积累,才造就了他今天的伟大成就。

我不由得想起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放学回家还能借着石桌石凳来读书写字,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虽然我没有读完初中,但走向社会后我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尽管买不起书,可以到处去借书,读书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意志,如果不是我日积月累寻求知识,也不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总之,无论在任何年代,唯有读书,才有出路。

《梁家河》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论信念。其中,“我就是一个农民”章节里提到: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怎么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习近平说:“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正是他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才能时时刻刻把农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情怀。对此,作为农民,我是非常感激的,也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苦,要牢记今日的甜。

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四十多年过去,他还依旧记着他们的小名,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惦记着老百姓,惦记着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一群泥腿子。

由此,我也想到了身边那些一直帮助我、充满正能量的亲人、朋友、文友们。我的丈夫,支持我的文学梦想,让我能安心地做自己的文学梦、读书梦;我的一些亲人,虽然因为世俗观念曾经鄙视过我甚至小瞧过我,但那些还是因为旧观念的影响,随着新时代新思想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他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我身边的朋友和文友,从生活和写作读书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从一个视野狭隘、心胸不够开阔、有着小农意识的农民一步步走到现在,他们不断鼓励我要走出舞阳、走出漯河、走出河南,不要局限于小圈子里,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隐形翅膀。

文学创作的道路很长、很艰苦,受生活环境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我的作品也存在很多不足,有时候,我会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通过读这本纪实文学,我意外地学到了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我在想,也许,以后我的写作方向要往这方面发展一下,写作思路也应该调整改变了。

《梁家河》读书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