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与收获

| 新华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1

作为一名受训的同学,我想说,这样的入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次培训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一个成语,学海无涯。也印证了一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要问这次培训带给我的具体感受是什么,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要理解核心价值观并不困难,即企业文化中的精髓。我知道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成都的大学生就业实习启动仪式上,易拉宝上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刚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我仅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

但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我明确了“正德厚生”意即“责任”,“臻于至善” 意即“卓越”。客观得评价,我认为中国移动的确在履行着社会公民的责任,也在一直不断得超越,超越对手,更多的是自己,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举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一是今年我参加了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微笑重现计划,深切体验到了移动公司对地震中受灾民众,尤其是儿童的关怀与帮助;二是作为一名动感地带用户,能切身体验到它更新的快速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周到,记得刚进校时使用的是基本套餐,不长的时间,网聊套餐、音乐套餐相继推出。另外,作为学生来讲,通讯的便捷与资费的高低是最受关注的,为此,移动将原来的小班精英网拓展成为校园精英网。同时,飞信的问世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这种知识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在课堂上、课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二是在课堂外、在学生社团中学到的社会知识。

我就举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吧。比如,铁老师为我们讲《法律常识》,他为我们讲的主要是合同的相关知识。其中,合同签订这部分中的要约、要约邀请以及承诺。我记得在必修课《经济法》中是学到过的,当时觉得比较难理解,但是第二次学习,就变得容易很多。又如,喻梅老师的《管理沟通》,我曾在学生社团干部培训中听过人文院陈老师的《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若将两人进行比较,各有特点。另外,中国管理教育主讲师余世维先生也有关于有效沟通的视频,这足以证明沟通的重要性。对我自身而言,我的沟通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会如何运用技巧,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

既然课本上的知识这么有用,作为学生的我现阶段就应该认真学习。但是,有一点也必须明确,那就是课本上的知识不是万能的。作为社会成员,每个公司都会有自身个性化的部分,比如财务管理方面。当黄英老师为我们做《财务基础知识》的培训时,我还暗自欢喜,因为学过会计基础知识以及财务成本管理,我猜这课程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可是当她打开她的课件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sox内部控制、boss系统等都是未曾接触的,学起来也很艰涩。这不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海无涯。我应抓住这次实习的机遇,多学一些课本上有但社会色彩更浓郁的知识。

第三,参与式的培训学习。

第一天的培训中,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喻梅老师的课程,不仅是因为她的课很受用,同时也是因为她采取了互动式的培训,即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许多交流。

但是,当黄艳老师的课程结束后,我想说,我更喜欢这样的培训。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参与式培训能让培训学员能以团队的形式出现,能充分体验到teamwork的重要性。二是我当了一回助教,即为主讲老师当“秘书”,期间收获良多。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参与式培训是在今年的端午,期间我参加了雅安市红十字志愿者能力培训。那次培训,我在参与式的过程中学习了志愿者精神、团队式工作方法等内容,真的很难忘。

上次的能力培训我是小组的小队长,是一名参与者,但这次,我是一个旁观者。作为助教,要做的比别人更多,除了学习,还要协助老师做各项工作。通过体验当助教,我感触很多,即要懂得察言观色,以此当好主讲老师的另一只手。坦诚地讲,我的助教旅程并不成功,原因有与老师前期沟通较少,但更多的是自身的能力不够。另外一点收获是,当我把我一个人想到的分析问题的观点与四个团队中任一一个团队的观点比较时,我发现了自己的遗漏与不足,这更应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因为参与式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我比较喜欢。

我深信,在中国移动广元分公司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我还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会努力的。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2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让我在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3、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

5、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如offfice2014、“windows画图”、格式化工厂等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7、学会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8、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9、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

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平时不学习,用时徒伤悲”我们要记住:学习,学习,再学习!还要记住: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为以后更好的搞好教学打下了基础。并且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3

我们学校开展微课的学习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于微课我经历了一个困惑、尝试、了解、应用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微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程”可以称之为典型的“课例片段”。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称为“微型课堂”。 “微课程”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所以微课的鲜明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问题集中,主题突出,

3、“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程”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二、使用PPT的自制微课程

行的一次尝试。

首先选定知识点:“抓住特点写景物”;制作PPT,自动播放;用手机录制微课。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出现了不少错误:1、上传电脑后,格式打不开,转换格式才打开。2、选择内容偏多,有8分多钟。3、拿着手机录制,图像晃动。可以说第一次失败了。

