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北方地区

| 锦伟

最近高温天气又再次卷土重来。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温来袭北方地区,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温来袭北方地区

北方热过南方的原因

一是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控制,影响时间较长;

二是在高压脊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

三是目前正值夏至节气前后,白昼时间长,长时间的日照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出现和维持;

四是在华北、黄淮等地,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小,这些都有利于气温升高。

高温天气为什么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高温还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温度就会普遍比郊区的温度要高,生活在农村的人,每天都可以吹吹凉风,看看日落和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每天都想呆在家里面吹空调和风扇,因为出门温度太高,尽管天气看起来不热,但是闷热的气流却让人难以忍受。这是因为城市的建筑特别多,而且车辆很多,释放的尾气也多,而绿色植被相对而言来说特别少,就造成了这种高温环境。

高温天气的危害‍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天气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还会危及国家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应对高温天气的方法

(一)多喝水夏季缺水,会使体温升高,容易中暑。为防中暑,人们需要随时喝水。那么,应该如何喝水才是科学的呢?1、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2、喝水不能是碳酸饮料;3、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4、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5、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二)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夏天穿宽松柔软的衣服有助于排汗,散热。

(三)防晒最好待在舒适的环境里,防止温度太高。

(四)身体降温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五)如果中暑了怎么办其救护办法为: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

盛夏季节, 北京、天津、 济南、 郑州、 西安、 石家庄、 上海、 重庆、 福州、 长沙、 南昌、 杭州、 武汉、 南京、合肥等地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是中国夏季热浪袭击的重灾区。 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一般年份都会出现20~30天的高温天气,梅雨期短的年份高温日数可超过40天。近50多年全国平均高温日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高温日数减少,80年代初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 趋势。西北、华北高温日数存在线性增加的趋势,其中 华北地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

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 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 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高温加剧了 土壤水分 蒸发和作物 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 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5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