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仔细研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感受颇深。《梁家河》一书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真实反映了总书记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战、积极改善梁家河贫困面貌的伟大壮举,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总书记的真诚为民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务实苦干作风和克难攻坚的坚强意志,激荡着今天无数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梁家河》是当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好教科书。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他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是习近平走进基层,植根于人民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磨砺,他走进基层,植根于人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群众真心实意的关心他、爱护他、拥戴他。总书记青年时代的群众思想和具体实践,成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处理干群关系生动范例。心中有民,一心为民,人民就会真心拥护我们的党,拥护爱戴我们的干部。这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
在基层实际工作中,群众对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不满意、有意见,说明我们的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融入群众,没有与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的感情。作为基层干部,感悟《梁家河》,就必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植根基层、植根人民的朴素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干事创业的群众根基。
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地做,踏踏实实地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他的身体力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基层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赢得群众的感情,得到群众的拥护,必须做到办一切事情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冷暖安危着想。对于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每天接触的是最基层的群众,干的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琐碎的事情,群众的吃穿住行、就医就学就业、贫困户特困户生产生活,样样都是民生,件件都很实际。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麻烦事多,起初有些群众不理解,但经过我们干部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通过不厌其烦地送政策、送技术上门服务,帮助他们修路架桥、饮水拉电、发展产业、改造危房等一系列实际行动,他们真正认识到干部是为群众着想,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时,态度和认识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干部信任了,对政府工作支持了,我们的工作也更加顺手了。
学以致用。读懂《梁家河》,深刻理解领袖爱民情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为民务实的作风,积极践行初心使命,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就,实现追赶超越新目标。
把认识和感悟落实到行动上,永远做行动的巨人。今后,从我做起,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役。一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脱贫奔康、富民强镇、追赶超越”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美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乡村振兴、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六大战略,以实际行动交出优异答卷,让人民满意,请组织放心。二是决胜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年度减贫任务、“三大行动”、产业扶持、“两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三变”改革、互助资金协会等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三是深入实际解决群众困难,把服务人民落实到行动上。让干部沉下去,俯下身,安下心,扎下根,驻村蹲点,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和群众心连心,打成一片,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同时,我们将严格执行《镇领导周工作清单制度》、《代家坝镇巡视督查问责制度》、《镇、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多点发力、强力推进,全力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深入落实,预定工作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