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反思原因,找出不足,利用电脑上的录课软件进行了第二次制作。终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活动,感到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自己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第一次制作微课,是刚刚了解了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带着好奇的心里独自进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分享在微信、QQ上,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有利于扶优抚差的落实。

虽然尝试了微课的初步制作,但只是简单地操作,做到绘声绘色、动静交融,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究。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使微课正真成为突破重难点,传播知识点的有效手段之一。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4

今天,我参加了由王振龙教研员组织的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培训会议。在会议上,观看了由刘肖肖等三位老师执教的三节公开课,让我对阅读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及认识。同时听取了董晓梅、代瑞老师外出学习的报告,感受颇深。

首先,我想谈一下这三节公开课。这三位老师能够执教公开课,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她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比较强,能够熟练地掌控课堂,引领学生在各个活动中学习,逐渐地掌握运用知识。她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非常科学、合理,由课前的热身活动,到呈现所学知识,再到各个操练活动,到最后的运用拓展,及德育渗透,环环相扣,衔接紧密,使整节课一气呵成,流利顺畅。这与她们课前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她们还都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歌曲的调子,进行编唱歌曲歌谣;设计各种游戏(如抢座位、做动作等)来操练,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玩玩做做中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她们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理念都是非常棒的,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其次,董晓梅老师作的报告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她谈到关于课程理念的变化,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2010版本的课程标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及人文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作用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要突出这一理念,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单纯背诵知识,而是创设环境让他们运用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同时,我们要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不能仅仅交给学生外国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一些传统的文化。董晓梅老师还提到了教材,教材并不是圣经,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教材,多开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代瑞老师则从我们教师的角度进行了报告。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住英语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活动为基础。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有效教学到优效教育。我们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不断学习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及理念,总结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最后王振龙主任对三节课进行了简短的评价,提出阅读课应该课堂气氛相对安静,学生思维相对活跃。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尽量使自己的课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同时告诉了我们这个学期英语教研活动安排,鼓励我们大胆参加,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阅读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紧紧抓住课程标准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体现英语的工具性及人文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5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教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周都要面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下面就我的心得体会谈以下两点:

一、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今教育的目标,必须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预测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适应未来,适应新世纪,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我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帮我树立了全新的理念,激发了我上体育课的兴趣。

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体育教学领域的独特见解。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二、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加强自身体育素养和修养,加强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许多名师教学风格,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有共同特点: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不采取粗暴的方式去指责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帮助寻找原因,提供具体指导,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开朗,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对探索学生体育特征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方面下工夫。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获益非浅,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也让我真正地明白了体育教育的真谛,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见识,增长了知识,让我看到了一个体育教育者应具有的素质。俗语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我如醍醐灌顶,真好比一场及时雨,是我再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6

5月25日,我很荣幸参加了谈固小学青年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但是使我对教师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我很感谢校领导能够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学经历,但我在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技巧等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我们新来的老师非常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郭校长等多位领导精心准备了这次培训的内容,新教师培训心得从各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尤其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郭校长提出:新教师要尽快做到“入格”,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端正态度,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学习。这点我感受颇深:到现在为止我在谈固小学这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快一年了,刚踏入这个集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触,这种心理很快离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力量。每位领导、每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爱岗敬业,爱校爱教爱生,都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他们的这种责任心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为我们的大集体增光,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彩。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和动力,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那种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的新教师培训,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虽然青年教师的培训现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的影响仍在延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1.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后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教师培训心得范文2.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张杨主任、马丽君老师、朱勤花老师等等)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3.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课,进而喜欢听我的指导。这就要求我的个人魅力要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4.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把它们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把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去。

面对新的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谈固小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7

通过四天的学习,深入的学习了筛选、高级筛选、排序等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而且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E_CEL宏的巨大功能,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前还真不知道E_cel还有这个强大的功能,本来以为E_cel也就是能处理点小数据,看来以前确实是自己认识太浅薄了。

要想学好e_cel,首先要有一颗坚毅的心,有恒心,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坎坷是避免不了的,但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另外我深深地发现,如果你学了一样东西,而不去使用它的话,那不用多久就会被遗忘。

e_cel培训心得体会四:E_CEL培训心得体会(904字)

8月27日,中心人事教育处组织了“E_cel在管理中的高级应用”课程培训。有幸参与其中,自认为收获颇丰,总结一个观点、三点认识、一条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个观点:

“世界是数字的,也是E_CEL的”。

早在培训前就听说过这句话,但自己内心深处是否认同其实还存在疑问。但当经历了人教处组织的课程学习,我已经变得深信不疑。之前的怀疑是因为本质上我对E_CEL知之不多,之后的认可是因为我真正领略了E_CEL的强大。

课程只有一天,但通过培训老师的高度凝练,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领略了最精华的内容:从E_CEL的重要概念与基础到E_CEL 数据处理,从数据透视表再到统计分析功能等。这一切让我坚信:世界是数字的,也是E_CEL的!

