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实习总结 > 毕业实习总结 >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 cwl2

老师常说,考古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看来这不仅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还体现在,渺小的我们有限的力量,终究难以琢磨透彻千百年前古人的心思。12 月中旬之后,田野工作基本结束,大家都纷纷转入了室内。但忙碌的老师们依旧穿梭于田野和室内之间,带着技工师傅们一起坚持不懈地对遗迹性质进行着判断。有时回田野中再度确认遗迹现象时,看到老师们坐在地里,看着眼前连成片的探方,商讨着它们的性质时,我突然间感到了考古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只为了探寻清楚历史的真相。这是多么充满热忱的赤子之心。

周原是我考古实习的第一个工地,在此之前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我,接触的文物大多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中,静静的立在聚光灯下,依靠花样繁多的辅助展品,试图向世人诉说自己背后的故事。而这次工地的实习,让我在它们被使用过,生活过的地方,在时间和泥土下,感受了他们最初的面貌。印象最深的是在 F2 的灶中清理出那件鬲的时候,周围的泥土仿佛在清理出它的那一刻有了生命,两三千年前有一户人家,在灶台边忙忙碌碌,它躺在那里,仿佛沉睡了千年,等待我们将它唤醒。

在周原发掘数月,也不免开始有了“思古之幽情”,看到破碎的瓦片、扰动的夯土不仅也感叹古人何曾想过他们的万千宫室都作了土,或许他们还在幻想着王权富贵子子孙孙永所用,可是经历了千年的变迁,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寂静的村庄,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某些西周贵族尚且经不住岁月洗礼,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普通人恐怕更是如此。若干年后我们也一样消失于这个世上,不过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地生命中给世界留下一点亮色,也不辜负我们来着世界一遭。 看着这一千八百多页的报告,本来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来“千言万语”的后记,一定要记录实习的点点滴滴,一定要吐槽工地的酸甜苦辣,一定要抱怨修改报告工程浩大,但却一直删删改改,数次清零,不知道从何说起。所有周原实习的辛苦似乎一扫而光,只留下美好 静静回忆。说实话,在此时我内心没有波澜壮阔,因为我觉得周原的生活非常使人静心,值得花更多地时间去思考和回味。

在周原,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耕耘来翻阅这本无字地书,同时也将自己谱写进70多年周原考古的书册之中。穿梭其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自我代入的幻影,而是真实的站立着的实体。我们在周原的里散发出的主人翁意识和周原给我们的强烈归属感,都源于这一份可感可知、与我有关、与有荣焉的“真实”。

周原,在千年之前,于中国人而言是孕育、创造了中国人的理想——理想的治国方式、理想的伦理道德皆脱胎于这片膴膴土地;在今日,于我而言,周原是一次非常理想、几近完美的实习;在未来,于考古人而言,周原是薪火相传要为之奋斗的理想。理想程度颇高的周原、周原所蕴含的理想,将因世代相承而永恒。

我们应该向这些保护文物、保护历史古迹的老乡们致敬。从朝夕相处的民工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和对考古文博事业的支持。很多老乡都为周原的历史文化而自豪。在我自己家乡那里,亲戚们对考古所知甚少,甚至存在严重的误解。但是在周原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如果考古学自己不给大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又何来理解与支持。考古需要主动走向大众,展现最新成果,而不是原地等待。

也曾认真的思考,田野考古实习给予了我的是什么呢?是贯穿始终的严谨学术思想,是烈日下挥汗如雨而从不抱怨的坚毅品格,是室内整理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是在赶制出报告那一刻大家脸上开心的笑容。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群人,这样单纯的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共同的努力着,田野实习,给予我的最重要的或许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洗礼,让我在这场洗礼中历练和成长。在这场历练之中,让笔者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见识了考古工作者身上许许多多可贵的品质,在这远离繁华的小村庄里,远离喧嚣,让笔者懂得了要始终以一种谦逊的、平静的心去尊重学习,尊重生活。

美好的终究不会逝去,我会将其永远的留在记忆里!

这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每一位田野工作者对待每一个判断都必须负责任,对待每一个遗迹的发掘都必须秉持着严谨科学的理念,对待每一个遗址都必须怀抱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here.有许多东西,许多前人留下的印记都在静静等待与我们跨越千年的会面,而我们在挖到生土之前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铲下去会遇见什么,总是在紧张而充满希望地期盼着,那常常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会面。

岐怀渭抱,周原是每一名考古人心向往之的圣地,礼乐教化,周原是天下中华儿女根与魂的故乡,这段实习经历注定在我心中留下终生的记忆。

的确,田野考古实习对人的耐力、抗压能力及体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在室内整理阶段感觉尤其明显。第一次尝试连续十几天的高强度工作,第一次类型学分析失败,整理自己材料时发现前期田野工作的巨大漏洞,最后一天硬盘被自己摔坏的心理崩溃等等,时刻都在考验,时刻都需要我们极速成长。这种生活带来的碰撞与冲击反而让人真切强烈地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是大学生活的舒适圈所不能给予的。

现在想来,一波三折的发掘经历真是令人回味无穷,而实习过程中经历的失望和惊喜又何尝不是缩小版的人生常态。老师们常说,“考古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想,这种充满未知、永葆热情的工作和生活,才真正有着永续的魅力。

在象牙塔内独坐书斋终归是纸上谈兵,场景从繁华喧嚣的北京城变换到只有麦田犬吠相伴的召陈村,从教室图书馆转移到田间地头和整理间,从埋首书本间到俯身灰坑墓葬上,我们对于考古的认识才算完整。

