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专题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专题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 cwl2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专题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通过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我本人的理论基础、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素质能力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通过学习掌握处理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要提升政策把握能力。要坚持主动学习政策,力争成为各类扶贫政策的“全能者”,能回答群众各方面的问题,减少中间过程和繁琐的程序,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要坚持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政策成果同扶贫一线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找准脱贫的路子。二是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扶贫干部需要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做好群众工作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工作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不断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工作的需要。三是要提高协调关系能力。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要敢于直面矛盾,深入研究矛盾,高度负责地化解矛盾,不能等到矛盾激化再去做工作。同时,化解矛盾往往不仅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必须切实提高协调能力,学会科学统筹、协同各方,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为脱贫工作凝心聚力。

二、坚持改革创新,促进脱贫稳定致远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学习了《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两会精神解读—扶贫政策与实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专题讲座,在学习过程中,我对我县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短板进行了思索。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扶贫,使贫困人口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可持续性低,收入波动大。扶贫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模式上,要想扶贫工作继续走向深入、需要在政策和扶持机制上进行创新。一是创新扶贫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继续坚持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头脑中的贫困”,树牢主体意识,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既重当前“能脱贫”,又重长远“不返贫”。在扶贫工作的实际操作中,精准扶贫光靠给钱、给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加大对贫困群众培训力度,开展好培训、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积极探索推动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把本地或外地较大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当地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人员或农户创业置业、增收致富。二是创新帮扶方式,从“千篇一律”转向“私人定做”。驻村帮扶干部不能仅满足于驻村时间的五天四夜,更应注重帮扶成效。参与扶贫的单位或个人要首先把所帮扶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致富特长等号准“脉”、找准症结后,再选好“药方”,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而不是“一头热”。三是创新社会协作,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如果说政府力量是脱贫攻坚的“大动脉”,那么社会力量就是脱贫攻坚更灵活、更细分的“毛细血管”。从前几年的扶贫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大部分参与形式还仅仅停留在捐款捐物上。因此建议,在做好走访慰问等精准扶贫常规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可以创建“机关干部+企业+社会力量”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发挥帮扶作用,鼓励更多有能力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帮扶活动中,并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的后续帮扶,依托“一网三超”,统筹调配社会各界帮扶资源,实现社会力量与精准扶贫更加有效的对接。

三、坚定信念信心,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前,我县已进入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关键期,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坚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双签”责任不变、扶持政策不变、帮扶力量不撤、考核督导力度不减的原则,在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工程;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找准方向、瞄准目标、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把勤学、善思、务实的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加强对各级帮扶干部和包片、包村干部以及村级干部培训学习,切实增强业务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用所学知识,找准找实工作方法和路径,助推脱贫攻坚政策不偏不倚、不折不扣,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探路子、创优势,让贫困群众不仅能摘掉“穷帽子”,还能栽下“摇钱树”、捧上“金饭碗”,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