三点认识:

第一,E_CEL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必备技能。作为个人电脑普及以来用途最广泛的办公软件之一,在很多公司,E_cel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生产工具,无论何种行业,只要需要和数据打交道,E_cel几乎是不二的选择。E_cel被设计成为一个数据计算与分析的平台,集成了最优秀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用户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建电子表格,并在E_cel的帮助下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在电子表格软件领域,E_cel软件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基于这样的绝对优势地位,E_cel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学习E_CEL的综合优势尽显。此外基于二八定律,即80%的人只会使用一个软件的20%的功能,而E_CEL一般情况下只有5%的功能被人们所常用,因此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学习到有帮助的E_CEL技巧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第三,E_CEL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工具。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人不断进步,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进步。课堂上,培训老师的讲解与演示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使用E_CEL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而掌握更多E_CEL技巧,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助力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一条建议:

E_CEL培训课程对于普通员工来讲,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希望今后的培训中一方面进一步广泛开展类似主题课程,如OFFICE办公技巧等;另一方面,希望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加深入、具体。

最后,感谢中心人教处提供的培训学习课程!谢谢!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8

金色浪漫的十月,校学生会召开了四次团干培训大会,从礼仪,校会的职责,校会的作用,以及校会的运转,校会文化的开展到科技创新。涉及到文化,政治,礼仪,等方方面面,我对这次的培训感悟颇多,并学到了许许多多原来闻所未闻的事儿,我如饥似渴的听着嘉宾所讲接的一字一句,我觉得这些从根本上提高了我的素质。

第一次团干培训大会上,各个部门都用生动,多彩的方式展现了本部门的职责,每个部门展现的方式都是那么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从这次会上,我既学到了主席团,办公室等的宏观调控,又了解到了宣传部,生活部,女生部等的具体职责,从对各部门的望文生义,到对各部门有了一个深入,深刻的了解,我感到我身上所担负的职责是多么的沉重,此刻我想起了一句话:缺课了可以重新补回来,然而工作要是没有完成,损失到的就是余区学生,乃至是整个学校的利益。此时此刻我就立下志向,为了同学们的利益,我要以工作为先,牺牲小我,贡献大家,位同学们多做一些好事实事儿。同学们真正需要的地方,才是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我不仅仅惊叹于发现自己的职责,更惊讶于学长们的才华横溢,他们有如火一般的激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把这次团干培训会发挥到了极致,不论从滔滔不绝的主持,还是如启明灯一般的创意,都令我羡慕不已,想要达到他们的高度,我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很多知识去学习,从那时起我就立下志向,作像他们一样的学生干部。

当我还沉浸在上一次的多姿多彩的大会中时,第二次的团干培训大会由接踵而至,可以说这真是一场试听的盛宴。

这一次讲得更加具体,从平时的一举一动,到与人的沟通,都是那天的主题,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娓娓道出了那天的主题——礼仪。从春秋时的礼一直讲到了我们今天所沿用的礼仪,我沉醉在老师那充满智慧的思维里,礼仅仅是一种形式,表达出你的态度,虽然礼多人不怪但是仍然要有一个限度,不能无穷无尽得下去。然后从着装,到仪容,仪态,都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甚至具体到了与人交流时的眼神。不论站姿,坐姿都要符合礼仪,从言谈举止上作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这些不仅仅是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作为学生干部,不论从那方面来说都要做到同学们的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加入学生会才能显得更有意义,同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从内心中流露出热情,真诚,友好,善意,表情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和面带微笑。与别人交流的同时,还要注重眼神交流,这些都是我平时未曾注意过的,要学习起来还正要下一番苦功夫,与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听众是谁,讲真心话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出你的诚肯心与心的交流会是谈话变得更好更顺利。然而要涉及到批评的内容时,要先对正确的予以肯定,对积极处予以赞扬然后再委婉的说出批评的话,让犯错的人感觉到他还是有正确的地方的。其实我的脾气很犟,遇事总要弄出个对错是非,但是学过了这堂课之后,我懂得了如何去与人交流如何去获得更好的人缘,直到现在老师的一字一句还记载我的脑海之中,我会借这个机会增强我的沟通能力,与人协调能力,努力做好同学们的朋友,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

