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心得体会总结

| 新华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1

本学期我读的一本书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优秀生培养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

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他们认为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

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生”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对一般学生相对(注意:只是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2、“优生”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3、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师笔下的程桦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二、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令人头疼的事,而李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师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师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老师要工作中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在教育后进生的同时更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母亲般的爱使其转化,用班级的集体力量改变他们温暖他们感悟他们。万同同学就是在李老师的这种感召下,由一个“后进生”成长为一名“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2

为期三天的爱心传递活动已经结束,但孩子们求知和好奇的脸却在我的脑海中依稀出现。同时,我也在这里成长,奉献爱心能让我感觉到我的存在,心里有很多的感想以及眷恋。

8月6日,我和路佛云、杨刘芳、赵满丽、李一航来到钟楼滩舟桥幼儿园展开爱心传递活动。我们分工和小朋友玩,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我还给几个初中生讲了英语的音标,给他们上一些基础的课程。他们中要么父母在外打工,要么是单亲家庭,我是一名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深知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更加需要关和帮助。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不仅仅指教授孩子们知识,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信念。同时,我感觉到没有叛逆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不懂教育的老师,学生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对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对孩子有爱心还不够,还要耐心,他们不像大人们能很快的理解一种道理,他们需要你耐心的讲解,有时甚至是实践。从细小的事情上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有一位初二的学生问我,他对学习的兴趣不大,放假总是静不下心学习,怎么办?我告诉他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很少有人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但我们就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怕吃苦怎么能行,贪图一时安逸的人,终将吃到更大的苦头。另外,我还告诉他具体的做法,当看书静不下心时,先强迫自己看一会儿,你会发现你不特别反感,一会儿不是很长,十分钟就行。而你攻克难关或做出一道以前不会做的数学题时,那种喜悦是你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有几位同学学习是挺认真的,但成绩不是很好,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有一位同学记单词只是在本子上写,我告诉他这样是不行的,记单词一定要手、脑、口一起运用,这样效率才高。且一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要超过50秒。而且他们都不会英语音标,不会英语音标就没法拼读单词,遇到没有教过的单词就不会读,我给他们教了英语音标还举了些例子。

我还喜欢给他们讲一些大道理和我自己的感想,以及自己这么多年学习的体验和心得。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There is no end to learn,所以一次考试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因此而气馁。更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初中时的我在镇上中学读书,教育质量根本没法和城市的比,那时总是感觉学习学到差不多就行了,哪里知道学无止境这句话,父母都只读了小学一二年级,能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非常珍惜现在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更后悔没有好好学习,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没有人是满足的。初中、高中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当上了大学,就要面临更多的抉择。进入社会就更加复杂了,你的努力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学海无涯,知识更无涯。且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学习有用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相信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做活动的这三天,我感觉很充实,也感觉到存在的意义。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3

这次我们得知有一位患尿毒症的患者叫王绪淼,由于家中贫困,且妻子也因其病离他而去,家中难以支持那昂贵的医疗费用。眼看他那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我们不忍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因此我们公益实践部决定展开一次爱心募捐活动。

当然由于我们是这新一届的学员因此对这些活动也没怎么参加过,所以我们都是怀着对募捐的强烈新鲜感跟随学长来到了教学楼的门口。活动的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也因此充满着无尽的诱惑力,而那些熟悉劝捐劝募的朋友们的言行举止又总能显示出我们所渴望的那份成熟与老练,少了这些的我们到哪儿都喜欢探出头看个清楚,问个究竟,即便是募捐箱,也会忍不住多瞅上几眼,亲身感受一下抱在手里的感觉。

学长合理的将我们分成若干组后,我们便以组为单位开始了今天的募捐活动。学长们也给我们示范了募捐的形式,我们认真的学着,一点一点的记住。熟悉后,我们便自己询问过往的同学,“您好,我们是电信系公益实践部的,正在为一名患尿毒症的贫困户募捐,希望您献出一份爱心。”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遇到很理解这次活动并慷慨解囊的同学,我们期待的心很是欣慰;而对那些对我们置之不理甚至给我们脸色看的游客们,却时时感觉内心的揪痛;当然,会有些同学开始有点犹豫,也许他们认为捐多有点舍不得,捐少又有失风度,但在了解关键是爱心,钱并不在多少后,他们还是愿意献出自己那份宝贵的爱心。

那些热心的朋友,我想,他们所做的并不局限于为贫困生提供了物质帮助,更多的是对贫困生们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深深感受他们并没有被孤立,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

作为募捐者,我们的情感也随活动的进行而变化。在道路上,来回询问当然会感觉很累,被拒绝更是从内心里感到失望、沮丧。而且天气也有那么大的风温度也低。身体、心理的双重劳累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力,而被理解与支持则是给我们注入坚持下去的勇气,让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我们就能聚集更多的爱心,给那尿毒症患者更多的帮助。

