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它只是躲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岁月凝成一颗珍珠,却无法拥有,丢在地上,冰凉;握在手里,滚烫。我想拥抱它,却扑了一个空;它化作一片杂物,散落在桌上。泛黄的日记本,气数已尽的铅笔,褪色的发卡,还有一个空空的背囊。那年,铅笔在日记本上写道: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刻意坚强。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
3月30日,我们全家一起看了部电影《老师•好》,这部电影是由相声界的大腕于谦老师主演,本来我还以为是一部喜剧片,却发现原来是一部打着教育旗号的青春怀旧片。故事讲了一个小城的高中老师苗宛秋带一个高中班级的故事。
我给这部电影取了另一个名字叫《自行车的故事》,整个故事最热闹也离不开的是那辆自行车,从苗老师推着自行车进学校开始,到自行车被放气,吊在国旗杆上,到自行车被盗和找回来,最后到安静骑自行车出车祸,自行车无处无在,与自行车同样无处不在的是生硬的教育制度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苗宛秋这个形象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缩影。他像自行车三脚架一样冰冷专制。在开学第一课上,他没收了脑袋的武侠小说,擦掉了关婷婷的口红,因为建设、文明抽烟罚他们站墙角,让洛小北不停地喊报告。因为安静品学兼优,就把安静安置在最好的座位。在选班长的环节无视民意,坚决不任用脑子活泛的关婷婷,也不任用敢于担当的洛小乙,霸道地任用新转来的好学生安静。
同时,他又像自行车轱辘一样圆润通达。洛小北不来上课,他冲到“八龙一凤”喝酒的小摊拉他回来上学。当得知耗子倒卖小商品是为了动手术时,强行让派出所的小舅子放人,并归还没收的货物。而耗子去北京治病的时候,他又拿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他又像自行车一样找不着自己。他永远是不合时宜的那一个,在高考时因为成分无法去北大中文系,只能当老师。当老师似乎既不被领导真正认可,总是不给他分房子;也不被同事所接受,同事们对待他总是一副“你太迂”的脸色。他有物质追求的心思,又选择不收费用的补课。在学生面前,他一开始是苗霸天,被学生把他的自行车折腾得够呛,把他的杯子上的“奖”字刮成了“大”字;在后来,学生理解他开始为他满城找自行车时,他又斥责他们胡闹。在他的压制下,所有的学生造反,去参加文艺汇演夺回了第一名。当他为安静铺好了通往北大中文系的路的时候,安静又出车祸了。而最后他的离开是他的清高、软弱还是愧疚,不得而知。总而言之,他活得复杂,活得拧巴,活得不合时宜。
这就是教师的生活状态,教师的追求是人的成长,教师是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学生上面的。所以,自己永远是纠结的,是多面的。教师必须有冷酷的一面来树立威严,传道授业;教师又必然有温情的一面来培育学生,建立情感。这就是“有我”和“无我”的纠缠,“有我”是保持教师独立的个性,“无我”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就像曾经做过的性格测验,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神性、魔性、妖性。当我们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这些人身上的各种属性就开始不受控制的疯涨。
苗宛秋不是一个最好的老师,但他就是老师中的一员,在教育工作者身上,都有苗宛秋的影子。
老实说,前面故事讲得不错,可惜最后的桥段安静的车祸完全就是偶像剧的桥段,苗宛秋的离开有强行拔高人物之嫌。就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做自己不好吗?那辆自行车不能自然死亡,非得弄个血光之灾吗?
苗宛秋离开时在黑板上写上“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我觉得美则美矣,未尽善也。因为那天我正好拍了一组毕业季的照片,我知道真正的离别不可能如苗宛秋那么文艺,那么潇洒。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教师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每天的朝夕相处,鸡飞狗跳才是日常,只有在离别的时候记得的才是彼此的好,才有“和你们一起相遇在最好的时光”的美丽。老师,永远在爱与痛的路上虐心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