从这次培训会之后,我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形象的要求更高了,力争从小事上做同学们的表率,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给室友们讲讲关于形象礼仪的要求,他们也都非常感兴趣,看来这种风气已经从我这里传播开来了。

正当我处于改进礼仪的过程中时,新一轮的讲授又开始了,这一次课的政治性比较强,但是团工委书记李兴峰老师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是这堂课生龙活虎起来,老师实的语言让我感到亲切无比。这堂枯燥的课使我听起来饶有兴味。老师从校会,院会以及班级三个集体入手,讲述了三个集体的区别,并用生动的例子讲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是我混沌的头脑顿时豁然开朗,然后他又用委婉的语言引出校会的三字方针,经过他的口中我发现这个口号并不空洞,而是由他真正的含义在里面,然而作为校会人,我们要做到同学们的榜样,并且要学会协调一些事情,这才是校会真正需要我们的地方。在他提出对我们要求的同时,也说出了我们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自我认识不足,抗打击能力差,名利思想严重等等。回顾老师说的不足之处,其中我也有很多很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否则要会一些更大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就要做到杜绝这些问题在自身的出现。老师也讲到了说与做的问题,作为一个校会人,就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取而代之的是全校同学的切身利益。作为校会人,我们要以谦逊为本,到了学生会,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最强的,不要用第一来自居。批评和表扬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不要因为一次批评而灰心丧气,也不要因为一次表扬而骄傲自大,做一个心气平和,宠辱不惊的校会人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力争做到这一点,为作一个优秀的校会人而奋斗。

最让我振奋的就是第四场培训会——高端访谈。三位嘉宾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春朝气的年轻人,当他们在校会时,都是作为校学生会的骨干分子,这次的培训会就是有他们想我们传递校会的生活感悟可以说他们用他们对校会的深情厚谊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从管理学生会,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科技创新三个方面作了讲解。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崔伟学长,他用自己对贫困生的热情去贵州支教了一年,它讲述的例子都是那么真实,都催人泪下,让我感到贫困生的可怜,真有一种想去帮助他们的冲动。可以说崔伟学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校学生会的职责。把武汉理工青春的精神带到了贵州的小乡村,我从他的身上学会了什么叫奉献,友爱,在支教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二位是子昱学长,他作为校艺术团的团长,用自己的努力维护住了校园文化,用自己的才智弘扬了校园文化,从他的语言中我了解到其实校园文化与学习同样重要,搞好校园文化的根本就是要能吃苦,能打硬仗。最后登场的是胡华学长,他用自身的经历说出了自己对“挑战杯”的理解,希望大一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科技的进步出一份力,他同时也提出了对新同学的一些要求比如做事的目的要明确,对山对中对下都要沟通好,要勇于承担责任等等,三位学长用丰富的学识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用风趣的语言谱写出了一个校会人的责任。

通过这一系列的团干培训大会我明白了校会人身上的责任之重,我要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份责任,为校会明天的灿烂,辉煌尽自己的一份力。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9

为了更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之意见》和全市素质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田径教练员之业务水平,温州市教育局和温州市体育局特地举办了本次的活动。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庆,八一体工队体科所副所长、博士后袁建琴以及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书记严教授前来授课。

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周期性运动项目训练的思考和研究》。李教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就是周期性专项训练中的节能问题。他提到的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应优先发展步长的训练;在力量的训练前,应先训练运动员的协调性等,他还讲到了一个优秀教练员所具备的能力,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教练员是非常受用的。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李教授认为,儿童以及青少年不适合过早地进行体育专项化的训练,而应为高水平训练打下坚固的基础,提高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协调性和全面的身体素质。过早的专项化训练会让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很难做到扎实,而且易受伤病困扰。李教授分析,青少年儿童体育受社会关系影响很大,家长对体育的喜爱以及正确的了解和定位都是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的重要因素,体育教练员应该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另外,江浙一带历来出短跑和跨栏的体育人才,是重要的体育人才后备来源,教练员们应在挑选人才和减少人才流失等诸多方面引起重视

