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征文

| cwl2

《周恩来回延安》讲述了1973年6月,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时隔26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的故事。影片以点带面,以周总理个人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周总理鲜为人知的伟大事迹。

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和人格让所有人对总理的难以忘怀和不舍情深?在电影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一碗小米饭见证了周总理对延安的深情,娓娓道来的动人事迹和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把观众带回那个年代,平实的叙事,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山高水长,带给我们久久无法平息的感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50多年的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理想坚定,为劳苦大众能够过上好日子而鞠躬尽瘁。周总理一生建立的卓越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更应唤醒当代的我们那远去的历史记忆,重现对伟人的敬意。他的人格魅力得到全世界的高赞,他的党性、作风在党内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标杆、榜样。影片通过描述周恩来总理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深情呈现共产党人人民是天的不变初心;同时通过众人延河抬车、曹大娘拿出攒下的几枚鸡蛋让总理补补身子,缺米少粮的老邻居凑出半袋小米让总理带回去,延安青年受老父亲的嘱托从十几里外赶来带着一袋大枣看望总理等桥段,细节刻画了延安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体现了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的永恒信任。

电影中周总理因为刚做完手术不久,因为正在休息,他的助理没把灾情的事立即汇报给他,在周总理起床要去上厕所的时候,助理才给总理汇报,周总理就说:“主席的事马上报,灾情的事马上报,外交的事马上报”。表明了周总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国家向着人民,为了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复兴不辞辛苦,自己的病情不放在心上,只为人民生活的更幸福,国家更繁荣昌盛。

在周总理请老百姓吃饭的时候,几个百姓吃小米饭的时候的又饿又急,周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理,周总理知道这里的百姓还很艰苦,很少很少能吃到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总理留下了心酸的泪水,之后让百姓们每个人回家的时候都带一碗小米饭回家,之后在总理要离开的时候,他和一群领导班子吃饭的时候,为了促使“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这个目标,他不顾医生的遗嘱,不顾身体的安危,为了鼓励在坐的当地领导班子成员,与之一起喝一杯酒来鼓励他们,表明了周总理一心为民,只为了百姓生活的能更好的美好愿景。还有服务员给周总理洗衣服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提醒“洗衣服领子的时,候一定要轻柔一点”,因为衣服领子快烂了;就连周总理穿的袜子也是打了补丁的,表明了周总理生活的朴素。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完这部电影,感触良多,在一次又一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淳朴感动后,我深刻的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无论工作学习中遇到再大困难,再多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不忘初心。

党史、国史是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知党爱党,知史爱国”。观《周恩来回延安》可以知道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仰、革命精神和人格风范,会更加热爱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观《周恩来回延安》了解以周恩来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会真正树立起当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周恩来回延安》的重大现实意义。

63125