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游客高度认同并乐于体验服饰、饮食、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赓续中华文脉的作用日益凸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赓续中华文脉学生心得感悟(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更是我们民族情感和智慧的凝结,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
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现代人路过朋友的居所时,通常只会短暂停留。但是古人在访客这件事上,却颇有讲究。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人相邀客人来聚,把酒言欢,离别之时,甚至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这样的真情厚意,需要我们细细体味和感悟。
诗歌也体现了社会风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喜悦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年代,时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便有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文化留在了诗歌当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的落寞悲戚,满溢于诗句中。直至今日,中华民族清明祭祖的传统还在代代延续,这与无数优秀诗文的传播密不可分。
诗言志,在中国文化中,诗歌常常表达的是一种精神!有抒大志大勇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壮士的豪情,一种勇者的无畏。有抒家国情怀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种为国效忠的誓言,一种心怀家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当然,也有抒个人精神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种品性,一种人生追求。
古往今来,无数诗歌抒发人文情愫,表达文化传承,体现出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把这份优秀的文化瑰宝,代代传承下去。
美国有全民读诗日,他们认为,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全民的灵魂。中国将诗词编于中小学课本之中,一点点地用诗歌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从简单的“春眠不觉晓”到大开大合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首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这样的瑰宝 来浸润。于是,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应运而生了,既汲取了诗歌的精髓,又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给传统文化新包装,使它顺应时代,融入时代。
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诗词瑰宝。在当今传媒手段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应用新方法、新视角、多样式传承诗歌和发扬诗词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车文化,就是在小车的屁股上像模特出场时的号码牌一样给下小车写上记号,不过不是数字,而是文字。随着拥有私家小车的人数越来越多,车文化成了时下的一道亮点。
车文化,各式各样,写得好的,可以给小车增色不少,车文化就成了文化车,写得不好的,不但不能让人感觉出美来,反而使人看出车主人的没有教养甚至是粗野。不过,我看过的车文化,大部分都比较好—————要么文雅别致,要么幽默搞笑。那些比较粗野的车文化,倒是十分少见。
见得比较多的是“别对哥放电,嫂子有来电吩咐”,“别追了,我已到家了”,“哥(姐)开的'不是车,是寂寞”,”擅长急刹,随时熄火“。比较有涵养的如“新手上路,请关照”,比较粗野的有“你快,你飞过去”。比较搞笑的有“别羡慕哥,嫂子会打你的”,“驾校除名,自学成才”,“车内有拉登”,“越催越慢,再催熄火”,“招手即停,只限美女”,“别追了,我怕羞(修)”,”无证驾驶中”,“再不好好开车,就把你送国家队踢球”,比较恐怖的有“车后有炸药”。还有的小车直接用英文标明”BABY IN CAR",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车文化,虽然相对于中华其他的文明来,起步最晚,但是由于其不可遏阻的势力将和中国的灯文化、龙船文化、节日文化等等文化融入到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之中。加上汉字的独特性,中国的车文化又成了欧美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一道风景。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知道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我家附近有个美丽的广场,叫文化广场。它是市内最大的广场。广场上有绿色的草坡,美丽的花坛,优雅的拱桥和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到那儿玩耍。
走进正门,有一大片十分平整、光滑的水磨石地面。孩子们可以在这儿追逐打闹,做游戏,溜冰、放风筝。广场正中是一个圆圆的喷水池,池水在周边绿化带的衬托下显得特别清澈。
正南面,是一个很大的音乐喷泉。喷口装着彩灯,音乐响起,高高的水柱在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着,仿佛仙女们翩翩起舞时挥动的长袖。霎时,水池上笼罩着一层层簿雾,使人感到置身仙境。一群小孩在雾雨中穿梭嬉戏,扭动着屁股,一串串清脆的笑声不绝于耳。水池前有个大舞台,我曾多次在这表演舞蹈。
左右两边,有许多美丽的花坛,上面的植物有淡绿、深绿、淡青色……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花坛的四角分别有一个很大用花岗岩雕成的花盆,里面有的'种着铁树,有的种着花。远处分别有两座石拱桥。桥下,银色的水面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
广场上还有许多草坡,草坡上有形状各异的大石头,人们可以坐在上面聊天,赏月、看风筝;还有用小石铺成的羊肠小路。
我爱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广场。
中秋佳节夜,皎皎月光射入窗前,高山青青、溪水潺潺,院中一家人在谈笑风生。自古人们就认为圆是完美,是团圆,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更诠释了浓浓情意。
现在,同样是中秋夜,老人做好饭菜,急切地等着儿女回来,希望今年能和儿女吃上一顿团圆饭,而随着时间的消逝,来了一个对于儿女无关紧要的电话:我还有事,你们先吃。凉风袭来,吹冷了饭菜,也吹冷了老人的心。月亮依旧那么圆,但在老人心中,又多了一份遗憾,也无暇赏月了。对于儿女来说:一顿中秋饭可以换来更的前程,但以后想起来必定会有一丝悔意。正如《天堂的午餐》里的.那样,父母逝去时,才懂得亲情的珍贵。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在我们身边,比如说传统节日还有民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首过往,时代的变化和更替并没有阻碍文化的传承,但为什么让人们遗忘了本来的蕴意?钱财和成功让人丧失了本性,让人忽略了亲情的重要。