这次活动我有太多的感想,以前不曾参与时以为这会非常很简单,可哪像只有我自己亲身参与后才知道这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仅仅是你自己能够向来往的同学说出自己这次募捐活动的缘由,这就需要你莫大的勇气,因此这对我们的胆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我想着会有个很大的帮助。空闲时我们也会这样说:开展募捐活动就是在考验我们的胆量。只有我们能勇敢的走上去和路过的同学介绍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那样才会有更多的同学献出爱心,才能让更多然知道。然更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而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了解了公益实践这四个字,以前我以为公益这几个字离我们很远,而现在我知道了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你就会发现公益实际上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为其付出一份力,就像这次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开展募捐活动的人,其实那些捐献出自己爱心的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了公益活动,当然每次活动都会很累,这次也不例外,但是正因为苦和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锻炼我们的能力。因此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了他人更锻炼了自己,益人益己何乐而不为呢。

募捐箱凝聚着太多的爱心,也寄托着极大的期望。我们则是在通过募捐构筑桥梁,用爱心点亮希望,不断地号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我们就能安抚更多期待的心,让他们有机会创造出惊人的神话,谱写出美好的明天。

传递爱心,传递真情,让整个蓝天充满爱的阳光!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4

  无论我们能够留下多少,给予多少,能够出一份力便是美好的回忆。

  虽然天气一般,但大家都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的付出有目共睹。让人感动的事情太多,值得记忆的时刻不少。只要我们把这一份无私的心永恒的保存住,就能够使他人的明天更明亮。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笑的是多么灿烂。而那一刻看到摆放在活动桌面上那些爱心款,她们也好像一个个笑得灿烂的女孩在向大家招手致谢。一颗颗爱心,就像一滴滴雨水,源源不断的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属于爱的海洋。

  参加义卖活动也许只是偶然,然而她却深刻地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很多难得的友谊。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也可以学习得到很多东西。把自己多余的时间用于帮助别人,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充实,得到更多的快乐。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会把在义卖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件纪念品加以珍藏。我们做的是奉献,收获的却是心灵的快乐,也希望我们把这团火热的心化作爱心加以传播到世界各地,让爱心之花常开不败。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5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他的那套“内需”理论,使我很受启发。 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 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教师应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 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爱心与教育》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练习打球呢。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7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下午,学校的大操场上洋溢着浓浓的爱意,五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呢!

  操场上的人可真多呀!操场中间被一张张课桌团团围住,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挤在课桌旁,不让任何人插到自己的前面,生怕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挑选。有的捧着自己心仪的玩具爱不释手;还有的正激烈地和卖主讨价还价呢!

  眼前的上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五颜六色的纸折的小星星,有可爱的毛绒玩具,有崭新的文具盒,还有巨大的遥控飞机。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东西尽快卖出去,一有同学经过,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商品,仿佛自己的商品是世界上的。有的挂起了引人注目的招牌,有的打起了特价,还有的举办了抽奖活动。有的同学还走到其他地方,对着人群大喊:“买一送一,快来买呀!”虽然有时会失败,但是他们脸上仍然挂着欢乐的笑容。

  爱心义卖活动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爱心并没有消失。我仿佛看到了义卖的钱已经变成了一本本散发着油墨的书飞到了山区孩子的手中……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8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9

4月,一个不寻常的月份。在4月初,我们迎来了第一次的爱心义卖。 风很大,横幅被吹得左右晃动,“爱心义卖”几个字却更加显眼了。

这次义卖活动只持续了1天,很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等得要想得到他人关爱,先得以关爱他人为己任。我想此次活动很好的呼吁了大家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意义深远。有心就有爱,有爱就让它洋溢出来,充满世界的各个角落,让那些阴暗的地方得到阳光的普照。让那些干旱之地受到雨水的洗礼,让那些急需人帮助的地方接受到爱的滋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活动结束后我的心情很难平复。整个过程并没我想象的那般顺利,艰辛还是存在,但感动得画面依然在脑海中浮现,历历在目。想说的话,想感谢的人真的很多,在很多人的生活中也许这只是不经意间的一次路过。但是,对于很多能够得到帮助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机会”。晚上,自己想想活动的收获时,想到这是义务的工作,没有人勉强你来,完全的自愿。但是你既然来了,就必须百分之百的努力,完全的投入这份义务工作。对于我来说只有几个小时的劳累,对于那些需要救助的人群却是雪中送炭。实惠福利机构的不健全,需要靠我们大家去重新的进行“资源再分配”,也就是俗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弥补这些机构的不足。我们的脑子里面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够卖出更多的东西,多一分钱就能多一份希望。

无论我们能够留下多少,给予多少,能够出一份力便是美好的回忆。参与活动的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的付出有目共睹。让人感动得事情太多,值得记忆的时刻太少。只要我们把这一份无私的心永恒的保存住,就能够使他人的明天更明亮。

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笑得是多么灿烂。而那一刻看到摆放在活动桌面上的那些爱心款,他们也好像一个个笑得灿烂的女孩在向大家招手致谢。一颗颗爱心,一份份捐款,就像一滴滴雨水,源源不断的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属于爱的海洋……

爱心心得体会总结篇10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33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