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专题报告开始了。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下面小编整理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心得体会1
六十余年前,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全校师生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舍弃了上海的优越环境毅然来到了大西北,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我校师生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形势下的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学习和发扬老一辈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十六字的誓言,是扎根西部,为国家建设大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工的真实写照。铮铮西迁精神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赞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熔铸在他们的话语里,行动中。这些,是新一代西交人,是我们应当要继承发展与发扬的宝藏。
交大人讲述着西迁人、西迁事和西迁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彭康先生,彭康为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明确提出:“交大应多培养几个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彭康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说:“我们现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来考虑,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要正确结合起来。”令人遗憾的是彭康先生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勇敢迎接了这场真理与谬误的较量,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性,坚持正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舍己为国,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和沙数,繁星璀璨,鼓舞着我们后辈不断前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而我们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报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把祖国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投入我们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心得体会2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1896年,交通大学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北清华、南交大",交通大学历史上曾与清华大学齐名,是中国早期最富声望的理工院校之一,是"中国工程师的摇篮"。"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是学校的一贯传统。
西安,古称长安,建都距今已2000余年,历经十三朝光阴淬炼,蕴藉周秦汉唐精华。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国子监,均发轫于长安,隋朝在此开启的科举制度,更是影响了中国1300年的文明进程。
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接中央指示当月,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即率资深教授亲往西安踏勘校址,新校区建设随即破土动工。1956年7月和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9月10日,西安新校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
胡奈赛老师还讲述了一些其他老师的故事。
钟兆琳,搬迁时,本来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卧病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他踊跃报名,第一批到了西安。
胡全贵,为交大的绿化付出了毕生心血,在他退休那天,他走遍校园,最后抱着他亲手种下的梧桐树,失声痛哭。
1959年7月,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独立成为两所学校,即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哲学家,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受命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发展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付出极大心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迁校成功作出巨大努力。西部人民群众满腔热忱迎接交通大学的到来。学校精心擘划,教授带头西迁。开发大西北成为全校共同心声,多少人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师生员工开拓奋进,艰辛备尝,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充分体现交大人崇高风范。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西迁精神丰碑,世世代代给人教育和启迪。
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近六十载岁月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践行弘扬"延安精神",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交大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
我们要好好学习 “西迁精神”,弘扬”西迁精神” 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的骄傲,它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建设史,中国高等教育顽强的拓荒史,是我们时代精神谱系中耀眼的一环。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推动我们内省,更要把带着前行者汗水的精神财富交给我们的孩子。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是一代代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历史成就了她的品格。我们常说,历史是深沉的教育,历史是庄严的洗礼。在历史里,有稳定我们内心的力量。“西迁精神”也将成为我们和我们孩子内心的稳定器。在教育课程上,要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传统和现代衔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将家国情怀的培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之中。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溶于血液,培育学生低头奋斗的智慧和抬头看天的情怀。
重温“西迁精神”,温故一段辉煌的奋斗史,那决绝的勇气,那建设者的汗水、那校园飞扬的歌声似乎触手可及。教师要真正甘于奉献,拥有教育情怀。60多年前,一大批教师“踏歌向西”,他们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在他们看来,教育从不是追求钱和名利的事业,而是去影响人和培养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怀,而这又离不开对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爱、自我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对于我们这些躬身从事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师来说,不仅应该从这些辉煌的历史里收获感动,更应该从中激起我们奋斗的勇气,把我们的汗水流在新时代建设的“工地”上。时代厚待我,我亦要厚爱时代。“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这是我们内心的律令,这是我们庄严的使命:我们要从那些前行者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开启我们教育事业的新时代。
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心得体会4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上世纪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
“西迁精神”的光辉时时刻刻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余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体选择,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力量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和内涵,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应当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西迁精神”,胸怀大志有担当,胸怀祖国有抱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造福基层人民群众,为青春渲染奋斗的色彩,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2020师德大讲堂西迁精神心得体会5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振奋、充满力量,对西迁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为前辈们当年走过的道路而自豪。1956年,交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有条不紊从上海迁往西安,在大西北建设起一所多科性的著名大学,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老教授在信中写道: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要扎根祖国西部,输出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其实这也是对我们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份子,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负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切希望,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不忘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将交大梦融入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