中秋节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由于爱以来文化的影响和人的从众心理,人们开始推崇西方文化,比如说圣诞节,有人甚至说让中医返回民间,全部用西医。这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应该弘扬中国文化,同时接受外来知识。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我们不应该就这么糟蹋。
当外来文化霸占我们整个中国时,挽救也来不及了。当我们有能力时,我们就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别让这成为一个遗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失传不仅是我们的损失,更是中国的损失。不要等失去才懂得珍惜。
今天,我和妈妈到公园里玩,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画着什么。我怀着一颗好奇心跑了过去。
有一位小朋友付了钱,在画满各种动物的转盘上转了一下,指针指到了金鱼,糖画师傅舀了一勺糖,熟练地把勺子微微地一斜,糖水像棉线一样流到大理石板上,师傅的手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绕来绕去,绕出了鱼身上的花纹。最后,又画了鱼的胡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鱼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想:师傅真厉害,在这么短时间内画出了一条小金鱼!看到这儿,我忍不住让妈妈付了钱,我也转了一次转盘。指针指到了美丽的蝴蝶,糖画师傅舀了一勺糖,他先画了蝴蝶的两只大翅膀,再画了蝴蝶的另外两只翅膀,接着,他画了蝴蝶身上一圈一圈的花纹。最后,他用铁铲的柄盖画出了蝴蝶的眼睛,这真是“画蝶点睛”啊!糖画师傅用铁铲铲出了蝴蝶,加上一根小木棒,把糖画递给了我。我拿着糖画,舍不得吃,糖画在阳光的照耀下,糖蝴蝶闪着金色的光,真好看,我舔了一口糖画,甜丝丝的,慢慢地在我嘴里融化,连心里也甜丝丝的。
回家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糖画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以勺子为笔,以糖为墨,美味又好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尝呢?
今天我们小组去河坊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怕了解的是糖画。它以糖为材料,以勺子为画笔,以糖浆为墨,只一会儿,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就在艺人的手中出现了。
我们来到糖画店,只见阿姨拿起大勺,从铁锅里舀起一勺满满的金黄色糖浆,先画出了一个身体。阿姨神态自若,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向下流的糖浆,阿姨的手上下起伏,挥洒自如,不一会儿,金黄的凤凰形状出现了。阿姨左手拿起一根木签,右手在凤凰身上滴了三滴糖,再把木签放到凤凰身上,将竹签粘在上面,一幅精美的凤凰糖画做完了。凤凰的眼睛金黄金黄的,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体被一片片美丽而精致的羽毛遮挡着,一条美丽的尾巴,高高翘起,好像在比美似得。阿姨一气呵成,凤凰竟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禁吸引了四周人们的目光,也获得了阵阵赞叹声。
阿姨告诉我们,糖画那可是年代久远的一门艺术。最早起源于明代,清代就变得更为流行,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糖画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宝筵排列势非弧。”
糖画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今天可以看到,真叫我兴奋呢!
我们收集了我国的文化——国画。有的收集关于国画的图片、有的收集国画的资料、有的收集国画的内容和工具。
我知道画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水、宣纸、颜料、绢……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国画,历史悠久,其中,内容丰富多彩。大多的国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我们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人物画最多,画面内容最丰富的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人物之多,千姿百态。这幅画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作者精湛的绘画技艺,这也是这幅画的永久价值历史所在。
国画除人物画之外,还有山水画、水墨画、工笔画等……像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创作的花鸟鱼虫,活灵活现,给人们逼真的感觉,而他所画的虾,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一样。大师用他那高超的技艺给我们展示了生活之外的另类世界。
国画,中国传统文化,它把中国的艺术展现给世人,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皮影,历史悠久,人见人爱,好玩有趣,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今天,老师叫我们做皮影和演皮影。我做梦也没想到要做皮影,因此迷迷糊糊地乱拿了一个唐僧。
现在要开始做皮影啦!老师说:“要先给皮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把皮影用两脚钉固定上手脚,然后加上操纵杆,最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皮影戏。”于是,我给我的唐僧披上橘色的小披风,真威风!像活了一样。我把颜色涂完后,用九牛二虎之力固定上两脚钉,加上操纵杆,一个完美无缺的唐僧终于诞生啦!我兴奋得又是跳又是叫,“呀呀,快看,一个唐僧宝宝诞生啦!”大伙个个跑来看。
皮影制作完成了,现在要来演一演。我和小组成员商量了下,我们要来场精彩的“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一看到唐僧就想扑过来吃他肉,我拿着操纵杆拼命的让唐僧闪、逃、躲。后来,孙悟空来帮忙师傅,把白骨精打跑了,唐僧安全了。经过这么一场心惊胆战的戏,我对操纵杆操作得越发熟练。
皮影戏真好玩!我们自己做得皮影和自编自导的戏更加有趣,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春节放鞭炮,清明节扫墓,元宵节看花灯,做陶泥和泥塑,剪纸和贴窗花,写春联。但我最喜欢的是皮影戏了。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之所以喜欢皮影戏是因为它虽然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但是要做好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技术,是要下很大功夫的,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
皮影戏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黑的。它被分为皮影人物和动物,动物更是活灵活现呢!有栩栩如生的大公鸡,逼真的站在世界的东方;有凶猛的“森林之王”,一吼震天响;有威武的神龙,腾云驾雾。
去年元宵节,我看了一场《武松打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松碰上了一只老虎,但他却不畏惧,反而打了起来的情节。演得十分精彩,看的我目瞪口呆,心想:“这些操作者不但唱得好,而且都那么能干,各个都要文武双全呀!”
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