下午是袁博士后给我们带来的《运动营养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一直以为袁博士后肯定是比较老了,那天见到的这个博士后原来这么年轻,还是个女的,就感觉很佩服她。她讲了运动员在训练中营养的调配问题,其实运动员在训练中能量的消耗是非常大的,那么平时运动员对于能量的补充就尤为重要,只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营养补充,我们的运动员才能进行更好的训练。但是对于基层的学校,特别是乡村的学校,由于特定条件的限制,受用并不是很大。

第二天,我们全体成员去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学习。首先是院党委书记杨教授给我们讲座《田径规则裁判法解析》,他针对最新田径规则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说。身为田径教练员,我们必须要对田径规则有个深入的了解,这样带出来的运动员也会对田径规则有了了解,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讲座完了之后,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

在两天的培训学习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就是在培训中,有部分教师中途有退场的现象,主办方特意在课后点名,点一个走一个,这样就避免了有人代签的现象,结果在结业的时候,有部分学员就拿不到学分等处罚而在那边说情。幸好这次过去培训的我们瑞安的十来位教师都在,不免在想,这样一次培训,机会难得,既然出来培训了就要认真守规矩一点,不然你就把名额让给其他人。

培训心得与收获篇10

此次参加金浪老师的思维导图班学习,是冲着金浪老师报名的。金浪老师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自从在瑞安90学时培训时听了她的讲座,我就对她个人和思维导图很神往。听她的课,很“折磨”,中午12点多时身体的困乏,但听着她在上面富有激情而有节奏的讲座是睡不着,生怕会错过了每一句话及每一个值得回味与学习的经典例子。

第一天培训,第一节课,当我们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金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列出在教学中碰到了难题,并将它们排序。说实话,在教学中我们确实有很多难题,但一下子还没缓过神来。然而,事后想想,这种方法很好,为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明确了“听讲座与听课”的目标,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会更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第二天的培训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精彩。陈海玲老师的课给触动我最深的,也是我平时教学中最弱的部分----词汇的落实与运用。在我平时的课当中,我往往只强调了重点词汇,但很难突破怎样将其运用起来。陈海玲老师在她的这堂课当中,给了我解答----在预学案中利用问题引出这些词汇,在课堂中反复操练即填空造句和在写作中运用这些句型,以及课后操练(用这些词汇造句)。第二个感受就是,原来初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写作。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并且是在正式单元的前几个单元,让学生进行写作是我不敢尝试的。陈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给出作文的框架,让学生说,通过“说”来促成“写”。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写,将整篇文章分成begging, body,和ending。最后一个人来完成写的任务。这样的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下午杨凡虹老师的讲座同样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我们这几天的讲座内容基本上是以“读写整合”为主题。那么读写整合这种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1.一定要读写整合吗?

2.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吗?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与写的话,时间上如何去把握?听了讲座之后,这些问题也释然了:1.读写不一定要整合,要根据文本的材料、框架以及难度值判断是否适合写作;2.要不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要看文本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水平以及时间的多少;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可以只写片段、可以说文章、或可以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第三天开的课,我认为是最为精彩的。胡晓琼开出了八年级的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邹丽娟老师开出了九年级的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不同的老师,开出的是不同的味道。胡晓琼老师的课如德芙巧克力,丝滑的感觉。犹如一场优美的芭蕾舞,欣赏完了还意犹未尽。她用她的坚持震撼到了我:这样一篇长文章,能够去挖掘出它的框架,而且她的教学设计是一改再改,这种坚持让人敬佩。她用她的个人魅力震撼到了我:她的年龄应该是很多老师“等着退休”的年纪(教学已经成经混日子,熬到退休年龄即可),但是她敢于挑战,敢于应对的勇气让人敬佩。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年龄是什么,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心态。心态并不一定与数字成正比,所以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而邹丽娟老师的课是另一种风韵,它是探险。它披荆斩棘,勇于表现自我,哪怕是最后遍体鳞伤。年龄长,让我们看到的是优雅;年龄轻,让我们看到的是精神----勇往直前、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次的培训学习不仅在教学上给我们引领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心灵做了一次解放。我也是金老师口中那个需要怜悯的老师----每天改作业时间不止一个小时,改好的作业学生不屑订正,每天用心备课却课堂效率不高,每天盯着学生背诵却到头来学生读文章像啃骨头般。像金老师说的,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去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更多地去用于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时间与身心放在一些看似有意义却无效果的事情上。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这才是关键。

32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