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能够让第一书记更好的促进包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真诚流露。第一书记学习《摘编》,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切实将村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认真去办、马上去办、切实办好。
总书记说“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作为第一书记在两年来的驻村帮扶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一个村只有建立起一个好的党支部,才可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乡村振兴,党支部要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关键在支部”,第一书记认为持续用力打造村里过硬支部首当其冲。群雁要靠头雁领,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最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党支部书记发挥先锋作用,带领党员唱主角,才能切实增强组织力。乡村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在建强班子上用心、推动发展上用力、在服务群众上用情,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欣欣向荣”,真正把组织振兴落实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业上,进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村民有这样一句民谣:“第一书记好,我们都能找,他在村里住,建好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推进市委组织部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党支部组织生活“十条”标准,坚决抓好村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带头学党章讲党章,通过“党员夜校”将微型党课引入乡村,扎实开展党员互评,群众评党员,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发挥支部作用,着力于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建统领发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到一切以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水利、供电、修路、改厕、通水、通网、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以扶持贫困户产业脱贫为重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党员分类指导,开展好党员划片定岗联户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非常重要的宝贵经验,也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摘编》第58页讲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 “精准”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我们结合村情开展“一名党员一面红旗”活动,设立党小组精准扶贫责任区,党员精准扶贫责任岗,分类指导党员划片设岗定责,合理安排了政策宣讲岗、民事调解岗、美丽乡村岗等7个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并按照村里的布局划分了若干片区,由党员结合自身的年龄、文化、资历、特长、居住环境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岗位、包保片区和贫困户,经村党支部大会审议通过,确保覆盖全村贫困户。为了让党员责任明晰、包保到位,在村办公室外墙悬挂党员包片联户详细名单公示栏,将党员的姓名、照片、岗位、职责和联系户清晰地展现出来,接受群众的监督,给党员加压鼓劲儿。
村里有这样一句民谣:“雨水排不出,就找工作组,清理排水沟,干劲十分足”。在具体的实践中,切实将村民的小事当成驻村“第一书记”的大事。大雨里,与村民一道,为1100亩农田当排水“卫士”,确保旱田有水浇、涝田有排渠;寒风中,为贫困户“送温暖送健康”,帮助维修房屋清理积雪,及时送去棉衣棉被和慰问金;暑假里,为贫困的学生“送知识送光明”,协调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生到村开展支农支教,购买书包、文具、台灯等发放给孩子们,评比“学习尖兵好少年”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我们为村里盲人办理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修理自来水管网、清理门前垃圾、搬运晾晒大蒜等。积极联系金乡县农商银行、蓝海银行、中通、圆通公司在村设立党员金融服务中心、党建电商快递服务中心,村党支部打通了电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家喻户晓的金乡大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3月经单位推荐,组织选派我到大蒜之乡鱼山街道李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也没有想到,作为孔孟之乡的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完成全面走访调研基础上,在组织的关怀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党建一条街、建设集体经济蔬菜大棚、修路改厕建渠挖通排水沟等,而且还打捞起了文物。事出有因,缘于去年在走访村内80多岁的退伍军人老党员杨显正时听说,李桥村桥头老柳树下曾有一块镌刻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的石碑。村内还有一些老年人告诉我,那时曾经发过大水,把桥都冲坏了,而当时的李桥村头的桥是通往羊山的必经之路,革命年代打羊山战役的战士们都走过此桥,要比现在105国道发挥的作用还要大,因水冲垮挡住了百姓出村,大家伙出工出力凑集了钱物、干粮、布匹等曾重修李桥,也便有了李桥村的由来。树高千尺不忘其根,水流万里不忘其源。捞碑悠悠记乡愁,走桥不忘修桥人。我想这不简单是一块石头碑,而是李桥村的精神丰碑,也是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所在,更是脱贫攻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体现,他的正能量价值不可估量。于是,连续几天我和村干部发动群众,终于在老万福河边找到了她,我摊开被河泥掩盖的碑文拜读了良久。"乡愁"岂能在万福河水底沉睡?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魂亟需唤醒!于是,我便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将其打捞出水,沿用木头滚动法和聚声喊号拉绳法,众人协力硬是将这块泥头巴脑的残碑运到了河岸上,洗去淤泥浊水,擦拭清晰每个字迹,能让它以老模样归复了原位。我想这是我所驻村当今脱贫攻坚凝聚合力的精神丰碑。村民合力修桥留村碑,成为永久乡愁记忆……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关键因素。济宁市第一书记工作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要扭住党建不放松,助力脱贫不放松,维护稳定不放松。我们要让村里党员们在平时生活“看得出”,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在危急关头“豁得出”,就要发挥第一书记引领作用,小事更是一面镜子,在细节上照出第一书记的民生情怀,于细微处见证第一书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