在我看来,考古是最充满人情味的学科,我们不仅要熟知过去,更要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尝尽其中酸甜苦辣,感受其中冷暖交替,只凭借某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考古是最需要团结协作的学科,所有人一起砥砺奋进,共同前进。这在我看来是考古鲜活的血肉所在,大家一起为这门学科添砖加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然,若要评价在周原实习的生活,我定要说是三分艰苦+七分温暖。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大集体中,虽然会有焦虑不安,也会有枯燥乏味,但是这样的集体却更容易放大每一份小确幸和小温暖,让我们时刻感受到我们是被关爱着的。

在发掘期间内,我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日子。我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在中国大陆上亲手发掘中国古代遗址与遗物,感觉我的每一瞬间都是无价的了。

考古学已经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许多新的科技方法运用到田野考古的工作中去,无论是现场测绘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现场文物保护技术等方面的运用,都使得考古现场记录、提取信息变得简便。在这次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田野考古的技术与方法,也学习了新技术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运用。考古样品怎么去取,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阐释样品背后的价值。我想这是我在周原半年期间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日后进一步研究、思考的方向。

在发掘墓葬时,虽然尽力全面记录信息、尽可能多地采集样品,但还是有太多的信息敌不过几千年时光的流逝,化作岁月的一缕轻烟、一声叹息,在我们再次打开墓室前就已消散,连残存的疑似织物也在极短的时间就氧化暗淡,可能只有作为发掘者的我们才知晓它曾经的模样。鲜活的生命也仅剩扰乱的骨骼与腐朽的骨渣,不知其生前是何人,幼年如何长大成人,成年后家庭与生计如何,老年后又是出于何种原因采用这种葬俗葬式……曾经与自己并无区别的生命、几十年人生历程、喜怒哀乐,如今仅仅浓缩成几立方米的实物,还原不足万分之一的情况,让人无力,也让人遐想。

我们学生尽管在周原时幸不得挤出每一分秒去学习和吸收周原的知识, 但始终如盲人摸象一般。正正在认识周原过去的发掘历史,我更深深明白了考古工作不可能由一个或数个人来完成, 是要一代又一代人投放数以千继的人力物力,在考古工地中一块陶片、一颗小珠地采集, 才可以构建成现在我们从课本上学习的历史, 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

如果说在整个考古实习阶段,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种饮料是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樱桃味的可乐,如同黑暗料理一般的可乐,也是我第一次品尝到樱桃味的可乐,当然,这就不得不提我们墓葬组的故事。墓葬组是在整理的后半阶段,老师们成立的专门负责本次田野发掘的四十多座墓葬的一个小组,由十一个人组成,以本科生为主,我非常有幸作为墓组的一个成员,来和你们分享属于我们墓组的故事。作为一个独立于三界之外的小组,我们每天都在12点之后才会回去,我们有很多完整的陶器,有许多蚌器、玉器、石器,当然也有许多陶片,我们负责墓葬陶器的分期排队,我们负责所有墓葬材料的汇总,当然我们日常的工作还有很多,但这都不是最有趣的事,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我们墓组的成员,每天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会遇到下雪天跑出去打雪仗,会因为刘老师和徐老师要提前离开而默默流泪,会买各种各样吃的东西堆地上,会在中午的时候一起吃泡面……但也要感谢我们墓组的每一位成员,给整个实习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最感谢的莫过于我们墓组的然哥----北京考古研究所的魏然大哥,樱桃味可乐的源头,还有我歌哥——何晓歌师姐,历史系的研究生,以及每一位墓组的成员,想念我们墓组的所有人。

回到北京后种种的不适应暗示着我,我早已习惯了周原的生活。每当想起四个月的实习经历,不知不觉间便已热泪盈眶。想念在周原小村庄里享受的纯粹与美好:想念那些迎着朝霞上工又身披夕阳归来的上工时光,想念加班至凌晨三点半收获的静谧星空,想念墓葬组整理间内大家为了共同目标而并肩奋斗的身影,想念与老师同学们共度的中秋、新年,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我们虽已离开,却仍心系周原,部分遗迹现象还没完全弄清、仍有新的遗迹待我们继续发掘,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必会亲眼见证周原梦的实现,而这段珍贵的实习经历也将永远在回忆中闪闪发光。

在周原的这段日子里,笔者始终被一群可爱的人感染着,这些可爱的人就如同一道美妙的风景,若是不走上这条路便不会看到。这些可爱的人,有师长,有同学,有业界前辈,亦有普通农民,他们都是无论多久以后回想仍会使人会心一笑的温暖存在。

如果要说从这些可爱的人身上得到了什么,笔者可以言之不尽。知识与经验自不必说,每日与我们同吃同住的老师们,已是学富五车、胸怀瀚墨的业内泰斗,更何况这数月之中来往学者专家无数,经过此段时间日日的知识浸润,白丁如学生就算没有一把刷子也能学到半把了。而那数不完的生活中的点滴,聚积起来亦成了怀念的海洋,包括生病在医院时老师们的关怀,包括在整理间待到凌晨两点半时徐天进老师突然走进来的问候,包括与高小龙师傅随口说过一句腰疼第二天就送到手上的膏药,包括大爷大妈每天带来的苹果和梨,甚至包括洗碗时不好意思让老师递洗洁精却听到他说“要什么你就直说嘛”,就这么小小的一句话。如此丰厚的收获和回忆,如何能囿于数张白纸?可若要择其要,笔者想说:从这些人身上,笔者学会了如何为“人”。

1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